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元稹的诗 > 遣悲怀三首·其一

遣悲怀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三首·其一”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

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藿:豆叶,嫩时可食。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遣悲怀三首·其一”鉴赏

赏析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元稹简介

唐代·元稹的简介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的诗(5篇)

猜你喜欢

金谷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陇西行四首·其二

唐代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春闺 一作:深闺)


题春绮遗像

清代陈衡恪

人亡有此忽惊喜, 兀兀对之呼不起。

嗟余只影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及我生时悬我睛, 朝朝伴我摩书史。

漆棺幽閟是何物? 心藏形貌差堪拟。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清代纳兰性德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悼室人

南北朝江淹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清代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清代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集灵台·其一

唐代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近现代毛泽东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代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