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鶱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译文
曹植说:德祖兄,多日不见,非常想念你,推想你思念我也像我思念你一样。
我从小喜欢文章,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如今世上文章写得好的人,大致可以数得上来。从前王粲(字仲宣)在汉南一时无双,陈琳(字孔璋)在河朔名声如鹰高飞远扬,徐干(字伟长)在青土声名独拔,刘桢(字公干)在海边因文章而扬名,应玚(字德琏)在此地显身扬名,而你在上京极负盛名。这个时候,他们都怀才自负,等待着受到当政者的赏识和重用。我们君王(曹操)于是设置天网来网罗他们,用绳子来聚集他们,如今全都聚集到魏国了。但是这几个人,却不能达到极高的成就,用一篇文章震惊千里。以陈琳的才能,不擅长辞赋,却经常说与司马相如(字长卿)是同一流的,就如画虎不成,反像犬了。我以前写信去嘲讽他,他反而大肆宣扬说我那是称赞他的文章。钟子期善听(指钟子期听到了伯牙所鼓的琴声,就能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到现在还都称赞他。我也不能乱加叹赏,害怕后人耻笑我。
世人著述,不可能没有一点毛病。我曾经喜欢他人讥刺批评自己的文章,不好的地方就立即改正。从前丁廙(字敬礼)经常写些小文章,让我来润色,我自认为才能比不上他,推辞没有做。丁廙对我说:你有什么好疑虑的呢?文章好坏的名声,自然归我,后世人谁知道我的文章经他人帮助修改过?我经常感叹这句很富哲理的话,认为这是美谈。以前孔子的文辞,常常经别人修改,因此与别人的文辞混杂在一起,至于他编纂《春秋》的时候,连子游子夏这样的人都不能改动一句话。超过《春秋》言语没有毛病的,我还没有见过。
大概拥有南威那样的美貌,才可以评论淑媛;像龙泉剑那般锋利,才可以评论别的剑是否锋利。刘修(字季绪,刘表之子)的才能比不上文章的作者,但是喜欢诋叱他人文章,指摘毛病。从前田巴(战国时期著名学者,住在齐国)在稷下大发议论,诋毁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蔑视三王(燧人、伏羲、神农)、谤毁春秋五霸,一时之间,使千人为之折服;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学者)的一次说服,便让他终身闭口不言。刘修的辩才,还不如田巴,如今像鲁仲连那样的人,也不难找到,(一般人)可不能逞能!人们各有喜好,兰、茞(古书上的一种香草)、荪(古书上的一种香草)、蕙(兰花的一种)的芬芳,众人喜欢闻,但是海边上有喜欢追着臭味跑的人;《咸池》(黄帝所作)、《六茎》(颛顼所作)之声,是众人都喜欢听的,但是墨翟却有指责它们的言论,好恶哪能全部相同呢!
现在将我我从小所写文章并全部赠与你。民间传说,一定有可以采纳的地方,拍着车辕所唱之歌(民歌),也一定有符合风雅的地方,普通人的情思见解,不要轻易忽视。辞赋是小技艺,因此不足以用来阐明严正的道理,垂范后世。从前杨雄(字子云)是先朝的重臣,依然说壮士有所不为。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身为王侯,还希望尽力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建立永世的基业,留下流传后世不灭的功绩,哪能仅已写文章为一生的功业呢?靠辞赋当上君子吗?如果我的志向没有成功,我的方法没有被推行,我将采集史官的真实记录,辨别世间的得失,评定仁义之正,自成一家学说。虽然不能把我的文章藏在名山,但要把他们传给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不是和你有愿同始终的交情,哪能对你发出像今天的这些议论。之所以敢大言不惭,是因为我知道您懂得我的心意。
明早迎接我,书信不能全部抒发我的心怀。曹植写。
注释
《与杨德祖书》,收入《文选》卷四十二。杨修(175~219),字德祖,华阴(今陕西华县)人。博学有才智,受到曹氏父子重视,与曹植关系尤为密切,后被曹操所杀。这封信是曹植写给杨修的。
思子为劳:子,你。劳,苦。
想同之也:推想你思念我,也像我思念你一样。
有:同“又”。古代十进整数后有零数,常加“有”字。
仲宣:王粲的字。
独步:超出群众,独一无二。即没有人赶得上他。
汉南:汉水之南,指荆州。王粲曾在荆州依附刘表。
孔璋:陈琳的字。
鹰扬:像鹰一样威武地飞扬。
河朔:河北。阵琳曾在冀州作袁绍的记室。此句是说陈琳的文名出人头地。
伟长:徐干的字。
擅名:独享盛名。
青土:指青州地区。徐干是北海郡人,北海在古代属于青州。
公幹:刘桢的字。
振藻:显耀文采。
海隅:刘桢是东平宁阳(今山东省宁阳县南)人。隅,角落。宁阳靠近海边,所以说海隅。
德琏:应玚的字。
发迹:指人由隐微而得志显身。此处指出仕。
大魏:指魏都许昌一带。应玚是汝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北)人,南顿,接近魏都许昌。
足下:敬辞,指杨修。高视:本是旁人不在眼下之意,此处指杰出。
上京:指京师洛阳。这时杨修在京师。
“人人自谓”二句:灵蛇之珠:即隋侯救蛇所得的珠。
荆山之玉:即和氏之璧。详见李斯《谏逐客疏》注〔27〕。此二句是比喻每个作者都珍视自己的创作。
吾王:指曹操。操于建安二十一年(216),自立为魏王。
天网:像天一样大的网。此处指曹操网罗人才的政治措施。
该:同“赅”,包括一切。
顿:振举。
八纮:指网周围的网绳,此处借指天下八方。
掩:覆取。
轩:翥,鸟飞的样子。
绝迹:远方绝域,意谓最高的成就。
闲:同“娴”,熟练。
多:盛。司马相如,字长卿。这是说盛称自己和司马相如不相上下。
画虎不成反为狗:古代谚语。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效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这句是嘲笑陈琳妄自夸大。
盛道:大大地称说。
钟期不失听:事见《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和伯牙,都是春秋时楚国人。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能知音。后钟子期死,伯牙便碎琴不复弹。
妄叹:妄,原作“忘”。叹,此处是赞美。
嗤:讥笑。
病:缺点。
讥弹:指责、批评。
丁敬礼:丁廙,字敬礼。曹植亲近朋友之一,后为曹丕所杀。
若人:这个人,指丁廙。
“卿何所”四句:大意是说,你何必为难不肯修改?文章好坏,我自己心里知道。如果你不肯为我润饰,后世还有谁和我相知而替我改定文章呢?
达言:通达的言论。
通流:即流通,指互相商讨。
“游、夏之徒”句: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意即二人熟悉文献。措一辞:即措一词,参加一点意见。
过此:超过这个。此,指《春秋》。不病:没毛病。
“盖有”四句:南威:古美女名。淑媛:贤淑的妇女。龙渊:古宝剑名。唐人避高祖讳改为龙泉。这四句是说:必须自己有过人的条件,才可以批评别人。
刘季绪:李善注引挚虞《文章志》:“刘表子,官至乐安太守(《三国志》注作‘东安太守’),著诗赋六篇。”才不能逮于作者:是说文才不够著作家的水平。
诋诃(hē):诋毁指责。
掎摭(jǐ zhí):指责、挑剔。
“昔田巴”六句:田巴:战国时齐国的辩士。
訾:原作“呰”,诋毁。
稷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集解引刘向《别录》云:“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朝会于稷下也。”
鲁连:即鲁仲连。杜:堵塞。据说田巴曾在狙丘和稷下等地跟人辩论,他毁五帝,罪三王,一日而说服千人。但经鲁仲连对他提出质责,田巴便不再谈了。
兰茝(chǎn)荪蕙:都是香草名。
“海畔”句:此喻爱憎违反常情的人。
咸池六茎之发:咸池:相传是黄帝的乐名。
六茎:颛顼的乐名。
发:出,这里指演奏。
墨翟有非之立论:墨子有非乐篇。
往:送去、寄去。
相与:相赠。
一通:一份。
“夫街谈巷说”六句:击辕之歌:指民歌。古代有田野中人叩击车辕唱歌,人称之为击辕之歌。
有应风雅:指符合《诗经》的国风和大、小雅。这六句均为曹植谦指自己的文章。
揄扬:发挥。大义:指大道理。
彰示:明白垂示。
昔扬子云:扬雄,字子云。
先朝:指西汉。
执戟:汉代郎官,执戟以侍皇帝,职位卑下。
壮夫不为: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意指作赋绘景状物,是童子所习的小技,男子汉是不屑于写的。
藩侯:古代诸侯,保护王室,如同藩篱。
庶几:希望。
戮力:并力。
上国:诸侯王指帝室为“上国”,此指魏国。
流惠:推广恩惠。
流:流传。
金:钟鼎。
石:丰碑。古代常把功绩刻在钟鼎(金)或碑碣(石)上,以便长期保留。
岂徒:岂但。
翰墨:即笔墨,指文章。勋绩:功业。
庶官:百官。
实录:指史料。
辩:辩析。
衷:中心意旨。
“虽未能”二句:藏之于名山:指曹植自谦说自己的著作虽不够“藏之于名山”的价值,但还可以留给同好的人。
“非要之”二句:非:一作“此”。
要:约定……期限。
皓首:白头。这两句是说:他这个著作计划,不到头发白了的时候,是作不成的,这些岂是今日所能谈的呢?
惠子:惠施,战国时人,与庄周为知交,常常互相辩论问题。惠子死后,庄子过其墓,说:“自夫子之死,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此处曹植将惠施比杨修,说因为彼此交情深厚,才敢“言之不惭”。
赏析
在这封信中作者根据切身体会,畅谈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看法。由于曹植本人是文学大家,深知文学创作的甘苦,因此他认为批评家既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又得有创作实践的体验。书信最后谈到他自己的文章,称视辞赋为“小道”,这是因为曹植在政治上很有抱负,希望“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不甘心为文人。曹植本人的诗文做得很好,称“小道”,亦自谦之辞,并非真的看不起文学。全文辞意恳切,娓娓道来,一如与好友促膝谈心,给人以亲切感。
文章意在嘱托杨修对作者所作辞赋刊削点定,同时纵论当代才人优劣,抒发本身怀抱所系,意到笔随,情文并茂,是魏晋时代有特色的一篇论文。这封信评论时人创作的得失,先从文坛盛况说起。作者以神采飞扬的笔触、错综排比的句式,大致勾勒了当时邺下文苑的繁兴局面,历数“独步汉南”“鹰扬河朔”“擅名青土”“振藻海隅”“发迹此魏”“高视上京”的王、陈、徐、刘、应、杨等建安诸杰,描写他们以“握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的极度自信,齐驱并驾,在曹操网罗文士、广开材路的政策感召之下,群聚魏都,形成了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繁荣景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出此数子尚未达到“飞轩绝迹,一举千里”的顶峰,各自都还存在局限与弱点。这就开始突出了此文的一个基本观点:著述不能无病,作家应当精益求精,不惮修改。信中先以陈琳为例,说明他在辞赋创作方面本不熟谙精通,而他却过高地自我估价,乃至将别人的讥嘲也当作了赞美。作家未必是全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本不足怪(曹丕《典论·论文》:“文非一体,鲜能备善”),问题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是否真正欢迎别人的批评意见。曹植又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自己“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的习惯,一是丁廙作小文请求自己润饰的事例。世人著述不能无病,需要批评改定,曹植不仅阐述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而且付诸身体力行,嘱请杨修刊定自己的辞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建安文坛不自满、不妄赞,重视修改意见的严肃创作态度与良好批评风气,在曹植此信与曹丕《典论·论文》中均可窥见一斑。
紧接着对作家提出的要求之后,作者又从批评家的角度来提问题,指出高度的艺术才能与素养是批评者必具的条件。“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依同理推断:有屈宋之才,乃可以衡其文笔。这一要求对批评者说来该是不切实际的。文学史上,长于议论而短于创作者大有人在。例如钟嵘《诗品》下评陆厥,曾谓其“自制未优,非言之失也”,即可以说明理论批评与艺术创作在文人一身得失不齐。准此而言,曹植对批评家似求之过苛。但是也应注意,曹植提出创作的行家才有资格议论创作这一观点,是针对刘季绪之流才庸行妄、随意诋诃他人的情况而发,是有的放矢的。另外,曹植还指出:人各有好尚,每相异殊途,海畔有逐臭之夫,墨翟有非乐之论,因此批评者在评论文章时,不可以一己的偏好,强求别人认同迁就。
信的最后,作者叙说送去辞作请求审阅的意图,同时申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事业追求。这一段文字的表述,用意曲折,语气亦自偏激。表面上看,曹植对辞赋创作贬得很低,视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的“小道”,与建安时兴起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新观念完全矛盾。然而应当看到,曹植是将辞赋、翰墨之事与他视为更重要的事业相提并论、权衡轻重的:首先追求功名勋业的建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是他毕生以求、最具吸引力的事业;其次,是采实录,辩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完成政治学术思想的著述;再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仕而优则赋,余事作辞人。这也恰是他少小以来乐此而不疲的爱好,绝不可能放弃。信中说“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明明是将辞赋之作置于“未易轻弃”的“匹夫之思”之列的。鲁迅曾指出,曹植说文章小道大概是违心之论。因为人总是不满自己所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曹植的文章已经做得够好,便敢说文章是小道;他活动的目标又是在政治方面,政治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无用。这对曹植的心态不失为一种中肯的分析。总之,览文如诡,寻理即畅,后世的读者应当揣摩体察,理解作者的真正命意所在。
此信为送上辞赋的附言,本可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请托之事;但由于对方是秉意相投的知友,又是才博思颖、“高视上京”的文家,所以信中即兴挥翰,论文言志,洋洋洒洒地说了开去。纵论时人得失,略无拘忌;抒写衷心抱负,和盘托出。自许甚高而又虚怀请益,真实的心态自然呈露于纸上。议论虽间有过激处,致贻“辩而无当”(《文心雕龙·序志》)之讥;而通篇读来,“文藻条流,托在笔札”,条畅以任气,通脱以述怀,舒布其言,达而后已。作为心声的献酬,依然是达到了《文心雕龙·书记》对书体的要求。
创作背景
这封信写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作者时为临淄侯。杨德祖,即东汉末年文学家杨修,其在东汉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成为曹操的主簿。杨修学问渊博,聪慧机智,深受曹操父子的重视,据说他看到曹操的只字片语便能猜到曹操的心思。曹植雅好文学,与杨修关系密切。《与杨德祖书》是曹植整理年少所作的辞赋,送给好友杨修阅览时附寄的一封信。
两汉·曹植的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曹植的诗(39篇)〕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紘以掩之,今尽集兹国矣。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鶱绝迹,一举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敬礼谓仆,卿何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同乐,而墨翟有非之论,岂可同哉!
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而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同好,非要之皓首,岂今日之论乎?其言之不惭,恃惠子之知我也。
明早相迎,书不尽怀,植白。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