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
dà huò bù jiě大惑不解 | 惑:疑惑迷乱;解:理解。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想不通;不可理解。 |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
dà chù luò mò大处落墨 |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dà qì wǎn chéng大器晚成 |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
dà quán páng luò大权旁落 |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 明 章懋《辞升尚书疏》:“独揽朝纲,毋使大权旁落。” |
dà fēng dà làng大风大浪 |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yǐ dà qī xiǎo以大欺小 | 以:凭借。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群体。 | 清·李渔《无声戏》第11回:“又怕阿叔一同回去,以大欺小,分不均匀,故此瞒了阿叔,背了乃祖,做了个高才捷足之人。” |
xiǎo zhōng jiàn dà小中见大 | 指从小事中可以窥见到更大的问题或更深的道理。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
xīn xiǎo zhì dà心小志大 |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liū zhī dà jí溜之大吉 | 溜: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吉:吉利;吉祥。偷偷地跑掉为妙。指溜掉了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帮他几个,其中一班势利小人,早已溜之大吉。” |
shù dà zhāo fēng树大招风 | 树大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引人注意;容易招惹是非。 |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
fú yóu hàn dà shù蜉蝣撼大树 | 比喻自不量力。 | 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
pí fú hàn dà shù蚍蜉撼大树 | 撼:摇动。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 |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fáng cháng xiàn diào dà yú放长线钓大鱼 | 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如何活动,放长线,钓大鱼,说不定深水里还有大家伙。” |
yú dà shuǐ xiǎo鱼大水小 |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
shuǐ dà yú duō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xióng wén dà shǒu雄文大手 |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
dà cí dà bēi大慈大悲 |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 《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dà ér huà zhī大而化之 | 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
dà dé bù chóu大德不酬 | 酬:报答,偿还。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 | 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 |
niú pí dà wáng牛皮大王 | 牛皮:指虚套的话。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 | 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
yī yuán dà wǔ一元大武 |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fèn bì dà hū奋臂大呼 | 奋臂:高举手臂。高举手臂,大声呼喊。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 |
dōng yáng dà hǎi东洋大海 |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
dà jié bù duó大节不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dà tí xiǎo zuò大题小作 | 将磊韪写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问题当作小事情来处理。 | 老舍《读〈套不住的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
dà hàn wàng yún大旱望云 |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niú gāo mǎ dà牛高马大 |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 《小说月报》1981年第1期:“东宁县县委书记刘番成长得浓眉大眼,牛高马大。”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谊 | 见“微言大义”。 | 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
wèi xiǎo shī dà为小失大 | 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
dà hán xì rù大含细入 |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
dà sì xuān chuán大肆宣传 | 极力宣传使大家知道。 | 张平《抉择》:“他以前也看过这一类的报道,好像还有什么报纸和电视把这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大肆宣传。” |
ér dà bù yóu niáng儿大不由娘 | 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
hóng tú dà zhì宏图大志 | 宏伟的计划,远大的志向。 | |
dà zhì dà yǒng大智大勇 |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 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
dà hǎo hé shān大好河山 | 河山: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 清 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
bó dà jīng shēn博大精深 | 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
yí xiào dà fāng遗笑大方 |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 |
dà tiān bái rì大天白日 | 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大天白日人来人往,你就在这里也不方便。” |
dà hóng dà zǐ大红大紫 | 形容显赫、得意。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
dà xiè bā kuài大卸八块 | 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块。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豁肚子咧!要开膛咧!迟一会还要大卸八块呢!” |
bā tái dà jiào八抬大轿 | 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
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
kuān huái dà dù宽怀大度 | 胸怀宽阔,度量大。 | 郭澄清《大刀记》第五章:“他怎能不对主子的‘宽怀大度’感激涕零?” |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大树底下好乘凉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每日则是吃他家的,便好道这大树底下好乘凉。” |
tiān tā yā dà jiā天塌压大家 | 比喻普遍性的灾难或压力,每人都得承担。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真正火到咱店里,那时开开后门,咱大家逃命,行李付之一烬,这叫‘天塌压大家’。” |
dà xuě fēn fēi大雪纷飞 |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
zhái zhōng tú dà宅中图大 | 居于中心,谋划四方。指得地势之利。 | 《文选 张衡<东京赋>》:“彼偏居而规小,岂如宅中而图大。”薛综注:“东京居天地之中,所图者四海这外。” |
dà qì páng bó大气磅礴 | 磅礴:广大无边。形容气势盛大。 | 荀况《荀子 性恶》:“杂能旁魄而无用。” |
rén xīn dà kuài人心大快 |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
é máo dà xuě鹅毛大雪 |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kuān dà wéi huái宽大为怀 | 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 |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cái dà rú hǎi才大如海 |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 |
shù dà gēn shēn树大根深 | 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 |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
dà quán dú lǎn大权独揽 | 揽:把持;掌握。指独自一人把持处理重要事情的权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mǎ dà hā马大哈 | 轻浮而粗心大意的人。 | 张洁《沉重的翅膀》:“人们不过哈哈大笑一场,说几句苏队长‘马大哈’就算了事。” |
dà ēn dà dé大恩大德 | 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
dà qīn cháng zhěn大衾长枕 | 衾:被子。共倚长枕,同拥大被。形容夫妻恩爱。后比喻兄弟友爱。 | 《新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 |
bǎi nián dà yè百年大业 | 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重要计划或措施。同“百年大计”。 | |
dà bāo dà lǎn大包大揽 |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四章:“他手里摇摆着酒瓶子,大包大揽地说:‘这个小姑娘,跟我投缘分。’” |
zhì yù yuán ér xíng yù fāng,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 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xiǎo yì dà tóng小异大同 |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 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
xiōng wú dà zhì胸无大志 |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
dà bǐ yī huī大笔一挥 | 挥:挥写。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涂改。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3回:“老贼看了,连说:‘妥当结实,就劳贤契大笔一挥。” |
xiōng huái dà zhì胸怀大志 |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dà yán bù cán大言不惭 | 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 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 |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义 |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微:精深;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深远或深刻的意义。 | 清 黄宗羲《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其微言大义,苟非工大积久,能见本体。” |
dà zhì ruò yú大智若愚 |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 |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dà mò yǔ jīng大莫与京 |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dà dāo kuò fǔ大刀阔斧 |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杀气腾腾;充满战斗气氛。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祝家庄来。”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来小往 |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 | 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 | 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guāng míng dà dào光明大道 |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们已加入革命阵线,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钻回黑暗中吗?” |
xióng cái dà lüè雄材大略 | 杰出的才能和伟大的谋略。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gù dà jú,shí dà tǐ顾大局,识大体 |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受损害。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我们相信,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识大体、守纪律的。” |
wēi yán dà zhǐ微言大指 | 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
qī dà bā xiǎo七大八小 |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谓妻妾众多。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dà xǐ guò wàng大喜过望 |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mí tiān dà zuì迷天大罪 | 形容极大的罪恶。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
hào dà xǐ gōng好大喜功 | 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 | 《新唐书 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
shēn shān dà zé深山大泽 | 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
jiǔ wén dà míng久闻大名 |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bù gù dà jú不顾大局 | 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 |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
xīn cū dǎn dà心粗胆大 | 心地粗疏,胆子很大。形容野心勃勃,肆无忌惮。亦作“心粗胆壮”。 |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四折:“这厮便倚强凌弱,心粗胆大,怎敢来俺庄上。不由的忿气夯胸膛。” |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chǎn yáng guāng dà阐扬光大 | 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 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
dà pēng wǔ dǐng大烹五鼎 | 烹:烧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指吃饭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吃的是大烹五鼎,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 |
gè dǎ wǔ shí dà bǎn各打五十大板 | 各:各自。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 |
xiǎo dà yóu zhī小大由之 | 指用途可大可小。 | 《论语 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 |
dà hǎn dà hǒu大喊大吼 | 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 邓小平《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不是巩固这几年大喊大吼的东西,而是巩固原来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经验、好作风、好做法。” |
dà kě bù bì大可不必 | 可:可以;必:肯定,必要。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
wáng guó dà fū亡国大夫 |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后因以“亡国大夫”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