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ì xíng yán tīng计行言听 |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
yán chū huò cóng言出祸从 |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
wú jī zhī yán无稽之言 | 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 《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
nì ěr liáng yán逆耳良言 |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lóng yán fèng yǔ龙言凤语 |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 |
sī yán qiè yǔ私言切语 | 私:秘密;切:贴近。私下里的情话 | 《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双带子》:“私言切语谁人念,海燕双飞绕画梁。” |
duō yán huò zhōng多言或中 | 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 《云笈七签》卷七十:“凡我同志,庶几于此者,要在细求真诀,务以师授,不可以谀闻浅说、多言或中之义,所希企及矣。” |
huā yán qiǎo yǔ花言巧语 |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北周 庚信《燕射歌辞 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 |
yín yán xiá yǔ淫言狎语 | 见“淫言媟语”。 | 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洪遂初》:“(襄城)一日偶至书院中,见案上一帙,观之,乃春画也。每幅有洪诗,多淫言狎语,遂为逐客。” |
yán zhī wú wù言之无物 |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 清 梁启超《<刘蜕集>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
yán yǔ dào duàn言语道断 |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yán zhòng jiǔ dǐng言重九鼎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bǐ yán miù shuō秕言谬说 | 秕:坏,不良的;谬:错误。错误的言论。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论三从》:“秕言谬说,自相矛盾。” |
qīng yán guǎ xìn轻言寡信 | 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 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你不要非真当假,大丈夫言出无差,轻言寡信休要耍。” |
chén zhòng shǎo yán沉重少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 《魏书·道武七王传·河南王曜传》:“少有父风,颇览书传。沉重少言,宽和好士。” |
qī yán bā yǔ七言八语 | 形容人多语杂。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
piàn yán jiǔ dǐng片言九鼎 |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
tuō zhū kōng yán托诸空言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清·朱珪《<赘说>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
qiǎo yǔ huā yán巧语花言 | 同“花言巧语”。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
wū yán huì yǔ污言秽语 | 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污言秽语嘲骂不说,甚至大轿子抬过街上,冷不丁就会有一块石头投掷过来。” |
bù kě yán yù不可言喻 |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
tián yán róu shé恬言柔舌 | 犹言甜言蜜语。 | 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
yán yǒu jìn ér yì wú qióng言有尽而意无穷 |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tián yán ruǎn yǔ甜言软语 | 甜蜜温柔的话。 | 宋 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
xiān yán wǎng xíng先言往行 | 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yào yán miào dào要言妙道 | 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汉 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
chū yán tǔ cí出言吐词 | 见“出言吐气”。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无论生为衣冠仕宦,旦为小姐夫人,出言吐词,当有隽雅雍容之度。” |
xià bǐ qiān yán,lí tí wàn l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
mò mò wú yán嘿嘿无言 |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仔细看着秦重,好生疑惑,心中甚是不悦,嘿嘿无言。” |
kǒu wú zé yán口无择言 |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
zào yán niē cí造言捏词 | 捏造虚假的言词。 | 明·李贽《穷途说》:“今既乱以皮鞭打常闻矣,犹然不得快活,复怨怒上山,造言捏词。” |
kǔ bù kān yán苦不堪言 |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gān yán mèi cí甘言媚词 |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
xián yán lěng yǔ闲言冷语 | 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 《白雪遗音·马头调·烟花场》:“坑完了你,休想交欢,闲言冷语,骂地呼天。” |
yán bù yuàn xíng言不愿行 | | |
chuàng yì zào yán创意造言 | 犹立意遣词。 |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语 |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 《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
néng yán qiǎo biàn能言巧辩 |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zhí yán wù huì直言勿讳 |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清 张廷玉《明史 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
chén zhòng guǎ yán沉重寡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
yǐ yán qǔ rén以言取人 |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zhì yán qù yán至言去言 | 至言:至理明言。至理明言,不以平常的语言表达。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
yán xiào yàn yàn言笑晏晏 |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 |
xián yán zhuì yǔ闲言赘语 | 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 秦牧《艺海拾贝·鹩哥的一语》:“一句千锤百炼、寓意深远的说话,就抵得许许多多不着边际的闲言赘语。”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
qiān yǔ wàn yán千语万言 | 见“千言万语”。 | 《四游记·太子被戏下武当》:“千语万言劝解太子,如风过耳,不肯回朝。” |
wú yōng huì yán无庸讳言 | 不必忌讳这样说。 | 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无庸讳言的。” |
xián yán cháng yǔ闲言长语 | 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 宋·沈瀛《减字木兰花》词:“昏如醉酒,羞见总龟灵且寿。笑杀常何,空有闲言长语多。” |
yán tīng jì xíng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 |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
hǎo yán zì kǒu,yǒu yán zì kǒu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 | 《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
yī yán liǎng yǔ一言两语 |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 《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 |
zhì lǐ míng yán至理名言 |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
yī yán qiān jīn一言千金 |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
chū yán tǔ qì出言吐气 | 犹言谈吐。指说话。 |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魏公]与国夫人卢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讶而讯之,曰:‘此中有乐人孙子,多出言吐气,甚令人笑。’” |
gǎn yuàn ér bù gǎn yán敢怨而不敢言 | 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 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
yǒu yán zài qián有言在前 | 已以有话说在前头。指事先打了招呼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 |
wù qù chén yán务去陈言 | 务:务必;陈言:陈旧的言辞。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清·朱彝尊《鱼计庄词》序:“休宁戴生锜,从余游,其为词,务去陈言。” |
sān fù sī yán三复斯言 |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
yāo yán huò zhòng妖言惑众 | 妖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诞离奇的话;惑:迷乱。用骗人的话蛊惑群众。 | 东汉 班固《汉书 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 |
yán cóng jì xíng言从计行 | 见“言行计从”。 |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
zhàng yì zhí yán仗义直言 |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
yán sān yǔ sì言三语四 |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言三语四。” |
yán bì yǒu jù言必有据 |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xián yán dàn yǔ闲言淡语 | ①无关紧要的话。②同“闲言冷语”。 | 马烽《吕梁英雄传》:“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
yán xíng xiāng bèi言行相悖 |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 |
dùn fù zhī yán顿腹之言 | 犹言肺腑之言。 | 《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言传身教 |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
sè yú yán lùn涩于言论 | 形容说话迟钝。 |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
kǔ yǔ ruǎn yán苦语软言 | 苦语:逆耳的忠言;软言:委婉的话。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 | 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
gū wàng yán zhī姑妄言之 | 姑:姑且;妄:随便。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做自谦之辞。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
gān yán měi yǔ甘言美语 | 甜美动听的话。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你们可密访著船家周四,用甘言美语哄他到此,不可说出实情。” |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yán bì yǒu zhòng言必有中 |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yán kuáng yì wàng言狂意妄 | 妄:胡乱。说话放肆,思想狂妄。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少陵》:“歜上书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赐镬樵全生,弃逐岭表。” |
xīn fù zhī yán心腹之言 | 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玄德看了,急来车前泣告孙夫人曰:‘备有心腹之言,至此尽当实诉。’” |
yán zhī yǒu lǐ言之有礼 | 说的话有道理。 | |
gǎn nù bù gǎn yán敢怒不敢言 | 敢:胆量大;言:说。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
wēi yán dà yì微言大谊 | 见“微言大义”。 | 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
mǎn zhǐ kōng yán满纸空言 | 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
jiā yán yì xíng嘉言懿行 | 嘉、懿:美好。美好的言行。 | 清 方苞《先母行略》:“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
zhì xiǎo yán dà知小言大 | 知:通“智”。聪明才智不济,说话口气却很大。 | 《新唐书·李道宗传》:“侯君集破高昌还,颇怨望。道宗尝从容奏言:‘君集知小言大,且为戎首。’……既而君集反,帝笑曰:‘如公素揣。’” |
rén yán jí jí人言藉藉 | 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
jí yán lì qì疾言厉气 |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飞语 | 见“流言蜚语”。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流言飞语,何足凭信。” |
gǎn nù gǎn yán敢怒敢言 |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
yī yán wéi dìng一言为定 |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
wú yán kě duì无言可对 |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 |
sān yán é hǔ三言讹虎 | 犹三人成虎。 |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
chū yán tǔ yǔ出言吐语 | 见“出言吐气”。 | 《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 |
guǎng kāi yán lù广开言路 |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 |
zhī ér bù yán知而不言 | 明明知道而不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
chí zhī yǒu gù,yán zhī yǒu lǐ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jīn kǒu yù yán金口玉言 |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
xīng yán sù jià星言夙驾 | 言:语助词;夙驾:早起驾车出行。星夜驾车出行。 |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
kǒu bù zé yán口不择言 |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
qún jū zhōng rì,yán bù jí y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整日在一起,说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