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àn shēng bù shú半生不熟 |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
mén shēng gù lì门生故吏 | 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
ěr hòu shēng fēng耳后生风 |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 《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
shēng chǎo rè mài生炒热卖 | 指急于应付,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 | 茅盾《如何击退颓风》:“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生炒热卖。” |
fú shēng rú jì浮生如寄 |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 唐·郑哲《女鬼记·孟氏》:“少年曰:‘浮生如寄,年少几何。’繁花正妍,黄叶又继,人间之恨,何啻千端。” |
tiān zǐ mén shēng天子门生 | 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第一名儒生 | 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
hǔ kǒu táo shēng虎口逃生 |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 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
rén jí zhì shēng人急智生 |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
jiè jǐng shēng qíng借景生情 | 借眼前的事物激发思想感情。 |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章:“郭祥抱着卡宾枪,食指不离扳机,不断地借景生情地喊着鼓动口号。” |
tān shēng shě yì贪生舍义 | 舍:放弃。为了活命,可以放弃道义。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4回:“临难苟免,贪生舍义,在国为乱臣,即在家为逆子,此知孝而不知忠之弊也。” |
shí nián shēng jù十年生聚 | 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xiāng shēng xiāng kè相生相克 | 见“相生相克”。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 |
qīng shēng zhòng yì轻生重义 | 见“轻身重义”。 | 《晋书·周访传》:“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之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
shě shēng wàng sǐ舍生忘死 |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舍:舍弃。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说与俺能争好斗的番官,舍生忘死家将。” |
shēng mǐ zhǔ chéng shú fàn生米煮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他老人家也赖不到那里去了。” |
shēng rén tú tàn生人涂炭 | 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北周·庾信《伤心赋》:“在昔金陵,天下丧乱,王室版荡,生人涂炭。” |
qiú shēng bù shēng,qiú sǐ bù sǐ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
hán zhāng tǐng shēng含章挺生 | 亦作“含章天挺”。谓内怀美质而挺秀。 | 晋·左思《蜀都赋》:“王褒炜烨而秀发,扬雄含章而挺生。” |
jīn shēng jīn shì今生今世 | 此生此世。谓有生之年。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这歪剌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
hǎo hǎo xiān shēng好好先生 | 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 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
hào shēng wù shā好生恶杀 | 好:喜爱;恶:讨厌,憎恨。爱惜生灵,不喜杀生 | 《旧唐书·姚崇传》:“陛下好生恶杀,此事请不烦出敕,乞容臣出牒处分。” |
bàn shēng cháng dǎn半生尝胆 | 半生:半辈子;胆:苦胆。半辈子尝苦胆。指受了半辈子的劳苦。 |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志气类·尝胆》:“自叹劳苦曰半生尝胆。” |
lóng shēng jiǔ zhǒng龙生九种 | 见“龙生九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个杂种?’敖顺道:‘从所谓龙生九种,各种有别。’” |
huò shēng xiāo qiáng祸生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5回:“岂知祸生萧墙,元旦灾来,反了股肱重臣,追之不及。” |
kū shù shēng huā枯树生华 | 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 《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
sǐ ér fù shēng死而复生 | 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 | 三国 魏 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 |
cháng shēng jiǔ shì长生久视 | 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 | 先秦 李耳《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zhāo shēng xī sǐ朝生夕死 |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 《山海经 海外东经》:“[君子国]有熏华草,朝生夕死。” |
guó jì mín shēng国计民生 |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
chū sǐ rù shēng出死入生 |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 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 |
gēn shēn tǔ zhǎng根生土长 |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
shā shēng hài mìng杀生害命 | 杀害生命。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想这做屠户的,虽是杀生害命,还强以俺做吏人的瞒心昧己,欺无害人也。” |
xiāng yīn xiāng shēng相因相生 | 互相承袭,互相促进。 |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夫因朴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以至今日。” |
qǐ sǐ huí shēng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
jīng ròu shēng bì惊肉生髀 | 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
sǐ lǐ táo shēng死里逃生 |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
wàng ér shēng wèi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tǔ shēng tǔ zhǎng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我们这些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 |
féng shēng dàn jiá冯生弹铗 | 见“冯驩弹铗”。 | 参见“冯驩弹铗”。 |
tú dú shēng líng荼毒生灵 | 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 |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德祐表诏》:“庶免大军前去,荼毒生灵。” |
kǒu wěn shēng huā口吻生花 | 比喻谈吐文雅。 | 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五卷引《白氏金锁》:“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pǔ jì qún shēng普济群生 | 同“普度众生”。 | 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群生佑下方。” |
mèng bǐ shēng huā梦笔生花 |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bǎo nuǎn shēng yín yù饱暖生淫欲 | 指生活安逸,易起淫念。 | 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正旦唱]这厮只因饱暖生淫欲……[正旦唱]便休想似水如鱼。” |
bù shēng bù miè不生不灭 |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shì tóng shēng sǐ誓同生死 |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 |
kǒu chǐ shēng xiāng口齿生香 | 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
xùn yì wàng shēng殉义忘生 |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
yǒng shēng yǒng shì永生永世 | 永远。 | 曹禺《人的悲剧》:“我现在就给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敌人!” |
wěi shēng sàng shēn尾生丧身 | 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jù xué hóng shēng巨学鸿生 | 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 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巨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
ài shēng wù sǐ爱生恶死 | 爱:喜爱;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
fēn yān xī shēng分烟析生 | 见“分烟析产”。 | 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如本地分内人户分烟析生,即各据户眼定差,或外来人户典买到本社田地,亦许收入差充弓箭社户。” |
jí jǐng shēng qíng即景生情 | 指由眼前景象触发某种情绪、感想。 | 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 碧沚诗》:“此诗流丽畅逸,而第七句关锁处,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
hǔ kǒu yú shēng虎口余生 | 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 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
rén shēng lù bù shú人生路不熟 | 比喻初到一个地方各方面都很陌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4卷:“欺他是个单身穷军,人生路不熟,料没有人晓得他来踪去迹。”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rén shēng rú jì人生如寄 | 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
chūn shēng xià zhǎng,qiū shōu dōng cáng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
sǐ zhōng qiú shēng死中求生 |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 《后汉书·公孙述传》:“述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 |
mín shēng zài qín民生在勤 |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 | 《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而不匮。” |
píng shēng zhī hào平生之好 | 平生:一生;好:爱好。指一生的爱好。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惟平生之好,以屈节而苟生。” |
hòu shēng wǎn xué后生晚学 | 后生:后辈。指学历浅的年轻人。 | 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仙里年来向学者甚众,风习可尚,正赖长者不惮告教,使后生晚学得知前辈风采,谦冲就实,无徒长虚诞。” |
yòu shēng yī qín又生一秦 |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 |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
kū mù zài shēng枯木再生 |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 宋 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
wǎn shēng mò xué晚生末学 | 指书生的自谦。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晚生末学,虽窃慕之,而愧非其人。” |
wù fǔ chóng shēng物腐虫生 |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
kàn shēng jiàn zhǎng看生见长 | 亲眼看着某人的出生和长大。形容对某人非常熟悉。 |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他在我隔壁住,从小里看生见长的。” |
yì bù shēng cái义不生财 |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
tài jí shēng pǐ泰极生否 |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泰极生否,乐盛成悲,今被妖邪捕获。” |
kū yáng shēng huā枯杨生华 | 枯:干枯;华:同“花”。枯萎的杨树重新开花。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好景不长。 | 《周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
tóng shēng sǐ,gòng cún wáng同生死,共存亡 | 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 |
qiú shēng hài rén求生害仁 | 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wàng wén shēng xùn望文生训 | 见“望文生义”。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左襄二十六传》……按即‘潜’字之变,杜望文生训耳。” |
yàn hàn rú shēng燕颔儒生 |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 |
hǔ kǒu cán shēng虎口残生 |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烦你们拜上小姐,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多蒙垂救,高谊已足千古。” |
guǎng wén xiān shēng广文先生 |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 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早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
shēng shì rǎo mín生事扰民 |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 | 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
rén shēng zài shì人生在世 | 指人生活在世上。 | 南朝·齐·萧嶷《遗令》第六卷:“人生在世,本自非常,吾年已老,前路几何?” |
yóu rán ér shēng油然而生 | 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置之死地而后生 |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yìng yùn ér shēng应运而生 | 原意是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或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人或事物。 | 汉 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立。” |
wén ruò shū shēng文弱书生 | 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
fú shēng ruò jì浮生若寄 | 浮生:指人生变化不定。人生短暂虚浮无定,如同寄居世间。 |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浮生若寄,大渐弥留。遗诲子孙,庶几薄葬。” |
fú shēng yú wēi福生于微 | 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 |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
shēng wǒ qú láo生我劬劳 | 劬劳:劳苦。父母生养子女非常辛苦。 |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kāng kǎi juān shēng慷慨捐生 | 慷慨:意气激昂。捐生:舍弃生命。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 | 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
bái miàn shū shēng白面书生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kū mù shēng huā枯木生花 | 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
xuán shēng xuán miè旋生旋灭 | 谓产生不久随即消亡。 | 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这种小册子,历来他们出得不少,大抵旋生旋灭,没有较永久的。” |
bǐ tóu shēng huā笔头生花 | 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非常漂亮。亦作“笔底生花”、“笔下生花”。 |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shēng lì jūn生力军 | 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
shí nián shēng jù,shí nián jiào xùn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 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rén shēng rú zhāo lù人生如朝露 | 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 《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
bèi shēng máng cì背生芒刺 | 犹言芒刺在背。同“背若芒刺”。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二回:“适才听智兄之言,觉得背生芒刺。” |
chén zào shēng wā沉灶生蛙 | 见“沉灶产蛙”。 | 晋·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横流,沉灶生蛙,中庭运舟。” |
chū shēng zhī dú初生之犊 | 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
lián huā bù bù shēng莲花步步生 | 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多修行。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 |
rěn chǐ tōu shēng忍耻偷生 |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