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ò zhàng xún cháng
基本解释古代重量单位,1墨=5尺,1丈=2墨;1寻=8尺,1常=2寻。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变幻无常 | 明 蔡羽《辽阳海神传》:“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琪花宝树,仙音法曲,变幻无常,耳目应接不暇。” |
墨守成规 |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
枉尺直寻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
安适如常 | 叶圣陶《线下 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
逆道乱常 | 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也。” |
反复无常 |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
浪费笔墨 | 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
兵无常势 |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
常年累月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 |
粉墨登场 |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家常便饭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
墨汁未干 |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
猛志常在 |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火冒三丈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 |
光芒万丈 |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软红十丈 | 宋·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性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京华软红香土。’” |
粗通文墨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
变化无常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
法轮常转 |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三转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
女中丈夫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说你是个女中丈夫,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万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
常来常往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想这许多妖怪在园里,还了得!头里人多阳气重,常来常往不打紧。” |
老生常谈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
经丘寻壑 | 宋朝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游览自娱,曰得经丘寻壑之乐。” |
常胜将军 | 《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