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iàn yí xíng shì便宜行事便宜:方便合适;行事:处理事情。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宋 叶适《奏议 纪纲四》:“始委张浚以川、陕,而宣抚、处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lè shì quàn gōng乐事劝功谓乐于从事所业,努力获得成效。西汉·戴圣《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cǎo shuài liǎo shì草率了事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情结束了。丰子恺《梦耶真耶》:“当时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wú shì shēng fēi无事生非非:是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8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wèi kǒu shèn shì畏口慎事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yīn shì zhì yí因事制宜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的事情,制定适宜的措施。西汉 班固《汉书 韦贤传》:“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制宜。”
cǎo shuài cóng shì草率从事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新唐书本纪书法》:“明初修史时,即据其成文编入,不复彼此互订,以归画一,亦可见其草率从事也。”
zāo shì zhì yí遭事制宜犹言因事制宜。《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遭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bù shí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识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清 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bǐ wù zhǔ shì比物属事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汉 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yí xíng wú mí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名,疑事无功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shí shì qiú shì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东汉 班固《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zuò shī shì jī坐失事机同“坐失机宜”。王闿运《丁锐义传》:“坐失事机,谁执其咎。”
dà shì wán bì大事完毕指事情已经完满结局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形容无耻到极点。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jiàn shì fēng shēng见事风生谓遇事雷厉风行。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xiāo yáo shì wài逍遥事外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zhǐ gù jiān shì指顾间事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郭部亦操左券,只是指顾间事了。”
zhǐ shì lèi qíng指事类情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fǔ shí gǎn shì抚时感事谓感念时事,伤怀往事。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故尝读孔北海与魏武帝及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彼其抚时感事,慷慨自数其齿,其言激壮,有足悲者。”
gān qīng dǐ shì干卿底事干:关涉。管你什么事?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南唐书·冯延巳》:“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yǎng shì fǔ yù仰事俯育同“仰事俯畜”。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
shì chū yì wài事出意外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
dù jué rén shì杜绝人事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旧五代史·晋书·史圭传》:“圭出为贝州刺史,未几罢免,退归常山。由是闭门杜绝人事,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
xù jiǔ zī shì酗酒滋事喝醉酒寻衅生事者。
biàn yí cóng shì便宜从事便宜:方便合适。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kuàng zhí fèn shì旷职偾事旷:空缺;偾事:把事情搞坏。不尽守职责,把事情搞糟《明史·刘健传》:“文武臣旷职偾事,虚糜廪禄者,宁可不黜。”
shèn zhòng qí shì慎重其事谓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1回:“某观察却慎重其事的说道:‘这是兄弟始创的一个大公司。’”
jìng shì bù xiá敬事不暇敬:恭敬。事:侍奉,为他人效劳。暇:空闲。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忙得没有闲暇之时。《旧五代史·明宗纪》:“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从荣诸王敬事不暇,独忌从珂威名,每于帝前屡言其短,巧作窥图,冀能倾陷。”
xīn shì zhòng zhòng心事重重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shì bèi gōng bàn事倍功半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jiàn shì shēng fēng见事生风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qíng suí shì qiān情随事迁情:心情、感情;迁:变化。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变化。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lǜ shì duō zǎo虑事多暗考虑事情不明。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shì bài chuí chéng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明·梁辰鱼《浣纱记·乞降》:“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
zhì shēn shì wài置身事外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jiàn gōng lì shì建功立事犹“建功立业”。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唐·林蕴《上宰相元衡弘靖书》:“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事者,心则幕之。”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máo jǔ xì shì毛举细事毛举:列举琐碎的事情。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shì bàn gōng bǎi事半功百同“事半功倍”。清·魏源《道光丙戎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yì wén yí shì轶闻遗事见“轶事遗闻”。姚华《曲海一勺·骈史上》:“及于唐宋,其体益滋,稗则为山,说则为海,轶闻遗事,杂然著已。”
yì wén yì shì逸闻轶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fēng liú shì guò风流事过指细小的过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怀恨董县丞,寻两件风流事过,参与上司,罢官而去。”
shì kuǎn zé yuán事款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gǎn shí fǔ shì感时抚事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yí shì wú gōng疑事无功工作信心不足,就不会有效果。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miǎn yán shì chóu腼颜事仇谓不知羞耻地为仇敌做事。
dà shì pū zhāng大事铺张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yí wén yì shì遗文轶事遗文:前人流传下来的诗文;轶事:逸事。流传在外而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宋·朱熹《监潭州南岳庙刘君墓志铭》:“搜集先世遗文轶事,纤悉无遗。”
cǐ shì tǐ dà此事体大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jǐn shèn cóng shì谨慎从事细心慎重地处事。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
zhāng dà qí shì张大其事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zuò shì bù shí作事不时不时:不合时宜。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shì wú jù xì事无巨细巨:大。事情无论大小,同等对待。亦作“事无大小”,“事无小大”。《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zhǒng shì zēng huá踵事增华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qīng shì zhòng bào轻事重报报:报告。小事情用严重语气报告。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过来,我看去,这厮轻事重报。”
shí shǎo shì fán食少事繁见“食少事烦”。《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mǐn miǎn cóng shì黾勉从事黾勉:努力。努力工作。《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guó shì tiáo táng国事蜩螗蜩螗:蝉鸣扰人。形容国家处于纷乱不堪的状态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是现在国事蜩螗,人心震动,外交失败,内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时候。”
shì chū bù yì事出不意意:猜想。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二卷:“京以攸被诏同至,乃置酒留贯,攸亦预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时失措。”
zhēn rén zhēn shì真人真事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冰心《关于男人》:“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许都是凡人小事。”
fèng xíng gù shì奉行故事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
jì zhì shù shì继志述事继:继承;述:陈述。继承先人之志以言事理政。《宣和书谱》第一卷:“一旦用王浚,唾手可行,故天下始一于晋。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
cǎo cǎo liǎo shì草草了事草草:草率;马虎;了:了结;结束。草率地把事结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明 李贽《答焦漪园书》:“为友人写《心经》毕,尚余一幅,遂续墨而填之,以还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娱。”
yǒu shì zhī qiū有事之秋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北史·王罴王轨等传论》:“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
gān jūn hé shì干君何事干:关涉;君:你的尊称。跟你有什么关系?指人爱管闲事。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yǐ cì shì shì以刺世事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来讽刺当世之事。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chī liáng bù guǎn shì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这些忘八羔子,一个都不在家!他们成年家吃粮不管事。”
bù shì biān fú不事边幅指不修边幅。《北史 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yí wén yì shì遗闻轶事散失;遗传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宋 周密《武林旧事》:“此十卷之本,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首尾完其,其间遗闻轶事,皆可备考稽。”
lián lèi bǐ shì连类比事见“连类比物”。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二》:“《申子》与《商君书》,皆《韩非》之类,然其连类比事,不逮《韩非》远甚。”
píng jìng wú shì平静无事形容非常安全,没有事情发生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shì wēi lěi luǎn事危累卵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shèn xiǎo shì wēi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kàn fēng xíng shì看风行事看:观察,估量。比喻做事灵活机动。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四讲》:“许多专制国家,都是顺应潮流去看风行事。”
xiàng shà yǒu jiè shì像煞有介事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鲁迅《二心集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qū qū xiǎo shì区区小事〖释义〗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左传 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
shì qí shì chǔ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孟子·梁惠王下》:“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jiù shì lùn shì就事论事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shěn shèn xíng shì审慎行事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shěn shèn cóng shì审慎从事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
cāo qiē cóng shì操切从事操:做。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
chù shì miàn qiáng触事面墙触:接触;面墙:面对墙。形容遇事像面墙而立,一无所知。晋·姚兴《重答安成侯嵩》:“吾常近之才,加以多事昏塞,触事面墙,不知道理安在。”
nián shì yǐ gāo年事已高年事:年纪。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南史·虞荔传》:“卿年事已高,气力稍减。”
dāng jiā lì shì当家立事主持家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一回:“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shì kuān zé yuán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qīng xīn shěng shì清心省事心地清净,俭省事情。宋·陆游《上殿札子》:“人君与天同德,惟当清心省事,淡然虚静,损之又损,至于无为。”
rén shì bù shěng人事不省谓昏迷不醒,失去知觉。《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谁想刘璞因冒风之后,出汗虚了,变为寒症,人事不省,十分危笃。”
bù xǐng rén shì不省人事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陷入昏迷状态。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明史 艾穆传》:“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
shì guān zhòng dà事关重大指事情关系着根本或全局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zuò rén zuò shì做人做事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欧阳山《三家巷》:“咱俩都快要走进社会——做人做事了,你怎么还只管任性胡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