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然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àn rán bù gù悍然不顾悍然:蛮横的样子。顾:顾及。凶暴强横;不顾一切。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宋 朱熹集注:“殆亦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
xiàng fēng mǐ rán向风靡然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们倾心向往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于是怀文之士,莫不向风靡然。”
xí ruò zì rán习若自然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fān rán gǎi tú幡然改途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孟子·万章上》:“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途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yú lùn huá rán舆论哗然公众大表惊讶和不满。
zá rán xiāng xǔ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纷纷地表示赞成。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zài bù qí rán再不其然犹言再不然。
piāo rán yuǎn zhù飘然远翥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
chuò rán yǒu yú绰然有余绰然:宽裕的样子。形容非常宽裕,态度从容,不慌不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南朝·梁·刘孝标注:“驰骋游说,言固不虚。唯兹壹公,绰然有余。”
tū rán xí jī突然袭击原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现多比喻突然加于别人的行动使人感到意外而难应付。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这个突然袭击使大林大感狼狈,面红着。”
fěi rán xiāng fēng斐然乡风翩然地闻风归向。
ào rán tǐng lì傲然挺立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àng rán yī kōng荡然一空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
jié rán bù tóng截然不同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hún rán yī tǐ浑然一体浑然:完整不可分。融合成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wǎn rán rú shēng宛然如生宛然:仿佛。指人死后仿佛和活着一样。
huǒ rán quán dá火然泉达比喻形势发展迅猛。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zhǐ zhī qí rán,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qiǎo rán bù lè愀然不乐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bó rán bù yuè勃然不悦勃然:突然;悦:喜悦,高兴。形容突然变脸不高兴。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悦曰:‘必则滑厘所不识也。’”
mò rán wú shēng默然无声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měng rán wú zhī懵然无知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yì dì jiē rán易地皆然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qióng rán zú yīn跫然足音跫:脚步声。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qiǎo rán wú lè愀然无乐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máo fā sǒng rán毛发悚然亦作“毛发耸然”。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戴监生》:“戴监生偷听到两个鬼的一番议论,议论中居然提到他。戴骤聆至此,毛发悚然。”
tiān lǐ zhāo rán天理昭然天理:天道。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
míng rán wù zuò冥然兀坐冥然:沉寂的样子;兀坐:端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mò rán zhì zhī漠然置之漠然:冷淡的样子;置:放;搁置。毫不关心地把事情搁到一边;形容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不睬。宋 高斯得《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今被灾之地既广,旧由比固当悉援,然亦安可漠然视之,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
wēi rán yì lì巍然屹立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梁启超《新民说》第三节:“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
xí guàn ruò zì rán习惯若自然惯:同“贯”;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xuān rán xiá jǔ轩然霞举像云霞高高飘举。形容俊美潇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令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fěi rán chéng zhāng斐然成章非常有文采;出口便成章。斐然:有文采的样子。也用以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耀。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suǒ rán wú wèi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xìng zhì suǒ rán兴致索然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fān rán gǎi tú翻然改图迅速改变过来,另作打算。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jǐng rán yǒu wù憬然有悟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诗经 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朱熹:“憬,觉悟也。”
yí rán zì ruò怡然自若喜悦而无拘束貌。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chǔ zhī yí rán处之夷然处:处理,对待;之:代词;夷然:坦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晋书·王承传》:“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huō rán què sī豁然确斯明白透彻。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huàn rán bīng shì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多比喻疑虑、误会、隔阂等很快消除。《清史稿·梅文鼎传》:“复取《授时历草》观之,乃焕然冰释,骀名异而实同,非徒似之而已。”
shuǎng rán zì shī爽然自失见“爽然若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fèi rán sī fǎn废然思返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形容败兴而归。茅盾《追求》:“只有极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见了一块尖石头遂废然思返,这种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yí rán bù xiè夷然不屑夷然:泰然;不屑:轻视。心中泰然,毫不在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tà rán ruò sàng嗒然若丧形容懊丧的神情。《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máo fā sǒng rán毛发耸然见“毛发悚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bù yǐ wéi rán不以为然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chǔ zhī chuò rán处之绰然处:对待;绰然:宽裕舒缓的样子。形容对待困难或紧急情况能显得从容坦然。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人皆病于拘碍,而先生处之绰然。”
guǒ rán rú cǐ果然如此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
qù rán wú shēng阒然无声形容寂寞得一点声音也没有。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
mí rán yī gài斠然一概持平一致。
miǎo rán yī shēn渺然一身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mí rán xiàng fēng靡然向风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kuī rán bù dòng岿然不动高大挺立;难以撼动。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dào mào lǐn rán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光严整行之次,忽见维摩,道貌凛然,仪形垒落。”
jǐng rán yǒu xù井然有序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jì rán bù dòng寂然不动寂:寂静。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lǐ suǒ bì rán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弘明集 神不灭论》:“若有始也,则不能为终,唯无始也然后始终无穷,此自是理所必然。”
jié rán yī shēn孑然一身孑然:孤独的样子。孤单单的一个人。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八卷:“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shén sè yí rán神色怡然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心情愉快,面色安祥。《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传》:“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
rán kāng zhào xīn然糠照薪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fú rán dà nù艴然大怒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fú rán zuò sè怫然作色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庄子 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duàn rán chǔ zhì断然处置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suǒ rán guǎ wèi索然寡味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然以空疏者为之,则枯木朽荄,索然寡味,仅得其转折波澜。”
náng tuó xiāo rán囊橐萧然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重修扬州府志》第48卷:“以疾归,囊橐萧然,图书数卷而已。”
yǎn rán ér shì奄然而逝奄然:忽然。忽然死去。宋·陆九渊《与朱元晦书》:“比日不知何疾,一夕奄然而逝。”
fān rán gǎi jìn翻然改进翻然:很快而彻底地改变。形容转变很快;很彻底;进步很大。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
chāo rán yuǎn jǔ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末·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亦作“超然远引”。渭·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máo gǔ sǒng rán毛骨耸然形容极度恐惧与惊慌。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许武叠两个指头,说将出来。言无数句,使听者毛骨耸然。”
chāo rán dú chǔ超然独处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亦作“超然独立”。《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xìng wèi suǒ rán兴味索然一点兴趣也没有。索然:毫无兴趣的样子。清 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jù sòng fēn rán聚讼纷然聚:集中;讼:争辩。言论多而杂乱,看法不一致。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此其义后贤聚讼纷然,谓其徒尚有形之利,而不数无形之利。”
ǎi rán kě qīn蔼然可亲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fáng huàn yú wèi rán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yīn wèn yǎo rán音问杳然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卷:“是时真宗在魏府,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音问杳然。”
ān rán wú yàng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zhuó rán bù qún卓然不群指超出常人。《后汉书 刘虞传论》:“其能历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
què rán bù qún确然不群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
yì rán tǐng lì屹然挺立屹然:高耸的样子。像山峰一样高耸而坚定地直立着
fèi rán ér nù怫然而怒怫然:愤怒的样子。指突然发怒。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chàng rán zì shī怅然自失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bó rán dà nù勃然大怒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sǐ huī fù rán死灰复然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kuì rán cháng tàn喟然长叹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yī jiàn le rán一见了然犹一目了然。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tài rán zì ruò泰然自若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chǎn rán yī xiào冁然一笑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清·汪琬《<渔樵耕牧图>序》:“然后徐展此图,以校其人物风景相似与否,夫也将为之冁然一笑也。”
chāo rán zì yì超然自逸超脱世事,安闲快乐。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chǔ zhī yí rán处之怡然处:处理;之:代词;怡然:安适愉快。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很安适愉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怡然。”
rán kāng zì zhào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南史 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xū méi hào rán须眉皓然胡须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
xiǎng dāng rán想当然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yǎ rán ér xiào哑然而笑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fān rán gǎi wù翻然改悟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金史·完颜匡传》:“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
xīn rán mìng bǐ欣然命笔欣然:喜悦的样子;命笔:用笔。高高兴兴地提笔写作。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