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ā rén xià lǐ巴人下里 |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biān yuē jīn lǐ鞭约近里 | 犹言鞭辟近里。 | 宋 朱熹《答范伯崇书》:“凡事自立章程,鞭约近里,勿令心志流漫。” |
zuò zhī qiān lǐ坐知千里 | 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 | 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
qiān lǐ bīng fēng千里冰封 | 形容冰天雪地,一眼望去,一片白茫茫的。 | 该成语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原文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首词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创作的,以描绘北方壮丽的雪景。 |
qiào lǐ cáng dāo鞘里藏刀 | 刀室中藏着利刀。比喻暗藏杀心。 | |
yí rì qiān lǐ一日千里 | 一天前进一千里。形容发展极快。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
wàn lǐ péng yì万里鹏翼 | 比喻前程远大。 | 唐·元稹《送友封》诗:“鹏翼张风欺万里,马头无角已三年。” |
háo lí qiān lǐ毫厘千里 |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西汉 戴圣《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
wàn lǐ tiáo tiáo万里迢迢 | 形容路程很遥远。 |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女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 |
yī rì wàn lǐ一日万里 | 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 唐 苏鹗《杜阳杂编》中卷:“且安天下用将帅,如造大舟以越沧海,其功则多,其成则大,一日万里,无所不屈。”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wàn lǐ cháng zhēng万里长征 | 征:远行。上万里路的远行。形容极摇远的征程。 | 唐 王昌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xíng jiān zì lǐ行间字里 |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
xiào lǐ cáng dāo笑里藏刀 |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
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pī lǐ pā lā劈里啪啦 | 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 徐光耀《平原烈火》:“一支盒子枪抢先从窗眼里打着斤斗蹦出来,紧接着劈里啪啦,一支支大枪扔了一地。” |
qiān lǐ bù tóng fēng,bǎi lǐ bù tóng sú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 |
bù yuǎn qiān lǐ不远千里 |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bù yuǎn wàn lǐ不远万里 |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zhóu lú qiān lǐ轴轳千里 | 形容船多,首尾相连。 | 《晋书·陆机传》:“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
yī háo qiān lǐ一毫千里 | 语本《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谓差错虽微,造成的危害甚大。 | 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
gē lǐ gē dā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
qiān lǐ chún gēng千里莼羹 |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
xī lǐ huā lā稀里哗啦 | 象声词,形容雨、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形容被彻底破坏或零零散散。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三更时候,又赶上大风大雨,只听得稀里哗啦,那黄河水就像山一样的倒下去了。” |
lǐ wài jiā gōng里外夹攻 |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新五代史 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qiān lǐ yóu miàn千里犹面 | 比喻传达事情清楚确实。 | 《旧唐书·房玄龄传》:“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
biǎo lǐ shān hé表里山河 |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
tú gē lǐ yǒng涂歌里咏 | 同“涂歌邑诵”。 |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老安少怀,涂歌里咏。莫不欢若亲戚,芬若椒兰。” |
qiān lǐ tiáo yáo千里迢遥 | 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桃园记·独行千里》:“不惮千里迢遥,寻兄长,存节孝。” |
bù dài lǐ lǎo yā布袋里老鸦 | 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 清·瞿灏《通俗编·禽鱼》:“钦山邃曰:‘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 |
cù guó bǎi lǐ蹙国百里 | 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 | 《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
shí lǐ yáng chǎng十里洋场 | ①旧时上海的租界区域因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或称十里洋场;后因以借指旧上海市区。多含贬义。②泛指繁荣的市场。 | 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
bǎi lǐ tiāo yī百里挑一 | 在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别突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
biǎo lǐ xiāng yìng表里相应 | 内外互相应合。 | 《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应故邪?” |
jù rén qiān lǐ距人千里 | 距:通“拒”,拒绝。形容傲气十足,不愿与人接近或毫无商量的余地。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 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 |
yíng fù jì wěi ér zhì qiān lǐ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 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xiá lǐ lóng yín匣里龙吟 |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 晋 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
míng jiàn wàn lǐ明鉴万里 | 明:眼睛亮;鉴:洞察。对外面或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形容人料事准确,识见高明。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9回:“谭道台昨夜筹画,果然明鉴万里。” |
lǐ tán xiàng yì里谈巷议 | 里:乡里、邻居。邻里街巷间人们的议论谈说。指民间的议论。 | 宋·曾敏行《独醒杂说·附录》:“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里杂家,里谈巷议,无不记览。” |
péng chéng wàn lǐ鹏程万里 |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zǎi xiàng dù lǐ xíng zhōu chuán宰相肚里行舟船 |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将军额上跑下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独当一面,肩挑五岳,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
áo lǐ duó zūn鳌里夺尊 | 犹言出类拔萃。 |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大家给他祝寿,他大模大样的承受,仿佛觉出自己是鳌里夺尊的一位老英雄。” |
yún duān lǐ kàn sī shā云端里看厮杀 | 厮:互相。站在天空的云里看下面的人互相砍杀。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云端看厮杀,毕竟孰输赢?” |
zhuō jiāng guān lǐ qù捉将官里去 | 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 宋·赵令榁《侯鲭录》第六卷:“朴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朝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 |
bǎi lǐ zhī cái百里之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
liú lǐ liú qì流里流气 | 举止轻浮,品行不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一些农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摊前造作地摆好姿势,等待城里来的流里流气的摄影师按快门。” |
yī xiè wàn lǐ一泻万里 | 见“一泻千里”。 |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
qíng kōng wàn lǐ晴空万里 |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 | 曹靖华《碧海墨林油香飘》:“这里却像中国仲秋的天气,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
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 鸿鹄:天鹅。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
hú lǐ hú tú胡里胡涂 | 形容不明事理或对事物的认识模糊。 | 鲁迅《伪自由书 新药》:“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 |
náng lǐ shèng zhuī囊里盛锥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囊里盛锥”谓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
fēng hóu wàn lǐ封侯万里 | 封:古代帝王分封部下;封侯:立功而得功名;万里:指边远地区。在边疆立功以求功名。形容志向高远,气度非凡。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
zuò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坐筹帷幄,决胜千里 | 帷幄:军用帐幕;千里: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想张良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辅佐高祖,定了天下。” |
chǐ fú qiān lǐ尺幅千里 |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 《南史 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fēng lǐ lái yǔ lǐ qù风里来雨里去 | 形容生活、工作勤苦。 | 胡正《汾水长流》第19章:“你就知道睡死觉,人家淋成这样,也不说起来帮我换换衣衫。我这么风里来雨里去的是为了甚?” |
shā lǐ táo jīn砂里淘金 |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 《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
máo lǐ tuō zhān毛里拖毡 | 在毛里拖毡行进困难。比喻畏缩不前的样子。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好教我足未移心先战,一步步似毛里拖毡。” |
zhǔ máo lí lǐ属毛离里 | 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 《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
dī lǐ dā lā滴里耷拉 | 物体下垂的样子。 | |
tú gē lǐ fù涂歌里抃 | 路途的人歌诵,里巷的人抃舞。形容百姓欢欣快乐的升平景象。 | 南朝·梁·沈约《贺齐明帝登祚启》:“涂歌里抃,载怀凫藻。” |
cùn bù qiān lǐ寸步千里 | 寸步:指距离非常短。虽然相距只有寸步,却如同千里之隔。比喻相见非常困难。 | 唐·卢照邻《狱中学骚体》:“寸步千里兮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
pí lǐ chūn qiū皮里春秋 |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 《晋书 褚裒传》:“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
biǎo lǐ xiāng jì表里相济 | 表里:指内外;济:救助。指内外互相补充。 | 晋 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
chī zhe wǎn lǐ,qiáo zhe guō lǐ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 比喻贪心不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时候,他为香菱儿不能到手,和姑妈打了多少饥荒。”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有缘千里来相会 |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jiē fāng lín lǐ街坊邻里 | 街坊:邻居。指住处邻近的人。亦作“街坊四邻”。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他无过是指着收生老娘和街坊邻里做证见,我已都用银子买转了,这衙门以外的事,不要你费心。” |
biǎo lǐ yī zhì表里一致 | 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 | 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 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
xiù lǐ xuán jī袖里玄机 | 玄机:道家所谓的奥秘。袖里藏有奥妙的道理。指暗中采用的玄妙谋略。 |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66回:“又不知,袖里玄机怎主张。” |
zhuǎn zhàn qiān lǐ转战千里 |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 |
chǐ cùn qiān lǐ尺寸千里 | 形容登高所见,千里远景,如在尺寸之间。 |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
bù zhī jiù lǐ不知就里 |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rú zhuì wǔ lǐ wù zhōng如坠五里雾中 | 坠:落下。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地,令人摸不着头脑。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坠其云雾中’。” |
wù lǐ kàn huā雾里看花 |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wǔ lǐ wù五里雾 |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 《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
chī lǐ pá wài吃里扒外 | 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 |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礼记 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 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xiāng lǐ fū qī乡里夫妻 | 乡里:家乡。指相守在一起不分离的夫妻。 | 明·杨慎《升庵诗话·乡里夫妻》:“俗语云:‘乡里夫妻,步步相随。’言乡不离理,如夫不离妻也。” |
yú ròu xiāng lǐ鱼肉乡里 | 鱼肉:比喻受宰割;乡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当作鱼、肉一样任意宰割。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仲长统传》:“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
lǐ tiǎo wài juē里挑外撅 | 阳奉阴违,搬弄是非。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找那心眼儿实、不会里挑外撅的人,找那跟韩老六结仇结怨的,你多联络些人,抱成团体。” |
zuǒ lín yòu lǐ左邻右里 | 见“左邻右舍”。 | 欧阳山《苦斗》五十八:“左邻右里的贫苦农民带着红糖、生姜、糯米……来探望她。” |
jī lǐ gū lū叽里咕噜 |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又听见他们叽里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 |
chè lǐ zhì wài彻里至外 | 见“彻里彻外”。 | 《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 |
mì lǐ tiáo yóu蜜里调油 | 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拒人于千里之外 | 形容态度傲慢,坚决拒绝别人,或毫无商量余地。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
qián chéng wàn lǐ前程万里 | 形容前程远大。比喻前途。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第51卷:“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
jiā cháng lǐ duǎn家长里短 |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
zhú lú qiān lǐ舳舻千里 | 舳:船尾;舻:船头;舳舻: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
xiāng wéi biǎo lǐ相为表里 | 表里:指内外。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 |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
jìng lǐ cǎi huā镜里采花 | 见“镜里观花”。 | 《白雪遗音·无楼梯儿》:“竹篮子打水,镜里采花,抓不着他。” |
lǐ gōu wài lián里勾外连 | 内外勾结,串通一气。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厅上梁中书大喝道:‘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今倒来里勾外连,要打北京。” |
xīn lǐ yǒu guǐ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xiù lǐ cáng dāo袖里藏刀 | 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 |
jué shèng qiān lǐ决胜千里 | 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 指远粮不解近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