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戏剧家李渔论述戏曲创作手法,提到“戏法无真假,戏文无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
2.“不计工拙,快意学书”是他追求的书写状态,因此也不落他人的窠臼。
3.今不计工拙,聊作喤引,记其因缘本末,并致赞叹祝贺之意云尔。
4.一本书略翻数页,其高下工拙,自然了然于胸。
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6.而可贵者,乃在政务之暇,手不离帖,奋笔而书,不计工拙,兴尽而止。
7.就像黄庭坚评苏东坡书法所说的,“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锡瑞先生的学问和书艺,不以工拙立论,而皆在雅俗之间。
8.总之,都是“放浪形骸之外”的“因寄所托”,都是随心所欲之时的偶然所得,也都是不计工拙、无拘无束的自然流露,绝非胸有成竹的“创作”。
9.这幅草稿,由于作者全神贯注于悼念和追怀之中,叙写当年平叛时的激烈斗争场面,迅疾之间,顾不得其他,不计工拙,一气呵成。
10.看似信笔挥洒,意忘工拙,可又姿态百出,天真浪漫,气象雍容,自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