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知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lùn shì zhī rén论世知人犹言知人论世。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亦泛指鉴别人物,评论世事。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石夫高尚之情,谨慎之识,俱可见焉。附录之,亦可以论世知人也。”
zhī wén dá lǐ知文达礼达:懂得。有才学,懂礼仪。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你既这等知文达礼,晓得敬重我……便饶你性命。”
miù tuō zhī jǐ谬托知己谓假托为知心朋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有班谬托知己的朋友,天天在一块打牌吃酒。”
zhī shí shí wù知时识务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
zhī lái cáng wǎng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zuò zhī qiān lǐ坐知千里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mò zhī suǒ wèi莫知所谓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识二五而不知十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fēi zhī zhī nán,xíng zhī wéi jiān非知之难,行之惟艰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知无不言,言无不听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gé wù zhì zhī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wú zhī wàng shuō无知妄说妄说:胡说。缺乏知识,随意瞎说。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qiè píng zhī zhì挈瓶之知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礼也。”《战国策·赵策一》:“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zhī qíng dá lǐ知情达理懂人情,明事理。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zhī rén lùn shì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wú suǒ bù zhī无所不知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列子·黄帝》:“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疾风知劲草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tián bù zhī chǐ恬不知耻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安然、满不在乎。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见“一物不知”。《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xíng yì zhī nán行易知难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zhī míng dāng shì知名当世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wǎng zhī suǒ cuò罔知所措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zhǐ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止知其一,不知其二
bù zhī jì jí不知纪极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后汉书·杨震传》:“无厌之心,不知纪极。”
zhì xiào yī guān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zhī gāo shí dī知高识低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
bù zhī quán biàn不知权变权变:随机应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汉·桓宽《盐铁论·世务》:“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yǐn shuǐ zhī yuán饮水知源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宋·陈宗礼《广州光孝寺大鉴禅师殿记》:“口诵心惟,向慕而依归。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bù zhī qǐ dǎo不知起倒不知利害,不知高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一面在那边戕伐,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正是‘泼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
zhòng rén zhōu zhī众人周知周:普遍。大家普遍知道的。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shén rén jiàn zhī神人鉴知鉴:审察。天神和凡人都察知。明·朱鼎《玉镜台记·新亭流涕》:“一点丹衷,神人鉴知。”
zhī tiān zhī dì知天知地指知天时,通晓地利。春秋·齐·孙武《孙子·地形》:“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wú yī bù zhī无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fù zài zhī zú富在知足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wén yī zhī èr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bó gǔ zhī jīn博古知今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jiàn shǐ zhī zhōng见始知终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pín jiàn zhī zhī贫贱之知见“贫贱之交”。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zhī shū míng lǐ知书明理有才学,懂礼仪。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
chá jīn zhī gǔ察今知古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总是循着时间的先后逐渐演变而成的。观察它的现在,可以推知它的本来面目。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zhī rén shàn rèn知人善任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sān bù zhī三不知指对开头、中间到结尾一无所知。也指什么都不知道。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清晨起来,恐怕苏友白见亲事不成,三不知去了,便忙忙梳洗了,亲到寺中来请他。”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酒逢知己千杯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二人也把别后之事,谈了一番。三人俱备大悦。正是: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guān guò zhī rén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zhī fǎ fàn fǎ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mí ér zhī fǎn迷而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zhì chū hū zhēng知出乎争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xué chǔ zhī yǔ穴处知雨穴:洞;处:居。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zhī mìng lè tiān知命乐天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lǚ shuāng zhī bīng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zhī zú bù rǔ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先秦 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wèi zhī suǒ cuò未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zhī shū shí zì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明·冯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
qīng báo wú zhī轻薄无知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yù rén wù zhī,mò ruò wù wéi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汉书 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 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知其不可为而为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bù zhī duān ní不知端倪端倪:头绪。不知头绪。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zhī qí yī bù dá qí èr知其一不达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zhī wú bù wéi知无不为为:做。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尽心竭力。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shǔ wǎng zhī lái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周易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zhī bái shǒu hēi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zhī yīn àn lǚ知音谙吕谙:熟悉;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泛指音乐。指深通乐律。明·桑绍良《独乐园》第三折:“一个家知音谙吕,一个家唾玉喷珠。”
qiè píng zhī zhī,bù shī shǒu qì挈瓶之知,不失守器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zhī rén zé zhé知人则哲哲:聪明。能识别人才是明智的。《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qián suǒ wèi zhī前所未知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
zhī zú cháng lè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jiàn wēi zhī zhù见微知着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bù zhī suǒ yún不知所云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zhī wēi zhī zhāng知微知彰微:细小。彰:明显。既了解细小的萌芽状态,又了解发展起来后的显着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jīn yǔ xīn zhī今雨新知比喻新近结交的朋友。
bù zhī suǒ kě不知所可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zhái xīn zhī xùn宅心知训宅心:居心;训:规范,准则。心里知道规范、准则。《尚书·康诰》:“汝丕远惟商者奇成人,宅心知训。”
zhī yīn shí qǔ知音识曲指通晓音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秋胡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shēng ér zhī zhī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zhī wù yóu xué知物由学指要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汉·王充《论衡·实知》:“知物由学,学之乃知。”
zhī zú zhī zhǐ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zhī nán ér tuì知难而退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zhī guò néng gǎi知过能改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论语 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bù zhī hǎo dǎi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zhī wēi zhī zhāng知微知章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yī zhī bàn jiàn一知半见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zhī qí yī wèi dǔ qí èr知其一未睹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bù zhī jiù lǐ不知就里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lüè zhī pí máo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7回:“才女才说学士大夫论及反切尚切瞠目无语,何况我们不过略知皮毛,岂敢乱谈,贻笑大方!”
xīn dào shén zhī心到神知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zūn wén xíng zhī尊闻行知尊:尊重。重视听到的意见,实行已懂的道理。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zhī lěng zhī rè知冷知热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孙力《都市风流》第八章:“生活上,张义民是最知冷知热懂事儿的孩子。”
xīn zhī qí yì心知其意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