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í běn qū mò
基本解释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出处汉 徐幹《中论 考伪》:“以此毒天下之民,莫不离本趣末,事以伪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妻离子散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
离心离德 |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离题万里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骨肉分离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正本溯源 |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
一本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木本水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
流离琐尾 | 《诗经 邶风 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离世遁上 |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
本位主义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离经辨志 |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
颠沛流离 |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首身分离 |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
骨肉离散 | 《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进本退末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
遁世离俗 |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
寸步不离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故步不离 |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
流离转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流离颠沛 |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
离弦走板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您哪,也当过解放军呀,花一点,也不能算是离弦走板。” |
本末倒置 |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
闲情逸趣 | 茅盾《幻灭》:“他们都是儿女成行,并且职务何等繁剧,尚复有此闲情逸趣,更无怪那班青年了。” |
离奇古怪 | 苏曼殊《与刘三书》:“曼近日所遭,离奇古怪,待长者今冬回申,当极谈耳。” |
会少离多 | 宋 辛弃疾《蝶恋花 送祐之弟》词:“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
迷离惝恍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两月余酒食费,一家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
背乡离井 | 见“背井离乡”。 |
万变不离其宗 | 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