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īn láo yì rǎng心劳意攘 | 犹心慌意乱。 | 元·刘庭信《端正好·金钱问卜》:“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
dǎn pò xīn hán胆破心寒 | 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
shī xīn zì shì师心自是 | 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
qīng ěr yuè xīn清耳悦心 | 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
xīn wǎng shén chí心往神驰 | 谓一心向往。 | 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自公之丧,道路嗟咨。况于愚鄙,久辱公知;系官在朝,心往神驰,送不临冗,哭不望帷。” |
xīn kuàng shén tián心旷神恬 | 同“心旷神怡”。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这枕抱着呵,骨清毛爽;靠着呵,心旷神恬;枕着呵,梦断魂劳。” |
kū xīn diāo shèn刳心雕肾 | 犹言刻骨铭心。表示强烈的情感。 | |
xīn gāo qì ào心高气傲 |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
yī piàn chì xīn一片赤心 | 一片红心。指忠诚之心。 | 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 |
suì xīn liè dǎn碎心裂胆 | 形容异常恐惧。 | 《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仗臣平生所学,排上南天七十二阵,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将碎心裂胆,无计所出矣。”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mín xīn bù yī民心不壹 |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 《左传 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 |
pōu xīn qì xuè剖心泣血 | 见“剖肝泣血”。 | 清·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 |
yǔ zhòng xīn cháng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
yì rǎng xīn láo意攘心劳 | 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
mèi jǐ mán xīn昧己瞒心 | 指违背自己的良心干坏事。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他他他,忒很毒,敢敢敢,昧己满心,将我图。” |
shū xīn fú yì输心服意 | 犹言真心顺从。 | 《快心编初集》第四回:“然说到要做会讨采,却无人便肯输心服意,也有回的,也有许的,也有求减的,也有应承了原不与的。” |
liǎng tóu dān xīn两头担心 | 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 | |
dòng xīn rěn xìng动心忍性 | 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xīn lǐ yǒu guǐ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yú xīn hé rěn于心何忍 | 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 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
lòu xīn kè gǔ镂心刻骨 |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今不幸遭此离乱,陛下欲舍妾身何往?” |
xīn guà liǎng tóu心挂两头 | 指人操心两头的事情。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quán yù xūn xīn权欲熏心 | 权力的奢望迷住了心窍。 | |
hài mù jīng xīn骇目惊心 |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
xīn cí shǒu ruǎn心慈手软 | 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 | 金近《他叫“东郭先生”》:“他下定决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 |
xīn jīng dǎn sàng心惊胆丧 | 内心惊惧害怕。 | 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
gǔ gōng xīn fù股肱心腹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心腹:亲信。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
dǎn pò xīn jīng胆破心惊 | 形容非常害怕。 | 明·郭勋《英烈传》第四回:“猛抬头,人人自胆破心惊!钟声半彻云霄,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 |
xīn zhōng wú shù心中无数 | 指对情况不太了解或处理事情没有把握。数:数目;指掌握的实际情况。 | 蒋和森《风萧萧 冲天记一》:“他虽然素称\'博学\',熟读经史,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jīng xīn dào dǎn惊心悼胆 |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
xié xīn lù lì协心戮力 |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
yī cùn dān xīn一寸丹心 |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 | 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
yī mén xīn sī一门心思 | 一心一意。 |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
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不到乌江心不死 | 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
xīn yǎng nán zhuā心痒难抓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wàn zhòng yī xīn万众一心 |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 清 金安清《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上下联络,万众一心。” |
wéi xīn zhǔ yì唯心主义 | 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tán mí xīn qiào痰迷心窍 | 指中风昏迷。也形容一心贪图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 鲁迅《热风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了。” |
zhōng shí xīn chéng忠实心诚 | 指忠厚老实,诚心诚意。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
jiū xīn bā gān揪心扒肝 | 指人极度焦虑,异常担忧。 | 老舍《四世同堂》:“他看到了空旷,自由,无忧无虑,比这么揪心扒肝的活着要好的多。” |
kǒu kuài xīn zhí口快心直 | 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
zāng xīn làn fèi赃心烂肺 | 形容心肠肮脏卑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那样赃心烂肺的,爱管闲事嚼舌头的人,吵嚷到那府里去,背地嚼舌,说咱们这边混帐。” |
yī xīn tóng tǐ一心同体 | 犹言同心同德。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
tóng xīn hé lì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cū xīn dà yì粗心大意 |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
huái hèn zài xīn怀恨在心 | 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叫:‘皮氏,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你怀恨在心,药死亲夫,此情理或有之。’” |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 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 | 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
xīn gān qíng yuàn心甘情愿 |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
gěng gěng cǐ xīn耿耿此心 | 耿耿:形容忠诚。这颗心至忠至诚。 | 清·黄宗羲《感旧》:“寒江才把一书开,耿耿此心不易灰。” |
xīn shù bù duān心术不端 | 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好笑那莫稽只想着今日富贵,却忘了贫贱的时节,把老婆资助成名一段功劳化为春水,这是他心术不端处。” |
xīn rú dāo cuò心如刀锉 |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 元 周文质《蝶恋花 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 |
yǎn míng xīn liàng眼明心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
pōu xīn chè gān剖心坼肝 | 比喻忠诚不二。 | 《史记 鲁仲连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
lìng rén hán xīn令人寒心 | 让人失望而痛心。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我们做了封疆大吏,上头还如此不放心我们,听了叫人寒心!” |
gōu xīn dòu jiǎo勾心斗角 |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 唐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xiàng xīn xiàng yì像心像意 | 谓顺遂心愿,合乎心意。 | 《京本通俗小说·海陵王荒淫》:“这海陵像心像意侮弄了几多时节。” |
dòng xīn hài mù洞心骇目 | 形容使人惊异。 | 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
wǒ xīn rú chèng我心如秤 | 表示自己处理事情极端公平。 | 《冯堂书钞》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
yú xīn wú kuì于心无愧 | 愧:惭愧,羞愧。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亦作“于心不愧”。 | 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
lòu xīn ǒu xuè镂心呕血 | 比喻苦心构思。 | 明·杨慎《升庵诗话·假诗》:“如许浑辈,皆空吟不学,平生镂心呕血,不过五七言短律而已。” |
lù lì yī xīn戮力壹心 | 见“戮力同心”。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
jìn xīn jié chéng尽心竭诚 | 尽心:竭尽心力;竭诚:竭尽忠诚。比喻竭尽心力和诚意。 | 汉·张禹《奏事》:“以臣下各得尽心竭诚,而事公明。” |
xīn yǔn dǎn pò心殒胆破 | 见“心殒胆落”。 | 清·薛福成《书昆明何帅失陷苏常事》:“用无事筹略纷纭,临变已张皇失措,一闻贼至,心殒胆破。” |
yú xīn yuè mù娱心悦目 | 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 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
fó xìng chán xīn佛性禅心 | 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
xīn mù shǒu zhuī心慕手追 | 慕:羡慕;追:追求。心头羡慕,手上模仿。形容竭力模仿。 | 《晋书 王羲之传》:“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 |
cè yǐn zhī xīn恻隐之心 |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
rén xīn gé dù pí人心隔肚皮 | 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
hán xīn xiāo zhì寒心销志 |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
pí xīn jié lǜ疲心竭虑 | 竭:尽。指费尽心思 | 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选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疲心竭虑,因劳致昏。” |
lán zhì xūn xīn兰质熏心 | 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 | 唐 杨虞卿《过小妓英英墓》诗:“兰质熏心何所在?焉知过者是狂夫。” |
xīn cún jiè dì心存芥蒂 | 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 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
dī shǒu xià xīn低首下心 |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 唐 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yì lǎn xīn huī意懒心灰 | 犹心灰意懒。 |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diào dǎn jīng xīn吊胆惊心 | 犹言吊胆提心。 | 《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
jié jìng pōu xīn截胫剖心 | 砍断足胫,剖开心胸。后以“截胫剖心”为暴君酷虐残民之典。 | 《书 泰誓下》:“扞纣呴斮朝涉之胫, 剖贤人之心。”孔传:“扞纣王呴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 |
mán xīn mèi jǐ瞒心昧己 | 昧:欺瞒。违背良心干坏事。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 |
diāo xīn yīng zhǎo雕心鹰爪 | 比喻心肠残忍,手段毒辣。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雕心鹰爪,安排下龙韬虎略。” |
xīn xù bù níng心绪不宁 | 宁:安宁,安定。焦急不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 |
dǎn chàn xīn hán胆颤心寒 | 颤:颤抖;寒:忧惧,战栗。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半空中一声霹雳,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 |
jiǎo xīn cháo tiān脚心朝天 | 死的隐语。 | |
shé xiē wéi xīn蛇蝎为心 |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chén xīn jìng qì沉心静气 | “沉”同“沉”。犹言心平气和。 | 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
xīn dòng shén chí心动神驰 | 心神向往。形容思慕情深,难以自持 | 明·陆采《怀香记·兰闺复命》:“自从窥见韩生之后,心动神驰,眠思梦想。” |
xīn kuàng shén yí心旷神怡 |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空阔;怡:愉快。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yī piàn dān xīn一片丹心 | 一片红心。指全部忠诚之心。 | 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
yī rén zhī xīn,qiān wàn rén zhī xīn yě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
bié yǒu xīn gān别有心肝 | 指另有打算。 | 茅盾《子夜》:“尽管你那么说,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别有心肝。” |
shén huì xīn róng神会心融 | 犹言融会贯通。 | 明·宋濂《无隐君子东阳陈先生鹿皮子墓志铭》:“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僇力 | 见“同心戮力”。 |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
yǐ xīn wèn xīn以心问心 |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
xīn xiàng wǎng zhī心向往之 |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向往:想望;之:古汉语代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
zhū xīn zhī lùn诛心之论 |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
lì bù fù xīn力不副心 | 副:符合。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 唐·无名氏《阴德传·韦判官》:“何幸明灵俯降,但揣微贱,力不副心,荀可施于区区,敢不从命。” |
gān xīn rú qí甘心如荠 | 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 | 《诗经 邶风 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
xīn hán dǎn suì心寒胆碎 | 寒:战栗。形容十分惊恐。 | 《永乐大典戏文·无名氏<小孙屠开封府公断>》:“心寒胆碎,悔之作不是。” |
píng xīn yì qì平心易气 | 见“平心静气”。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3卷:“横渠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说诗,又却不然。” |
pōu xīn xī dǎn剖心析胆 | 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 宋·司马光《辞修起居第三状》:“且臣前后所陈,剖心析胆,莫非恳到,而朝廷弃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实待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