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暮鸦散尽,归巢栖息。烟霭满天,天上的银河恍如罩上了一层淡绿的雾帐,星星在其中忽明忽暗,闪烁不定。在清凉的树荫下点起薰香,然后拖来一张竹凉席,悠然地卧寝其上。月上中天,洒下一地淡黄色的清晖,月光照在花丛上,筛下稀疏的倩影,姗姗可爱。悠扬的笙乐阵阵飘来,声声悦耳。
习习凉风送来阵阵细碎的笙声,如微雪飘落,清凉无比。笙曲三遍过后,在凉爽的清风中悠悠而止。风力渐渐强劲,吹乱了我双鬓的银丝,吹歪了我的青丝头巾。如此好风,估计我那卧房的北窗早该充满凉意了,回去又可以睡一个好觉。
注释
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绛河:即银河。绿雾:银河旁的云雾。
烧香句:焚起香,拖一床竹席,睡在清凉的树荫下。樾,众木交荫。
昭华:古乐器名。《晋书·律历志》:“舜时王母献昭华之馆(管),以玉为之。”这里指笙。弄:就是奏乐。
鬓丝:头发。
软红:软红尘,指京城里的尘土。这里指京城里的官场。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夏夜环境的清幽美丽,烘染出词人的闲适之趣;下片着重描写笙声及夜风,状其清凉,从侧面表现词人的悠然自得和厌弃世俗荣华之情。全词表明了词人一种清高和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以及内心对红尘中追求功名富贵的俗人的些许不屑。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语出唐杜审言《七夕》诗中“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句。起首两句造境,表现出夜幕初降时的宁静和清幽。“绛”和“绿”色彩明丽,烘托出夜空的美丽宁静。
“烧香曳簟眼清樾。”这一句写词人的举动,该句用三个动作表现了词人的恬淡闲适,写得极为淡雅而富有情调。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这两句写词人之所见所闻,有声有色,写尽了月夜的优美怡人,使人的心情顿时变得轻松、愉快。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这两句细状风中笙声给人的感受。“声如雪”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和感觉写听觉,极为传神地传达出笙声带给人的清凉美感。
“鬓丝撩乱纶巾折。”这一句言夜风之势,但并无萧瑟之意,反而使人感到彻骨的舒爽。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这其中的快乐和情致虽细微,却实实在在,那些为了功名利禄碌碌奔走于红尘中的人,是不会感受和理解得到的。这两句表现了词人鄙视荣华富贵的淡泊宁静的心境,并流露出颇为自得的情绪,颇有晋代陶渊明“夏夜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的悠悠然之感。
全词意在表现弃官隐居的快意,写景细腻、生动,意境清幽而不低沉,很好地烘托了词人的心境。词作抒情委婉含蓄,于娓娓的描写叙述中传达出月下临风听乐的清新美感,不愧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内容和格调来看,这首词似乎是范成大晚年退官隐居故乡石湖之时。词人为表明一种清高和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以及内心对红尘中追求功名富贵的俗人的些许不屑,因此而写下了这首词。
宋代·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范成大的诗(16篇)〕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