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ěi wěi fǒu fǒu
基本解释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任人唯亲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
唯物主义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不置可否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
不宁唯是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 |
唯利是图 |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
唯心主义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唯邻是卜 | 《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邻是卜。” |
唯恐天下不乱 |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
唯命是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 |
唯唯诺诺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
唯唯连声 | 《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
唯我独尊 | 宋 释惟白《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唯命是从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
奉命唯谨 |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 |
否极泰来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矢口否认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
唯所欲为 | 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
唯利是从 | 北魏·魏收《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狡猾反覆,唯利是从,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唯利是求 |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源频叨诸府戎禁,豫班通彻,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进退唯谷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
奉令唯谨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有此种种考察,是以小仙奉令唯谨,不敢参差。” |
否去泰来 | 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
陟罚臧否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否极泰回 |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
唯吾独尊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唯一无二 |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九回:“这件事儿,说也话长,真是江苏省内唯一无二的新闻。” |
否终复泰 | 《晋书·庚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
唯力是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