1.“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大诰·颁行大诰第七十四》)。
2.宁夏地震,由北向南,地如奋跃,土皆坟起,平罗北新渠、宝丰二县多断裂,三县城垣、堤坝、屋舍尽倒,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
3.在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两国首先经历了天寒地冻、障碍迭起的艰难时期,继而经历了政治经济相互促进、官民往来并举的友好时期,最后经历了合作与竞争、交往与摩擦并存的磨合阶段。
4.官民因循守旧,习于苟且时日很长,士大夫多不恤国事,赞同俗流陋见取媚于众。
5.自古清官民赞颂,从来污吏法难容。
6.但如果官民博弈永远这么力量悬殊着,恐怕任何参与也只是空谈。
7.是后,当地官民士绅及时进行了补葺,但由于战争频仍,资金缺乏,修葺未能完善。
8.这样,领导班子的职数就越来越多,“十羊九牧”,官民比也越来越高。
9.它们包括在1399年8月和12月致朝廷的两封信,以及后来给官民一体知照的宣言。
10.为了给他的叛乱设词辩解,燕王在后来几个月内精心策划了几篇文告:它们包括在1399年8月和12月致朝廷的两封信,以及后来给官民一体知照的宣言。
11.余风佯怒道,赵登自是知道余风不会真的见怪,微微吐了吐舌头,不再说话了,只是看着面前的高密县一任官民,顾盼自得。
12.时正春夏交季,天忽雨雹,大者如拳,且有种种怪状,如小儿环玦狮象等物,官民相率惊异,谣诼纷纷。
13.该文认为:北凉在计赀定簿之后,还有一种官民均须按赀配养马匹的制度。
14.清圣祖在首次南巡时,公开向官民提出了治理下河的要求。
15.”换句话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官权越界,民权难伸,官民之间的严重不对等在一些地方还是相当难以医治的锢疾。
16.先王之治:顺天之道,设地之宜;官民之德,而正名治物;立国辨职,以爵分禄。诸侯说怀,海外来服;狱弭而兵寝,圣德之至也。
17.徽、钦二帝及其后妃身着白衣素服,其余官民赤裸上身、披羊裘、系毡条,行牵羊礼,拜祭金太祖。
18.最后,对官吏昏聩和庶民狡黠的描写则反映出官民之间不同的司法智慧。
19.希望陛下能及时收敛,以国家社稷为重,谋求国运昌盛,官民安宁。
20.二二八事件前的一九四六年,*弯官民双方曾在报纸期刊上展开历时一整年的激烈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