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ó luò qiáng zhì
基本解释卓荦:超绝,特出;识:通“志”,记住。指聪明颖慧,记忆力很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牵强附会 |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
强取豪夺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
识文断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老马识途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强中自有强中手 | 元·无名氏《隋何赚风魔蒯彻》第三折:“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
坚强不屈 |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
有胆有识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
见多识广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
自强不息 |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以弱制强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识字知书 | 清·李渔《奈何天·虑婚》:“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呵,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 |
恶醉强酒 | 《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绿林强盗 | 鲁迅《书信集 致赵家璧》:“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 |
精明强干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
似曾相识 |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浅见薄识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浅见薄识,乃荒唐之说,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 |
繁荣富强 | 峻青《壮志录》:“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
精兵强将 |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强人所难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
强颜欢笑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
差强人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
不识之无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
艰苦卓绝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党有几十万党员,他们在领导人民,向着敌人作坚苦卓绝的斗争。” |
识文谈字 |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
识途老马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逞强称能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13章:“今后千万不可逞强称能,何况你既未读过多少诗书,更谈不上才气。” |
强弩之末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