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uē xīn yǎn ér缺心眼儿 | 缺乏心计或机智,尤指智力发育不健全。 |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但是她那份逞能劲儿,也常常做出缺心眼儿的事体来。” |
xīn kǒu xiāng yīng心口相应 | 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 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
píng xīn chí zhèng平心持正 | 主持公正,无所偏倚。 |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
tóng xīn hé lì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kōng xīn tāng tuán空心汤团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汤团,吃饱来里,吃勿落哉!” |
gǔ mào gǔ xīn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
yǔ cháng xīn zhòng语长心重 | 见“语重心长”。 | 蔡元培《致“公言报”函并符答林琴南君函》:“公书语长心重,深以外间谣诼纷纭集为北京大学惜,甚感。” |
chǐ shǎo xīn ruì齿少心锐 | 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 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 |
xiān dé wǒ xīn先得我心 | 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 《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
xīn mù bǐ zhuī心慕笔追 | 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 | 《宣和书谱·行书·释行敦》:“后有集王羲之书一十八家者,行敦乃其一也,是则心慕笔追,亦自可佳耳。” |
xīn chí shén wǎng心弛神往 | 弛:心神向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 宋 欧阳修《祭杜公文》:“系官在朝,心往神驰,送不临穴,哭不望帷。” |
nǎi xīn wáng shì乃心王室 | 本意是忠于朝廷,后比喻爱国。 | 《尚书 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
gǒu xīn gǒu xíng狗心狗行 | 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 |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这等人玩的是狗气狗声,这等人使的是狗心狗行。 |
xiǎo xīn jǐn shèn小心谨慎 | 说话办事细心慎重;不敢马虎大意。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
xīn jiān shí chuān心坚石穿 | 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 宋 陆九渊《语录》:“俗谚云:‘心坚石穿’。即是一个人,如何不打叠教灵利。” |
yī bàn xīn xiāng一瓣心香 |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 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
kōng xīn jià zǐ空心架子 | 空话、谎言或无实际内容的东西。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 |
lòu xīn ǒu xuè镂心呕血 | 比喻苦心构思。 | 明·杨慎《升庵诗话·假诗》:“如许浑辈,皆空吟不学,平生镂心呕血,不过五七言短律而已。” |
xīn wèn kǒu,kǒu wèn xīn心问口,口问心 | 指内心反复思量,自问自答。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心问口,口问心,打算良久,连那奇珍异宝卖了,大约也够了,且自顾命要紧。” |
gōng dào zǒng zài rén xīn公道总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
píng xīn ér lùn平心而论 | 论:说。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 | 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六》:“而佳者反弃去,殆不可晓。平心而论,则惟《天地长留集》所取为当。” |
fù xīn zhī jí腹心之疾 |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
bái fà dān xīn白发丹心 | 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 《汉书 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还,须发皆白的故事。 |
yōu xīn rú xūn忧心如薰 | 薰:同“熏”。忧虑的心情就像被火熏烤一样。形容十分焦虑。 | 《诗经·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炎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薰。” |
xīn xiāng wǎng zhī心乡往之 |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
xīn xù huǎng hū心绪恍惚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精神恍惚,若有所喜。”唐 王洙《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
dà kuài rén xīn大快人心 | 快:痛快。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或坏事得以取缔;人们心理非常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
guì shù xīn fǔ刿鉥心腑 | 形容穷思苦索,刻意为之。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第八卷:“夫刿鉥心腑,指摘造化,如探大海出珊瑚。” |
yí xīn shēng àn guǐ疑心生暗鬼 | 指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 | 宋 吕本中《师友杂志》:“尝闻人说鬼怪者,以为必无此理,以为疑心生暗鬼,最是切要议论。”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司马昭之心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
yǐ xīn wèn xīn以心问心 |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
hán xīn xiāo zhì寒心销志 |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
xīn zhèng bǐ zhèng心正笔正 | 书法的优劣与人品有关,心正写的字也端正。 | 《旧唐书·柳公权传》:“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
kǒu fú xīn fú口服心服 | 指从内心及口头都表示信服。 | 《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毛主席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
fèi jìn xīn jī费尽心机 |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
bái fèi xīn jī白费心机 |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费心机,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pēng rán xīn dòng怦然心动 | 怦然:形容心跳。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 | 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
ěr tīng xīn shòu耳听心受 |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 |
qīng ěr yuè xīn清耳悦心 | 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
kè jiān yī xīn克肩一心 | 指能一心以事君。 | 语出《书 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
xīn fú kǒu fú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先秦 庄周《庄子 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chì xīn bào guó赤心报国 | 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 《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
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yào yī心病还须心药医 | 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
yǎn tiào xīn jīng眼跳心惊 | 眼皮跳动,内心惊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 |
xīn kuàng shén tián心旷神恬 | 同“心旷神怡”。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这枕抱着呵,骨清毛爽;靠着呵,心旷神恬;枕着呵,梦断魂劳。” |
xīn kuàng shén fēi心旷神飞 | 犹言心境愉悦,飘飘欲仙。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二人心旷神飞,不觉醺醉。” |
xīn yí shén kuàng心怡神旷 | 同“心旷神怡”。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泰和记·刘苏州席上写风情〉》:“幸青皇肯怜,故红妆相向,心怡神旷。”明·张居正《游衡岳后记》:“及登衡岳,览洞壑之幽邃,与林泉之隈隩,虑澹物轻,心怡神旷。” |
xīn kuàng shén yú心旷神愉 | 同“心旷神怡”。 | 清·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记》:“于斯之际,蠲烦涤嚣,心旷神愉,窃意世间所谓神仙者之乐,不是过也。” |
xīn kuàng shén yí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shén yí xīn kuàng神怡心旷 | 精神愉悦,心胸开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悠,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 |
zhì yíng xīn mǎn志盈心满 | 犹志得意满。 | 《晋书·袁甫传》:“寿阳以西皆是中国,新平强吴,美宝皆入,志盈心满,用长欢娱。” |
xīn rú zhǐ shuǐ心同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 唐 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
yín xīn nì xíng淫心匿行 | 谓思想邪乱、行为不正。 | 汉·赵哗《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后三日,复徙军于隽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徇于军日:‘其淫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 |
xǐ xīn gé miàn洗心革面 |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 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半夜敲门心不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知人知面不知心 |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 |
xiū xīn yǎng xìng修心养性 |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 |
hǎo xīn zuò le lǘ gān fèi好心做了驴肝肺 | 俗语。指把好心当作坏意。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你看我好心做了驴肝肺,你倒讪起我来,凭说我去罢。” |
nüè lǎo shòu xīn虐老兽心 | 虐老:虐待老人。喻残暴凶狠而无仁义,有如野兽。 | 汉 班固《汉书 武五子传》:“呜呼!薰鬻氏虐老兽心,以奸巧边氓。朕命将率,徂征厥罪。”汉 司马迁《史记 王世家》:“于戏!荤粥氏虐老兽心,侵犯寇盗,加以奸巧边萌。” |
gōng xīn è kēng攻心扼吭 | 喻攻击要害。吭,指咽喉。 | 清·魏源《圣武纪》卷一:“先取山海关,则关外诸城唾手可得,此攻心扼吭之法也。” |
dòng xīn hài mù动心骇目 |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 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
xīn fù zhī jí心腹之疾 |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
wàn jiàn cuán xīn万箭攒心 | 像无数枝箭聚射心头。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攒:聚集。 | 唐 李沈《独异志》:“梁沈约,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 |
xīn jiāo rú huǒ心焦如火 |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暂宿邮亭>》:“为何马犹不至,心焦如火,怎辞劳瘁。” |
yī dé yī xīn一德一心 | 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rén miàn shòu xīn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rén miàn gǒu xīn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
rè xīn kǔ kǒu热心苦口 | 形容热心恳切地再三劝告。 | |
dǎn jīng xīn chàn胆惊心颤 | 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
xīn chàn hún fēi心颤魂飞 | 颤:颤动,发抖。心颤抖,魂飞散。形容惊恐不安。 | 苏雪林《玉溪诗迷·附录》:“是心颤魂飞时的言语,是肠回荡气时的哀音。” |
dǎn chàn xīn jīng胆颤心惊 | 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ròu chàn xīn jīng肉颤心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
bié jù jiàng xīn别具匠心 | 别:独特的;具:具有;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也作“独具匠心”、“匠心独运”。 | 唐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
dú jù jiàng xīn独具匠心 |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 唐 张佑《题王右丞山水障》:“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
jiàng xīn dú jù匠心独具 | 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 柯岩《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编导和演员门匠心独具地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刻划了以小强为主角的一代少年儿童形象。” |
èr rén tóng xīn二人同心 | 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guān xīn mín mò关心民瘼 |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民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
lüè jì lùn xīn略迹论心 |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以于立玉、于元荐为乱天下者,亦岂遂为定论乎?略迹而论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国士之风。” |
yì yì xiǎo xīn翼翼小心 | 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王是日立政,翼翼小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 |
rén xīn guī xiàng人心归向 |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
é cù xīn tòng额蹙心痛 | 极度忧愁伤心貌。 | 明天放道人《〈四声猿〉序》:“《渔阳》意气,泉路难灰,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而勤王断国之徒,多在涂脂调粉之辈,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 |
tòng rù xīn pí痛入心脾 | 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女儿]饿到六天上,不能起床,母亲看着,伤心惨目,痛入心脾,也就病倒了。” |
sān xīn èr yì三心二意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bù chén zhī xīn不臣之心 |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
shǒu bù yīng xīn手不应心 | 犹言力不从心。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
xīn jīng dǎn chàn心惊胆颤 | 见“心惊胆战”。 | 《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
gōu xīn dòu jiǎo勾心斗角 |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 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xīn míng yǎn liàng心明眼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guì zài zhī xīn贵在知心 |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 |
xīn rú gǎo mù心如槁木 | 犹心若死灰。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那个夸说李家小姐标致,说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心中活泼起来。” |
yǒu kǒu wú xīn有口无心 | 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 明 于谦《拟吴侬曲》:“忆郎直忆到如今,谁料思深恋亦深;刻木为鸡啼不得,原来有口却无心。” |
kǒu shì xīn fēi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 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 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 | 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
chì dǎn zhōng xīn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
huí xīn zhuǎn yì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
shǐ xīn yòng fù使心用腹 | 用心思,使坏心眼。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回:“至于贪淫纵欲,使心用腹,污秽人家女眷,没有一个减等夺禄,或是妻子见报,阴中再不饶过。” |
jiù xīn jí shǒu疚心疾首 |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 唐 崔锷《内寺伯朱夫人赵氏合袝志》:“以嗣子奉命鸡林,三岁然复,疚心疾首,亦时礼念,冥期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