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白朴的诗 > 天净沙·夏

天净沙·夏

[元代]: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夏”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注释

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簟(diàn):竹席,苇席。

缣(jiān):细的丝绢。

“天净沙·夏”鉴赏

赏析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白朴简介

元代·白朴的简介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白朴的诗(15篇)

猜你喜欢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宋代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

清代朱彝尊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踏莎行·柳絮风轻

宋代谢逸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

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山蹙眉间翠。


和沈石田落花诗

明代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普天乐·西山夕照

元代徐再思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

元代元好问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五代孙光宪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春江花月夜二首

隋代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宋代辛弃疾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清代纳兰性德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