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òu zhī zú zhī yào售胝足之药 | 胝:手掌或脚掌上的老茧。指卖狗皮膏药骗人。 | 《厅史》:“昔人有以胝足之药售于市者,辄揭扁于门曰:‘供御。’” |
nán jiě zhī mí难解之谜 | 难以捉摸的事物,尤指微妙、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不易探索的事物。 | |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 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yán zhī záo záo言之凿凿 |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
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 运:运筹;帷幄:军用帐幕;千里之外:指战场。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卧榻之侧,岂容酣睡 |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6回:“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
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乃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qī bù zhī cái七步之才 |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 |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 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 《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不得已而用之 |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 《六韬 文韬 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
chǔ zhī chuò rán处之绰然 | 处:对待;绰然:宽裕舒缓的样子。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能显得从容坦然。 |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
bài gǔ zhī pí败鼓之皮 |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唐 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bì zhēng zhī dì必争之地 |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
yī niàn zhī cuò一念之错 | 一个念头的差错。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8回:“守其在我,听其在天,是或一道,所怕者,磨易鳞,涅易淄,一念之错,终身之悔耳。” |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
tīng zhī rèn zhī听之任之 |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 |
guó zhōng zhī guó国中之国 |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
chǔ zhī yí rán处之夷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夷然:坦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晋书·王承传》:“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
wú néng zhī bèi无能之辈 | 笨拙、没有能力或容易犯错误的人。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1回:“岳飞真乃无能之辈。”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wáng guó zhī shè亡国之社 | 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 | 《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
miào táng zhī qì庙堂之器 | 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 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 |
qì zhī rú bì xǐ弃之如敝屐 | 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 《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
yī niàn zhī sī一念之私 | 一个念头的差错。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阴曹不与人世等,一念之私不可容。急消他念,则火自息。” |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shéng zhī yǐ fǎ绳之以法 |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食之无味,弃之不甘 |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这一种杂志,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弃之不甘也。” |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伐:讨伐。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攻伐。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有过之无不及 | 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qì zhī bì xǐ弃之敝屣 | 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 明 赵弼《三贤传》:“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敝屣。” |
guì yù zhī dì桂玉之地 | 指京师。 | 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
yī yán bì zhī一言蔽之 |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宋书·索虏传》:“因此而推胜负,殆可以一言蔽之。” |
tóu táo zhī bào投桃之报 | 比喻给对方的报答。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 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
rú zhī nai hé如之奈何 | 怎幺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
nán yán zhī yǐn难言之隐 |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qiān jīn zhī zǐ,zuò bù chuí táng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垂堂:靠近屋檐的地方。家有千金的人不在屋檐下停留。形容有钱人非常看中自己的身体。 | 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dù wài zhī rén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
zhuǎn niàn zhī jiān转念之间 | 非常短暂的一瞬间。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18回:“曾参听了这席话,转念之间,料必是昨日陈亢回来,把我耘瓜受杖的经过,告知了夫子。” |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
jīn shí zhī jiāo金石之交 | 交:交情。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比喻友情坚贞不渝。 |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矣。” |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
zhī sǐ bù yú之死不渝 | 同“之死靡它”。 | 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
shòu zhī wú kuì受之无愧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
hú tù zhī bēi狐兔之悲 |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
wò tà zhī xià,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 | 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不费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quán quán zhī zhěn拳拳之枕 | 恳切的情意。 | |
jìng zhī rú bīn敬之如宾 | 敬:尊敬;宾:宾客。像对待宾客那样尊敬对方。 | 唐·温奢《续定命录》:“故谏议大夫李行修娶江西廉使王仲舒女。贞懿贤淑,行修敬之如宾。” |
xián wài zhī xiǎng弦外之响 | 比喻言外之意。 | 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chái hú zhī xīn豺狐之心 |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
yī hú zhī yè一狐之掖 | 见“一狐之腋”。 |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yè zhǒu zhī huàn腋肘之患 | 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
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xiào mà yóu tā xiào mà,hǎo guān wǒ zì wéi zhī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 指为官声名很坏,任凭人们笑骂,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 | 《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
sǔn zhī yòu sǔn损之又损 | 形容极为谦虚。 | 《庄子 知北游》:“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风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
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 《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xué ér shí xí zhī学而时习之 |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xiāo hú zhī yè宵狐之腋 | 宵:通“小”;腋:腋窝。小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贵的东西。 |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卑之无甚高论 | 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
hú tīng zhī shēng狐听之声 | 指冰下水流之声。 | 《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
xuán zhī yòu xuán玄之又玄 | 形容事理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 先秦 李耳《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shòu zhī yǒu kuì受之有愧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
líng yún zhī zhì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bù jiě zhī chóu不解之仇 | 解除不了的仇恨。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
zhū yù zhī lùn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
shé què zhī bào蛇雀之报 | 报:报答。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
zhī sǐ mí èr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 |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
pián zhī zhī láo胼胝之劳 | 胼胝: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形容极为辛苦。 | 《梁书·贺琛传》:“不惮胼胝之劳,不矢癯瘦之劳。” |
zhù shí zhī shì柱石之士 | 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比喻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 |
yī hú zhī yè一狐之腋 | 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 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yòng zhī zé xíng,shě zhī zé cáng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用:任用;行:做,实行;舍:不用;藏:退隐。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
fēi fèn zhī niàn非分之念 | 分:本分;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
bīng hòu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 | 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
huán dǔ zhī shì环堵之室 | 环堵:四面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贫寒。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
jí zhī ruò chóu疾之若仇 | 疾:憎恨。形容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 《晋书·阮籍传》:“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
yī zhī yǐ shèn一之已甚 | 见“一之谓甚”。 | 唐·任蕃《梦游录·张生》:“酒至白面少年,复请歌。张妻曰:‘一之已甚,其可再乎?’” |
nán shēn zhī yǐn难伸之隐 | 隐:隐衷,隐情。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 |
yǎng zhī mí gāo仰之弥高 | 仰:仰视;敬慕;弥:更加。越望越高。原指孔子之道;高不可及。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bù xiào zhī zǐ不孝之子 | 不孝顺的子孙。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yī niàn zhī wù一念之误 | 见“一念之差”。 |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
mí mí zhī shēng靡靡之声 | 同“靡靡之音”。 |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
fǎn bǔ zhī ēn返哺之恩 | 返哺:雏鸟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报答亲恩。 | 《春秋运斗枢》:“飞翔羽翮为阳,阳气仁,故乌反哺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君如念妾,还祈以楼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 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 |
dǒu shāo zhī rén斗筲之人 | 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yī yú zhī jiàn一隅之见 | 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