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杨万里的诗 > 过百家渡四绝句

过百家渡四绝句

[宋代]:杨万里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过百家渡四绝句”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出城走走,景物入得眼来,倍觉清幽可爱;来到湘江岸边过百家渡,刚渡到一半,恰好碰上了几艘渔舟。

我知道渔夫捉鱼之心匆急,一大早出门穿反了衣服也浑然不觉,发髻蓬松,连个裹头的绳带也不曾绑住。

城里花园里的花已经落尽,而路上的野花才刚刚开放:红白相映,争相惹人喜爱。

何必问我清晨赶路有何特别感受,难道你没觉得野花的馨香正四面八方轻轻飘来?

祭祀柳宗元的祠堂前春色已经败落,刚才天还晴朗的,走着走着,天忽然变了,寒冷现身,觉得身上料峭一片。

眼前出现了一段疏疏的篱笆,那荆条编就的篱笆,不好好地保护春花,竟然没事找事,帮蜘蛛提供结网的网竿。

春天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雨,乡间的小路也是干了又湿。眼前的山峦重重叠叠,山色不浓不淡。

远处茂密的草丛之中,只露出若隐若现的牛背;稻田里,秧苗稀疏的地方,有农民在紧张地插秧。

注释

百家渡:从零陵朝阳岩往南行里许,有诸葛庙,庙前一渡口,旧名百家渡,为零陵至道县的必经之地。

事事幽:事事都忘记了。幽,幽暗,暗淡。

半济:半渡,过了一半。值:恰好赶上,恰好碰到。

趁:这里当追赶捕捉讲。

翻著春衫:将穿在身上的短衫翻下来,系在腰间,打着赤膊。翻著,一说反穿着,穿反了。

白白红红:白的花和红的花。各自媒:各自都有不同的蜜蜂去为其传花授粉。

柳子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纪念祠堂。

新晴:初晴,刚刚放晴的天气。特地:特意,特为。

乾:现写作“干”。

“过百家渡四绝句”鉴赏

鉴赏

这四首写景诗,都是抓住一个细节,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诗意的东西加以表现。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写湖光山色,两岸风物,却抓住了中流的一只渔舟;又不写渔舟的种种,视线却集中在渔夫身上;却又不写渔夫的种种,单写他穿翻了衣衫,发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饰,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不拘礼法、衣着随便的欣赏之情。画面表现得光度集中,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写野径早行,提供给读者的也只有单纯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红红白白、四方飘香的野花。诗人集中兴趣于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则是向行人献媚竞艳的路花。这时,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里了,见到的只是白白红红之花,闻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袭来的香气,他就将这刹那间的感兴形之于诗。诗句并不特别警拔,但诗人的兴会却表现得异常鲜明。

第三首写途经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如果换一个居官永州的诗人,路过柳子祠,不免要怀古一番。可是杨万里的眼睛却盯住了篱竿上的蜘蛛网。篱竿本来是编在栅栏上护花的,然而却成了蜘蛛结网的凭借。这是人们在园边宅畔常见的小事物,写入诗中,给人以异常的亲切感,也显示了诗人的童心。从中固然可以发现平凡的小东西中的诗情,若说其中含有某种讽喻,似乎也无不可。好诗是常常留着让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的。

以上三首都集中绘写景物中的某一个点,有如电影中的特色镜头;而第四首乍看似是写全景和远景。但细察之,置于画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视觉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呈露的却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诗人的用心始终是赋予平常事物以新鲜感。

这组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诗歌风格清新活泼,明朗通脱,语言浅近平易,无艰涩造作之态的特色。

创作背景

百家渡在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城西湘江畔,这四首诗作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春。此年是杨万里任零陵丞的最后一年,秋天就离任回都城临安。

杨万里简介

宋代·杨万里的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 杨万里的诗(19篇)

猜你喜欢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五代孙光宪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早渡淮诗

隋代杨广

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

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


山行

清代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魏晋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南乡子·路入南中

五代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相思令·苹满溪

宋代张先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河墅记

清代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潆洄,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远山回合,风含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四块玉·闲适

元代关汉卿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