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
出处《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拼音fāng tǔ yì tóng
注音ㄈㄤ ㄊㄨˇ 一ˋ ㄊㄨㄥˊ
繁体方土異同
感情方土异同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风土人情等。
| 成语 | 解释 | 
|---|---|
| 一体同心 | 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 
| 一口同声 | 犹一口同音。 | 
| 一口同音 | 犹言众口一词。 | 
| 一干一方 | 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 | 
| 一心同体 | 犹言同心同德。 | 
| 一心同功 |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 
| 一心同归 | 齐心趋向同一目的。 | 
| 一抔土 | 一抔:一捧。坟墓的代称。 | 
| 一抔黄土 | 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 一掊土 | 抔:用手捧东西。一捧黄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 
| 一方之任 | 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 | 
| 一民同俗 | 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 一片焦土 | 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 
| 一脉同气 | 谓出于同源。指同胞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 
| 一视同仁 |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 
|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 一辞同轨 |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 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 | 
| 三马同槽 |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 上下同心 | 上下一心。 | 
| 上下同欲 | 上下有共同的愿望,谓众心齐一。 | 
| 上下同门 |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 上方宝剑 | 见“上方剑”。 | 
| 不习地土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 不习水土 |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