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èng qì zhī gē正气之歌 | 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 | 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
shě xié guī zhèng舍邪归正 | 舍:放弃;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五祖》:“友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zhèng zhèng qì qì正正气气 | 正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八:“[程朝奉]虽是缠得熟分了,那陈氏也自正正气气,一时也勾搭不上。” |
shǒu zhèng bù náo守正不挠 | 形容为人、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
wēi yán zhèng sè危言正色 |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 |
yī bǎn zhèng jīng一板正经 | 正经:庄重。形容态度很庄重,很规矩。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zhèng sè wēi yán正色危言 |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宋史 杜衍等传论》:“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
shǒu zhèng bù ráo守正不桡 | 见“守正不挠”。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
wǎng jǐ zhèng rén枉己正人 | 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 |
gāng zhèng wú sī刚正无私 | 刚:刚直;正:正直。刚直方正而没有私心。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7回:“为人刚正无私,不轻一笑。” |
zhèng yán lì yán正言厉颜 | 见“正言厉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钱典史听了这话,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世兄!用到这样管家,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 |
shǒu zhèng bù huí守正不回 | 坚守正道,不屈从。 | 《周书·王罴传》:“罴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英也。”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矫枉过正 | 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
dǎng xié xiàn zhèng党邪陷正 | 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 《旧唐书·宋璟传》:“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
fāng fāng zhèng zhèng方方正正 | 四四方方,规规矩矩。 |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
fú zhèng qū xié扶正祛邪 |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 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
máng hán sè zhèng芒寒色正 |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 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正大堂煌 | 亦作“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其名衔之正大堂煌,尊荣已极,何谓名衔太新,实尔等听闻未久,觉以为新耳。” |
fǎn zhèng bō luàn返正拨乱 | 返:回复;正:正常;拨:治理;乱:乱世。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返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
zhèng fǎ zhí dù正法直度 | 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 |
xié bù shèng zhèng邪不胜正 | 犹言邪不犯正。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4回:“自古道‘邪不胜正’。吾仗天威讨诛反贼,有何惧哉!” |
gōng zhèng lián jié公正廉洁 |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
xiōng zhōng zhèng,móu zǐ liǎo胸中正,眸子瞭 | 眸子:瞳仁,眼睛;瞭:明亮。心地纯正,眼睛明亮。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
qù xié guī zhèng去邪归正 | 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 《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
bù dāng bù zhèng不当不正 |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 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也分开人丛,不当不正,站在那相公马前。” |
zhōng zhèng wú xié中正无邪 | 中正:端庄正直;邪:邪僻,不正派。端庄正直,没有偏邪。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 |
zhí yán zhèng jiàn直言正谏 | 同“直言极谏”。 | 《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
zhèng shǐ zhī yīn正始之音 |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世称“正始之音”。②指纯正的乐声。 |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
xié bù fá zhèng邪不伐正 | 见“邪不犯正”。 |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
fāng zhèng bù gǒu方正不苟 | 方正:正直;苟:苟且,不正派。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 清·钱泳《履园丛话·者者居》:“嘉定有老儒,名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说。” |
zhèng shēn míng fǎ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fǎn zhèng bō luàn反正拨乱 |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语出《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
zhèng jiàn bù huì正谏不讳 | 正谏:正言劝谏。指正言劝谏,毫不隐讳。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曰:‘寡人……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
fèng gōng zhèng jǐ奉公正己 | 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 《魏书 高道穆传》:“机方直之心,久而弥厉,奉公正己,为时所称。” |
gāng zhèng bù ē刚正不阿 | 刚:刚直;直:正直;不阿:不逢迎。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
fǎn zhèng hái chún反正还淳 | 见“反朴还淳”。 |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
zhèng zhí wú ē正直无阿 | 阿:曲从,迎合。为人处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
gōng zhèng bù ē公正不阿 |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九卷:“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可谓贤矣。” |
qīng zhèng lián jié清正廉洁 | 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 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
shǒu zhèng bù yí守正不移 | 守:保持;移:改变。坚守正道而不改变。 | 晋·常璩《华阳国志·后贤志》:“前衡阳内史杨君,忠肃贞固,守正不移。” |
zì zhèng qiāng yuán字正腔圆 |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
zhèng jīng bā bǎn正经八板 | 见“正经八百”。 | 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
fǎn xié guī zhèng反邪归正 | 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将军反邪归正,与宋某同灭田虎,回朝报奏朝廷,自当录用。” |
zhèng yán bù huì正言不讳 | 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
xié bù gān zhèng邪不干正 | 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 宋 王谠《唐语林 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
zhèng yán zhí jiàn正言直谏 |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 三国 魏 桓范《谏争》:“今正言直谏,则近死辱而远荣宠,人情何好焉,此乃欲忠于主耳!” |
zhèng guàn lǐ xià正冠李下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gé xié fǎn zhèng革邪反正 |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
zhèng jīng bā bǎi正经八百 |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意正 | 同“辞严义正”。 |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
míng méi zhèng lǐ明媒正礼 | 犹言明媒正娶。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边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 |
qīng yuán zhèng běn清原正本 | 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 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 |
guī xié fǎn zhèng归邪返正 | 返:回归。指改正错误,返回正确道路。 | 唐·韦表微《麟台碑铭》:“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载删,《礼》《乐》大定,惩恶劝善,归邪返正。”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义正 | 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辞严 |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chún zhèng wú xié纯正无邪 | 邪:不正当。纯洁真挚,没有一点邪念。 | |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寿终正寝 | 寿终:活到老死;正寝:旧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
zhèng zhí wú xié正直无邪 | 公正而无私心。 | 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
gǎi xié guī zhèng改邪归正 |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zhèng fù wéi qí正复为奇 | 正:正常;奇:奇特。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正常可变为奇特。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正复为奇,善复为袄。” |
yán guī zhèng zhuàn言归正传 | 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
yì zhèng cí yán义正词严 |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chéng yì zhèng xīn诚意正心 | 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míng táng zhèng dào明堂正道 | 犹明公正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还跟不上他,才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给他做了屋里人。” |
zhèng běn sù yuán正本溯源 | 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
chéng xīn zhèng yì诚心正意 |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
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正其谊不谋其利 | 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正中下怀 | 正好对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 |
jiǔ pǐn zhōng zhèng九品中正 | 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天下四万万人之材性,长素岂尝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检查差第之乎?” |
xié bù dí zhèng邪不敌正 | 犹言邪不犯正。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庄攈松》:“邪不敌正,理固然也。” |
jiǎo kuāng guò zhèng挢抂过正 | 矫枉过正。谓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 |
chéng yuán zhèng běn澄源正本 | 澄:澄清。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 宋·陈亮《附朱熹<寄陈同甫书>》:“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盖光大而高明矣。” |
bì yě zhèng míng必也正名 |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 《论语 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
zhèng jīn wēi zuò正襟危坐 | 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 《史记 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
xīn dì zhèng zhí心地正直 | 指为人正直,不存邪念。 | |
shǒu zhèng bù ē守正不阿 | 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宠传》:“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彬、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 |
míng méi zhèng qǔ明媒正娶 | 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抢亲》:“我当初嫁你,也是明媒正娶。” |
zhèng xīn chéng yì正心诚意 | 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闲话休题,书归正传 | 题:通“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 鲁迅《呐喊·阿Q正传》:“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书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 |
zhèng zhèng zhī qí正正之旗 |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
fāng zhèng bù ē方正不阿 |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
zhèng sè lì cháo正色立朝 | 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
lǐ zhèng cí zhí理正词直 |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 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理正词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 |
gōng míng zhèng dà公明正大 |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
zhèng shēng yǎ yīn正声雅音 | 纯正优雅的音乐。 | 唐 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
shě zhèng cóng xié舍正从邪 | 舍:放弃;邪:不正当,不正派。舍弃正当的事不做,而去干邪恶的勾当。 | 汉·仲长统《昌言》:“乃舍正从邪、背道而驰奸,彼独能介然不为,故见贵也。” |
bō luàn fǎn zhèng拨乱返正 | 拨:治理;乱:乱世;返:回复;正:正常。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堂堂正正 | 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
zhèng dà bù ē正大不阿 | 正大:光明正大;阿:迎合。光明正大,不循私迎合权贵。 | |
zhōng zhèng jiǔ pǐn中正九品 | 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 《晋书·刘毅传》:“至于中正九品,上圣古贤,皆所不为,岂蔽于此事而有所不周哉,将以政化之宜无取于此也。” |
míng zhèng lǐ shùn名正理顺 | 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 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
fēng huá zhèng mào风华正茂 | 风:风采;华:才华;茂:茂盛;蓬勃。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kuāng miù zhèng sú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
gōng zhèng lián míng公正廉明 |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
xiáng xié cóng zhèng降邪从正 | 降:降服;从:归从。降伏妖邪,使之改邪归正。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早进城降邪从正也。” |
qí zhèng xiāng shēng奇正相生 | 正面作战与奇袭相结合。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
dà gōng zhì zhèng大公至正 | 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
yì zhèng cí yuē义正辞约 | 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 |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气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