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rén miàn gǒu xīn人面狗心 | ①《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后因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②犹言人面兽心。 |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shǐ xīn yòng xìng使心用幸 | 见“使心作幸”。 |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早起晚眠,吃辛受苦,也不知瞒心昧己,使心用幸,做下了许多冤业。” |
xīn kǒu bù yī心口不一 |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fèi jìn xīn jī费尽心机 | 心机:心思;计谋。指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算。 |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
xīn jīng dǎn sàng心惊胆丧 | 内心惊惧害怕。 | 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
diāo xīn kè shèn雕心刻肾 | 同“雕肝琢肾”。 | 明·胡应麟《诗薮·六朝》:“诗文不朽大业,学者雕心刻肾,穷昼极夜,犹惧弗窥奥妙。” |
xīn jīng ròu zhàn心惊肉战 | 见“心惊肉跳”。 |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
yōu xīn rú chéng忧心如酲 | 酲:酒醉未醒的状态。心中一忧虑,神智就像喝醉了酒一样。形容心情十分愁苦压抑。 | 《诗经·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怒从心上起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chì xīn xiāng dài赤心相待 | 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 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
wéi xīn zhī lùn违心之论 | 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
chī xīn wàng xiǎng痴心妄想 |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
dǎn dā xīn cū胆大心粗 | 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
yuè xīn yú mù悦心娱目 | 悦:愉快,喜悦。使眼睛感到舒适,使心情感到欢娱。指看见美好的事物感到身心愉快。 | 清·郑燮《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 |
kǒu sòng xīn wéi口诵心惟 |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
xīn ān shén dìng心安神定 | 心神都很安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自那日也着实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没有怨意。袭人等皆心安神定。” |
xīn rú mù shí心如木石 |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 《五灯会元 百丈怀海禅师》:“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君不以异类见薄,故为悦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zhēn xīn chéng yì真心诚意 |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yǔ zhòng xīn cháng语重心长 | 重:郑重。恳切话说得诚恳;有分量;心意深长。 |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
hán xīn xiāo zhì寒心销志 |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得于心应于手 | 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
kǒu bù yìng xīn口不应心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yùn yòng zhī miào,cún hū yī xīn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妙:巧妙;存乎:存在;心:指思考。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也作省“运用一心”。原指在战争中;指挥作战要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而其中的巧妙;就是善于思考和判断。 | 元·脱脱等《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cún xīn yǎng xìng存心养性 |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 《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
xīn cún jiè dì心存芥蒂 | 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 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
xīn cún mù tì心存目替 | 存:想念;替:废弃。心里虽然想念,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 | 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
rén xīn suǒ guī人心所归 | 众人所归向、拥护的。 | |
xīn fù zhī bìng心腹之病 | 同“心腹之疾”。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蠹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 |
bìng fēng sàng xīn病风丧心 | 风:通“疯”,疯狂。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 宋·苏洵《谏论》:“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 |
xīn zhuō kǒu bèn心拙口夯 | 心思笨,又不善于说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0回:“谁都像我心拙口夯的,由着人说呢!” |
quǎn mǎ zhī xīn犬马之心 |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
tān xīn wú yàn贪心无厌 | 贪婪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海神记·花鸨训女>》:“你贪心无厌,千谋万计,用尽了巧机关。” |
zhū xīn zhī lǜ诛心之律 | 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 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
qí xīn hé lì齐心合力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
yōu xīn qiāo qiāo忧心悄悄 | 忧虑不安貌。 | 《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
tí xīn zài kǒu提心在口 |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
rén xīn dà kuài人心大快 |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
xīn gān qíng yuàn心甘情愿 |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心甘:乐意。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 |
gān xīn qíng yuàn甘心情愿 | 出于自愿;毫不勉强。甘心:心里乐意。 | 宋 王明清《摭青杂说 项四郎》:“此事儿甘心情愿也。” |
xīn yì rì xiū心逸日休 | 谓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 | 《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
fù fēi xīn bàng腹非心谤 | 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 |
xīn rú dāo cuò心如刀锉 | 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 元 周文质《蝶恋花 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锉,对青铜知鬓皤。” |
yú xīn wú kuì于心无愧 | 愧:惭愧,羞愧。从心里感到没有什么可愧疚的。指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而心境坦然。亦作“于心不愧”。 | 宋·王令《谢刘成父》:“尘埃隔眼逢何晚,气类相期久愈坚,以义求人今遂得,于心无愧果为贤。” |
xīn yǎng nán zhuā心痒难抓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且说潼关众将听得破万仙阵,俱在关内,一个个心痒难抓,恨不得也来看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mù rén shí xīn木人石心 |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 《晋书 隐逸传 夏统》:“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
xīn cū qì fú心粗气浮 | 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 |
tóng xīn wèi mǐn童心未泯 | 泯:泯灭。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 宋·陆游《园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嘻。” |
kū xíng huī xīn枯形灰心 | 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 |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
píng xīn dìng qì平心定气 |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 宋 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
gǒu qiě zhī xīn苟且之心 | 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
jīng xīn bēi pò惊心悲魄 | 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 《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
hǎo xīn hǎo yì好心好意 | 指怀着善意。 | 老舍《茶馆》第三幕:“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你可不能卖了我呀!” |
chái hú zhī xīn豺狐之心 |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
xī zǐ pěng xīn西子捧心 |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形容女子的病态美。比喻名家的诗文、字画等,其本身存在的某种疵病不足以掩盖其固有的优点,有时反而增色。 |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
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眼观鼻,鼻观心 | 古代静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骛的神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
shì wú èr xīn誓无二心 | 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万岁爷休出此言,臣等情愿随驾,誓无二心。” |
bái shuǐ jiàn xīn白水鉴心 |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 |
xīn gāo qì ào心高气傲 |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
xīn fú qì shèng心浮气盛 | 形容人性情浮躁,态度傲慢。 |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好在还没惹出什么大祸,我后来就不敢再这样心浮气盛了。” |
diāo xīn yàn zhǎo雕心雁爪 | 比喻心狠手辣。 | 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压小。”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心手相应 |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xīn jì shǒu shòu心计手授 | 计:计算,筹划;授:传授。精心筹划,亲手传授。 | 金·元好问《邓州新仓记》:“度材于山,赋庸于兵,心计手授,百堵皆作。” |
xīn hěn shǒu dú心狠手毒 | 犹言心狠手辣。 | 廖承志《教诲铭心头,恩情重如山》:“我怕会给周总理带来麻烦,因为张国焘是个心狠手毒的家伙。” |
xīn xián shǒu mǐn心闲手敏 |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 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
xīn lǐ yǒu dǐ心里有底 | 心中知道底细或内情而有把握。 | 徐光耀《平原烈火》:“我们一见副政委精神就来了,跟着他,就觉着心里有底,腰里也硬。” |
xiāo xīn hè mào枭心鹤貌 | 比喻心恶貌善。 | 唐·元稹《有鸟》诗:“千年不死伴灵龟,枭心鹤貌何人觉。” |
fēn xīn guà fù分心挂腹 | 形容十分挂念。 | 《宋书·王僧达传》:“山川险阻,吉凶路塞……分心挂腹,实亦私苦。” |
gān xīn rěn shòu甘心忍受 | 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九年》:“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
tòu gǔ suān xīn透骨酸心 | 形容极度伤心。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自己心中,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透骨酸心。 |
hán xīn suān bí寒心酸鼻 |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
diāo xīn yīng zhǎo雕心鹰爪 | 比喻心肠残忍,手段毒辣。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他待使些雕心鹰爪,安排下龙韬虎略。” |
ān xīn lè yì安心乐意 | 指心情安定,满意,很愿意如此。 | 清 李渔《奈何天 逼嫁》:“嫁到我家,须要安心乐意,不许憎嫌丈夫。” |
xīn huái guǐ tāi心怀鬼胎 | 心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鬼胎: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谁知素梅心怀鬼胎,只是长吁短叹,好生愁闷,默默归房去了。” |
róu xīn ruò gǔ柔心弱骨 | 形容性情柔和。 | 《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
míng kè xīn gǔ铭刻心骨 | 比喻感念极深,永远不忘。 |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lòu gǔ míng xīn镂骨铭心 |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 明 陆采《怀香记 夕阳亭议》:“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
míng xīn lòu gǔ铭心镂骨 |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 唐 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镂骨,无报上天。” |
kè gǔ bēng xīn刻骨崩心 | 谓仇恨极深。 | 《北史·隋越王侗传》:“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
tòng xīn rù gǔ痛心入骨 |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 |
juān gǔ míng xīn镌骨铭心 | 镌:雕刻;铭:刻写。指牢牢记在心上。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
wǔ xīn liù yì五心六意 | 指三心二意。 |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
xīn rú jīn shí心如金石 | 犹心如铁石。 | 《后汉书·王常传》:“此家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 |
xīn rú tiě shí心如铁石 | 心像铁石一样坚硬。形容不易动感情或冷漠无情。 | 三国 魏 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
tiě xīn shí cháng铁心石肠 | 犹言铁石心肠。 | 宋·苏轼《牡丹记叙》:“然鹿门子常怪宋广平之为人,意其铁心石肠,而为《梅花赋》,则清便艳发,得南朝徐庾体。” |
tiě cháng shí xīn铁肠石心 | 比喻刚强而不为感情所动的秉性。 | 唐·皮日休《桃花赋》序:“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
xīn xiōng kāi kuò心胸开阔 | 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 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
xīn xiōng xiá ài心胸狭隘 | 心胸:思想,气量。气量非常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 |
xīn rú dāo gē心如刀割 | 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形容极其痛苦难过。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眼睁睁俺子母各天涯,想起来我心如刀割,题起来我泪似悬麻。” |
xīn rú dāo jiǎo心如刀搅 | 犹心如刀割。 | 元·汤氏《赛鸿秋·北》套曲:“废了经史,弃了霜毫,每日家闷恹恹如痴似醉魂暗消,额似锥剜,心如刀搅,无语寂寥。” |
yòng xīn liáng kǔ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èr yì sān xīn二意三心 |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
ér nǘ xīn cháng儿女心肠 | 年轻男女的柔情。亦指感情丰富、助人为乐的心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才成就得儿女心肠。” |
kōng xīn tāng tuán空心汤团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5回:“我勿去哉!空心汤团,吃饱来里,吃勿落哉!” |
jiāng xīn bǔ lòu江心补漏 | 船到了江心;才着手堵塞漏洞。比喻错失良机;补救已迟。 | 元 无名氏《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叶公》:“今为吾主计之,必先预为准备,莫待临歧勒马、江心补漏,是臣之愿也。” |
zhú bǎi yì xīn竹柏异心 |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 《楚辞 东方朔〈七谏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
xīn kāi mù míng心开目明 | 犹心明眼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憾。” |
yóu xīn chěng mù游心骋目 | 随意观赏景物,尽情舒展胸怀 | 宋·吴潜《哨遍·括兰亭记》词:“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 |
gān xīn míng mù甘心瞑目 | 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 | 《后汉书·马授传》:“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
shì xīn yú mù适心娱目 | 犹言喜心悦目。 | 清·周亮工《书影》第十卷:“予谓名人适心娱目,偶一为之,亦复何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