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ù jí bù lí不即不离 |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
shāo zòng jí shì稍纵即逝 | 纵:放松;逝:失去。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若宽而生玩,则不惟未戒者不戒,即已戒者亦必复食,稍纵即逝,恐不可挽。” |
yī chù jí fā一触即发 |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jí shì qióng lǐ即事穷理 | 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 | 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
fēi cǐ jí bǐ非此即彼 | 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 张平《抉择》:“非此即彼,别无选择。”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即 |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jí lù wú yú即鹿无虞 |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 《周易 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
yī pāi jí hé一拍即合 | 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qì tóng jí yì弃同即异 |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
shě jìn jí yuǎn舍近即远 | 见“舍近务远”。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
jí wēn tīng lì即温听厉 |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后以“即温听厉”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yī chù jí kuì一触即溃 | 一碰就崩溃。形容极脆弱;经不起一碰。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
sè jí shì kōng色即是空 | 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为则,如前岁收的几个小徒。” |
jí xiǎo jiàn dà即小见大 | 从小处或小事见到大道理。 |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
zhào zhī jí lái召之即来 | 召:同“招”。一经召唤立即就来。形容唯命是从。 | 宋·辛弃疾《沁园春》:“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
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
ruò jí ruò lí若即若离 |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
yáo bǐ jí lái摇笔即来 | 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然而中国的习惯,这些句子是摇笔即来,不假思索的。” |
yǒu huà jí cháng,wú huà jí duǎn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 唐代以后说书艺人用语,有话要说的话,就讲得长,没话要说的话,就简单讲几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在王主人家住了半年之上。” |
shì kuān jí yuán事宽即圆 | 见“事款则圆”。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四回:“只怕事大难回,所以踌躇延捱……事宽即圆,支得他去,再可商量。” |
jí xīn shì fó即心是佛 | 佛:佛陀。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无须他求,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七卷:“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 |
hū zhī jí zhì,huī zhī jí qù呼之即至,挥之即去 | 呼:召唤;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任意使唤支使。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潘金莲房中,养着一只白狮子猫儿……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妇人常叫他雪贼。” |
jí xìng zhī zuò即兴之作 | 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 |
shǎo zòng jí shì少纵即逝 |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
yǒu yī lì jì yǒu yī bì有一利即有一弊 | 弊:弊病,害处。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6回:“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
jí jǐng shēng qíng即景生情 | 指由眼前景象触发某种情绪、感想。 | 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 碧沚诗》:“此诗流丽畅逸,而第七句关锁处,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
kě wàng bù kě jí可望不可即 | 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 元 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
zhā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挥:摆手。手一招就来,手一挥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指用人时非常随意。 | 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唯世臣巨室为能。” |
fǔ shí jí shì俯拾即是 |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
huī zhī jí qù麾之即去 | 命令他走就离开。形容服从指挥,听候调遣。 | 宋 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
zhuǎn yǎn jí shì转眼即逝 | 过得很快。 | |
jí wù qióng lǐ即物穷理 |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谓“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 |
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 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 《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ruò lí ruò jí若离若即 |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大抵总宪戆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满,而与和相若离若即,又未尝不稍敛其锋棱,一时众口诋諆,遂有师相门生之谤。” |
xiān jí zhì rén先即制人 | 制:控制。先下手取得主动就可制服对方。泛指做事应先争取主动。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闻,先即治人,后则为人所制。” |
xuán zhǒng jí shì旋踵即逝 | 旋踵:转动脚后跟;逝:消失。在转身时就消失了。形容消失迅速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起传》:“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