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造句


1.《通史》对内蒙古历史上民族融合过程的叙述细致入微,上述所举不过其荦荦大者,但我们仍能从中把握内蒙古历史发展的主流与大势。

2.太昊伏羲是多民族融合的代表,以“羲黄”代替“炎黄”作为我们民族的共同先祖更具有广泛意义。

3.要说得意之事,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中华联邦,如今中华联邦幅员辽阔,民族融合,国力强盛,人民富足。

4.客观地说,前秦对于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之后北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5.班洪抗英事件的爆发,在多民族交往中有利于民族融合,在佤族社会形态的演变中达成了国家的统一.

6.正是这个包裹诉说了元帝国民族融合的过程,记载了五姓与“成吉思汗”皇族一脉相连的史料。

7.客观地讲,孝文帝改革对北魏历史、对鲜卑族的发展都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将北魏的民族融合进程推向了历史的新高潮。

8.李凭阐述百年拓跋历史,从大处落墨而力避平铺直叙,始终着眼于制度的革新与文物的建树,着眼于各民族融合的大格局。

9.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对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定义理解与认识不清而导致的。

10.罗布泊地区众多的古丝路遗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见证;不少文物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1.“华夏统一”部分,由秦汉帝国、民族融合、北魏营州、隋唐盛世四个单元组成,再现了姜女石秦汉遗址、三燕龙城、义县万佛堂石窟等历史遗迹。

12.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青庐交拜”、催妇上车、新妇乘马鞍、戏新婿、婚礼用乐等呈现“胡化”色彩的婚礼习俗亦广泛流行于北朝社会,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的时代特征。

13.文章运用交往与民族融合的理论,分析贺州各民族、族**往及婚姻互动的演变过程。

14.澳门的土生葡人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东西方种族混血、民族融合的一个特例,具有欧亚混血的体质特征,以及欧亚混合的“澳门土语”及谙熟双语的语言能力,中西合璧的风俗习惯,二元化的宗教信仰和根在澳门的族群意识。

15.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是算一种主动的交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 "民族融合"造句盘文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