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xī yóu jì
基本解释依希:模糊。模模糊糊还记得。
出处宋·苏轼《题灵峰寺壁》:“前世德云今我是,依希犹记妙高台。”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杨柳依依 | |
依样画葫芦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困兽犹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
记忆犹新 | 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无一二。”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
无依无靠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如今闪的我老身无依无靠,着谁人养赡我来,兀的不好苦也。” |
百依百顺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相依为命 | 晋 李密《陈情事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依依不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 |
过犹不及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
依然如故 | 唐 薛调《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
犹豫不定 |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
毫不犹豫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第二次杜修经、杨开明来,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 |
不依不饶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36回:“这里黄三太见周应龙不依不饶,他就开口说:‘周寨主,……’” |
浅希近求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5卷:“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幽坚。” |
犹豫不决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
记问之学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
博闻强记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
鸥水相依 | 明·陈汝元《金莲记·蜀晤》:“我老生涯鸥水相依,他旧风流鸿塞荒投。” |
依流平进 | 《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
皈依三宝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身。” |
地广人希 |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
依法砲制 | |
依此类推 |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六卷:“盖尝供熟火也,以此类推之,岂识世事艰难!” |
千里犹面 | 《旧唐书·房玄龄传》:“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
依依惜别 | 宋 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
依山傍水 | 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
中馈犹虚 | 《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