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唐一代,文人因科举而逃禅与僧人因科举而还俗屡见不鲜。
2.明末清初以来,格于形势,士大夫逃禅者众,高僧辈出,诗僧辈出,文风鼎盛,蔚为大观,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于是,他变服为僧,逃禅结庐,出家罗汉门,哀叹道:“吾廿载飘零绝岛,弃坟墓不顾者,不过欲完发以见先帝于地下,而卒不克!其命也乎”。
4.过此以往,逃禅纂道则有之矣,再有所发明则未有也。
5.清初之遁入空门者,非逃禅乃避薙发也,故于佛门戒规亦不尽谨持。
6.只有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疯子,用这种方式朱耷遂“脱壳”“逃禅”。
7.游心太玄乐逃禅,丹成不服怕登仙,不衫不履得冲淡,天道心安身自安。
8.居士佛教给词学注入忧患意识、苦空观念,促进逃禅遁空词的滋生与发展。
9.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