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āng guī mín yuē乡规民约 |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 |
yuán yuán zhī mín元元之民 |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
dì jí mín pín地瘠民贫 |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 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
diào mín fá zuì吊民伐罪 |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 《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
mín qióng cái kuì民穷财匮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
mín bù kān mìng民不堪命 |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
xǐng fāng guān mín省方观民 |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 | 《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
dù guó hào mín蠹国耗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 |
jìng shòu mín shí敬授民时 | 见“敬授人时”。 | 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
huò shì wū mín惑世诬民 | 指蛊惑世人。 | 明刘若愚《酌中志 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
jí lì huǎn mín急吏缓民 |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 宋·苏舜钦《论五事》:“急吏缓民,则吏不可纵,政之大功也。” |
yǔ mín xié lè与民偕乐 | 君王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 |
yú nòng rén mín愚弄人民 | 欺骗捉弄老百姓。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
mín qíng wù lǐ民情物理 | 人情事理。 | 清·钱泳《履园丛话·廿一经》:“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了如指掌。” |
ān guó fù mín安国富民 |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
shī lǎo mín kùn师老民困 | 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 《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
mín shēng guó jì民生国计 | 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 《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mín bù wèi sǐ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chū bǎng ān mín出榜安民 | 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
yì guó lì mín益国利民 |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利。 | 《周书·文帝纪下》:“参考变通,可以益国利民便时适治者,为二十四新制。” |
jiě mín dào xuán解民倒悬 |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mín qióng cái jìn民穷财尽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 |
jì shì ān mín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yù guó zú mín裕国足民 | 裕:富饶。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民,更不外索。” |
zūn zhǔ zé mín尊主泽民 | 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 宋·苏轼《与李公择书》之十一:“虽怀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
yīn mín fù cái殷民阜财 | 殷:富足。阜:多,盛;丰富。使百姓富足,使财物丰富。亦作“民殷财阜”、“殷民阜利”。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信义。” |
mín guì jūn qīng民贵君轻 |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wù fù mín fēng物阜民丰 |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mín wú jiào lèi民无噍类 | 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
yǔ mín gēng shǐ与民更始 |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 |
dì guǎng mín xī地广民稀 | 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
yōu guó yōu mín忧国忧民 |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mín bù liáo shēng民不聊生 | 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
tiān zhī ruò mín天之僇民 | 见“天之戮民”。 |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
dù guó hài mín蠹国害民 | 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过。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还难。指不让人民说话,是不明智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cán mín yǐ chěng残民以逞 |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
guó kùn mín qióng国困民穷 | 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
yìng tiān cóng mín应天从民 | 应:接受。适应天命,顺从人心。 | 《南齐书·谢腀传》:“陛下受命,应天从民。” |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
shén nù mín tòng神怒民痛 | 痛: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 | 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
bìng mín hài guó病民害国 | 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 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
dù zhèng hài mín蠹政害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周书 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
rén mín ài wù仁民爱物 |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bǎo jìng ān mín保境安民 |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
yīn mín fù lì殷民阜利 | 殷民:使人民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 汉·徐斡《中论·治引》:“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
wèi tiān xù mín畏天恤民 | 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宋·朱熹《辞免进职奏状》:“既闵然有畏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 |
wèi tiān ài mín畏天爱民 | 畏:敬畏。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宋·陆游《上殿札子》:“祖宗畏天爱民,子孙皆当取法。” |
jiù mín shuǐ huǒ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
fú guó lì mín福国利民 |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
mín fù guó qiáng民富国强 |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
yǔ mín tóng yōu与民同忧 | 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 | 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 |
shēng shì rǎo mín生事扰民 |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 | 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
mín qíng tǔ sú民情土俗 |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 清·恽敬《与福子申》:“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
qǔ mín yù guǎng取民愈广 | 攫取民众的财货,劳力越多.。 | |
mín bù ān zhěn民不安枕 | 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
fù guó ān mín富国安民 |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
huà mín chéng sú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mín ān guó tài民安国泰 |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救民于水火 |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 《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
xiǎo guó guǎ mín小国寡民 | 国家小,人民少。 | 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zhì guó ān mín治国安民 | 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
qiáng jiān mín yì强奸民意 |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
shùn tiān xù mín顺天恤民 | 顺:依顺,顺从;恤:体恤。顺应天意,体恤民众。 |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嘉。” |
dù zhèng bìng mín蠹政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
fù guó yù mín富国裕民 |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 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
jiā jǐ mín zú家给民足 |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
guó mài mín mìng国脉民命 | 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
yōng zhèng ài mín拥政爱民 |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 |
yǔ mín tóng lè与民同乐 |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cán mín hài lǐ残民害理 | 残害百姓,违背天理。形容反动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残忍不义。 | 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
zhèn mín yù dé振民育德 | 振:通“赈”,救济。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性。 | 《周易·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
cán mín hài wù残民害物 | 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 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
shè jì shēng mín社稷生民 | 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 | 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tú dú shēng mín荼毒生民 | 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民。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
lí mín bǎi xìng黎民百姓 | 指普通老百姓。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7回:“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 |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润国 |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
chī chī zhě mín蚩蚩者民 | 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 |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bù jī zhī mín不羁之民 | 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shì mín rú shāng视民如伤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
shì mín rú zǐ视民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
yīng tiān shùn mín应天顺民 | 见“应天顺人”。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在而应乎人。” |
guǎng tǔ zhòng mín广土众民 |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
mín bāo wù yǔ民胞物与 |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宋 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zhī shēng zhī mín知生之民 | 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
jiù shì jì mín救世济民 |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
huà mín yì sú化民易俗 | 教化百姓,改变风俗。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而远者怀之。” |
yù mín zú guó裕民足国 |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 |
bìng guó yāng mín病国殃民 |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
dù guó yāng mín蠹国殃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
dù guó bìng mín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
wàn mín tú tàn万民涂炭 | 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
bìng mín gǔ guó病民蛊国 |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
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 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jié yòng yù mín节用裕民 | 节约用度,使人民过富裕的生活。 |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láo mín shāng cái劳民伤财 |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受苦;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
yǔ mín xiū xī与民休息 | 与:帮助;休息:修养生息。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 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