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é jié lǐ shì折节礼士 | 屈己待人,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 《明史·张居正传》:“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 |
yǐn quán qīng jié饮泉清节 |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后遂以“饮泉清节”指廉正清白的节操。 | 《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有水名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吴“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抵任后,吴“清操逾厉”。 |
fán wén mò jié繁文末节 |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宋·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
jié chéng jìn jié竭诚尽节 | 竭:尽。诚:忠诚。节:节操。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 | 汉·刘向《极谏用外戚封事》:“赖忠正大臣绛侯、朱虚侯等竭诚尽节以诛灭之,然后刘氏复安。” |
jǐn shēn jié yòng谨身节用 |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 《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
shū gōng jìn jié殊功劲节 | 殊:特殊;劲节:坚贞的节操。指杰出的功勋和坚贞的节操。 | 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其殊功劲节,超越常伦,别条状绩,当特优奖。” |
zhī fēn jié jiě支分节解 |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
wǎn jíe bù bǎo晚节不保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 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
shǒu jié bù huí守节不回 | 守节:坚守节操;移:改变。坚守节操而不动摇。 | 《旧唐书·肃铣等传论》:“辅公拓窃兵反叛,王雄诞守节不回,训子孙以忠贞,感士庶之流涕。” |
zhēn fēng liàng jié贞风亮节 | 犹言高风亮节。 |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高明远德,系轨于时;贞风亮节,流声累叶。” |
gāo fēng wěi jié高风伟节 |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
qū jié bēi tǐ屈节卑体 | 屈节:折节;卑:低。降低自己的心志低声下气去服侍别人。 | 东汉·班固《白虎通·姓命》:“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人者也。” |
gāo jié mài sú高节迈俗 |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每逢佳节倍思亲 | 倍:更加;思:思念。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shān jié zǎo lì山节藻棁 |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 西汉·戴圣《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 |
hǔ fú lóng jié虎符龙节 | 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 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诗:“虎符龙节昭歧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
dōng zǔn xī jié东撙西节 | 谓从各方面节省。 | 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
gāo fēng jìn jié高风劲节 | 见“高风峻节”。 | 明·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沧溟波浪能几枯,岁寒松柏何曾变。” |
jié jié bài tuì节节败退 | 形容接连失败退缩。 |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南北两战场节节败退,长江要塞节节失守。” |
zhí dào shǒu jié直道守节 | 节:节操。处事公正,遵守节操。 | |
zhé jié xiàng xué折节向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向、作风。形容努力刻苦,奋发学习。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zhí jié jìn qì直节劲气 | 劲:强。指气节正直,操守刚劲。 | 《明史·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
bù jū xì jié不拘细节 | 犹不拘小节。 | 《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 |
wǎn jié mò lù晚节末路 | 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 汉·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 |
qīng fēng jùn jié清风峻节 | 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 | 唐·韩愈《朝奉大夫尚书度支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雍容侍从之列,以清风峻节,为一时所畏。” |
zhàng jié sǐ yì仗节死义 | 谓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 宋·苏轼《上皇帝书》:“前山阳亡徒苏令,纵横史士,临难莫肯仗节死义者,以守相威权素夺故也。” |
yì fū jié fù义夫节妇 | 义夫:指对妻子忠义的丈夫;节妇: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指遵守礼教的男女。 |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
yīng jié hé pāi应节合拍 |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
jié yòng ài mín节用爱民 |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 《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fěi gōng zhī jié匪躬之节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 《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
jìn jié jié chéng尽节竭诚 | 节:节操;竭:完。指竭尽忠诚和节义。 | 《魏书·吕罗汉传》:“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 |
gōng xíng jié jiǎn躬行节俭 | 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 《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
dǐ jié lì xíng砥节励行 | 砥砺操守和品行。 |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
jié biàn suì yí节变岁移 | 节:节令;岁:年。节令变易,年岁转换。 | 唐·牛肃《纪闻·牛应贞》:“今节变岁移,腊冬春首,照晴光于效甸,动暄气于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 |
hán huā wǎn jié寒花晚节 |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
wǎn jié bù zhōng晚节不终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 《明史 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
bié shēng zhī jié别生枝节 | 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现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扬,诚恐别生枝节,当遵谕格外秘密。” |
jiē gu yǎn节骨眼 | 比喻关键的环节或时机。 | 王朔《永失我爱》:“别起什么邪念,起也没用,都到这节骨眼了,满意不满意符不符合你那什么梦想也由不得你了。” |
qīng fēng liàng jié清风亮节 | 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贞。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八卷:“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 |
gǎi jié yì cāo改节易操 |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
bǐng jié chí zhòng秉节持重 |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 《后汉书 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
jī shān zhī jié箕山之节 |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 《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
fán yīn cù jié繁音促节 | 繁:杂;促:急迫,急促。繁密的音调,急促的节奏。 |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乐府之妙,全在繁音促节,其来于于,其去徐徐。” |
pán gēn cuò jié槃根错节 | 槃:同“盘”,盘旋;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
dà jié bù duó大节不夺 |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 《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
fán zhī xì jié繁枝细节 | 繁多且细小的枝节。比喻事物的琐细部分。 | 朱自清《罗马》:“这种单纯的对照教人觉得这座建筑是整整的一块。好像直上云霄的松柏,老干亭亭,没有一些繁枝细节。” |
dǐ lì qīng jié砥砺清节 | 砥砺:磨砺;清:清纯;节:节操。砥砺高尚的情操。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虞文绣砥砺清节,耽学好古。” |
zhé jié dài shì折节待士 | 指屈己待人。 | 《周书 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
dǐ míng lì jié砥名励节 | 砥: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名:名誉;励:通“砺”,磨炼;节:节操。砥砺磨炼自己,立名立节 | 唐·高迈《济河焚舟赋》:“砥名励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
gǎi cāo yì jié改操易节 | 改、易:改变。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 《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
xì wēi mò jié细微末节 | 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 | 古立高《初恋》:“为这些细微末节的事,张志诚感到伤脑筋。” |
qiáng běn jié yòng强本节用 | 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shāo guān dǎ jié捎关打节 | 谓打通关节。 | 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只消我移宫换羽便是我捎关打节。” |
féng shí yù jié逢时遇节 | 时:季节;节:节气。遇到四季节令。指过年过节的时候。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逢时遇节,俱赏金银。” |
qū jié rǔ mìng屈节辱命 |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 《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
gāo jié qīng fēng高节清风 |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
huī jié bài míng隳节败名 | 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 |
shǒu jié bù yí守节不移 | 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
jié yī sù shí节衣素食 | 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 《新华日报》1994.1.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
yī zhī bàn jié一肢半节 |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
dǐ jié shǒu gōng砥节守公 |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shāo guān dǎ jié稍关打节 | 稍:通“捎”,破除。打通关节 |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俺则待稍关打节,怕有那惯施舍的经商不请言赊。” |
jī jié tàn shǎng击节叹赏 | 节:节拍;击节:打拍子;叹赏:赞叹赏识。指打着拍子欣赏诗文或艺术作品。形容对人的行为、言论、诗文、技艺等十分赞赏。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阿房宫赋》:“击节叹赏,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 |
bēi gōng qū jié卑躬屈节 |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
zhé jié xià shì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
bái shǒu yī jié白首一节 |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 《后汉书 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
dǐ jié fèng gōng砥节奉公 | 磨砺名节,奉行公事。 | 《明史·周延传》:“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成,延未尝有染。”《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
ruò hé fú jié若合符节 |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 《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yī zhī yī jié一肢一节 | 见“一肢半节”。 | 鲁迅《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 |
zhū rǔ yī jié侏儒一节 | 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 汉 桓谭《新论 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
zhì chéng gāo jié至诚高节 |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
fǔ zhǎng jī jié抚掌击节 |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 《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
yī zhī yī jié一枝一节 |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 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
yīng fēng liàng jié英风亮节 | 高尚的风格和节操。 | 毛錡《悼念周恩来总理》诗:“可钦可敬的周总理,英风亮节堪师表。” |
qīng fēng gāo jié清风高节 |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 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
gā cù jié shuài呷醋节帅 |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
dǐ lì míng jié砥砺名节 | 砥砺磨炼,立名立节 | 《晋书 夏侯湛传》:“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
dǐ lì fēng jié砥砺风节 | 磨炼品格、节操。 | 《元史·魏初传》:“请自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 |
jié shàng shēng zhī节上生枝 | 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 |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也无用处也。” |
gǎi kē yì jié改柯易节 |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 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
zhōng xiào jié liè忠孝节烈 | 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 |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 |
suō yī jié kǒu缩衣节口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
shì zhí jīn jié侍执巾节 | 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 |
xīng lì jié yòng兴利节用 | 兴:兴办。兴办有利的事业,节约花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
jìn jié sǐ dí尽节死敌 | 尽:竭尽;节:节操。竭尽节义,捐躯杀敌。指为正义而牺牲。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入则务本疾作,以实仓廪;出则尽节死敌,以安社稷。” |
kāi yuán jié liú开源节流 | 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 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
héng shēng zhī jié横生枝节 | 横生:意外发生的;枝节:树干上长出的枝和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意外地插进一些问题;干扰了主要问题的解决。 | 宋 叶适《答少詹书》:“又疑人之不相与,而以为外己,所以枝叶横生,意见多疑。” |
zhī jié héng shēng枝节横生 | 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 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洋人每有人命债公等案,均有领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从前中国各口之枝节横生,亦实由于此。” |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 |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 宋 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
suō yī jié shí缩衣节食 |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 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gēn pán jié cuò根蟠节错 | 犹言盘根错节。 | 明·李东阳《灵寿杖歌》:“根蟠节错相纠缠,含风饱雪经炎寒。” |
qiú wén zhuàng jié遒文壮节 | 遒:强劲有力。形容文辞强劲有力,节奏雄壮。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子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裘文壮节,抑扬哀怨。” |
sì shí bā jié四时八节 |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 唐 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
zhī fēn jié jiě支纷节解 | 分解肢体;剁成碎块。犹言碎尸万段。 | 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校尉公孙宾就斩莽头,军人争莽身,支纷节解,肌肉脔切。”按,《汉书·王莽传下》“公孙宾就”作“公宾就”。 |
zhōng xiào jié yì忠孝节义 |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dǎo jié sǐ yì蹈节死义 |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luò huā shí jié落花时节 | 春末。 |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
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 | 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shěng yī jié shí省衣节食 | 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
xū wén rù jié虚文缛节 |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