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唐代]: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风已吹绿了瀛洲之草,宫中的紫殿和红楼,在春色里显得格外的美丽。

龙池之南的柳色才着半绿,远望似一片绿烟;柳条在春风中袅娜,拂着壮丽的城墙。

春天的游丝高高地挂在雕梁画柱上,上面有美丽的小鸟在间关和鸣,好像它们已早知春天的消息。

春风将间关的鸟语吹入云中,给千家万户都带来了春天的声音。

这时君王正在京城的宫廷之中游乐,天上有五彩祥云笼罩。

仪仗在阳光的照耀下出了金宫,玉辇绕着花丛而行。

先到蓬莱岛去看仙鹤跳舞,又过茝若宫去听黄莺唱歌。

黄莺在上林苑中飞鸣而去,但愿他的歌声能与凤笙一起,奏出一曲箫韶之乐。

注释

侍从:侍奉皇帝。宜春苑:唐玄宗游猎的一所园林。《雍录》:“天宝中,即东宫置宜春北苑。”龙池:唐玄宗所建兴庆宫之宫池。《唐诗纪事》:“龙池,兴庆宫池也,明皇潜龙之地。”啭:鸟声宛转。

瀛洲:兴庆宫内的瀛洲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萦烟:烟气缭绕。绮城:城墙之美称。指兴庆宫东倚长安城墙之夹城。

雕楹:即雕梁画柱。楹,柱子。

间关:鸟鸣声。

镐京:西周的都城。在今西安市。此处代长安。《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长安县:“周武王宫,即镐京也,在县西北十八里。”

五云:五色祥云。《宋书·符瑞志》:“云有五色,太平之应也。曰庆云。”天子之气。《宋书·王昙首传》:“景平中,有龙见西方。半天腾上,荫五彩云,京都远近聚观,太史奏曰:‘西方有天子气。”’这里指皇帝所在地。紫清:此指天空。

仗:指皇帝出行的仪仗。

玉辇:帝后所乘之辇车。玉辇,美称。

蓬莱:指大明宫内太液池中之蓬莱山。太液池在蓬莱宫之北。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茝若:汉殿名,在未央宫中。见《三辅黄图》卷三。

上林:汉代苑林,在长安西北。《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长安县:“上林苑,在县西北一十四里,周匝二百四十里,相如所赋也。”

箫韶:舜乐。即圣人之乐。《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凤笙:笙有十三簧管,排列之形似凤。故云凤笙。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鉴赏

赏析

这首诗共十七句,有四层意思,层层相接,旋萦递进,依次写来。

开头“东风”以下四句,写长安城初春景象。东风吹拂,宫苑草绿,殿楼生春,柳色半青,萦烟袅娜,拂城似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境界。诗人描绘意境,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色彩,如绿草、紫殿、红楼、柳青等,构画了色彩斑烂的初春景象;“绮城”句一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诗人又用以拟人手法,写得春情洋溢,如风绿春草、殿楼觉好、烟柳拂城等,动人心扉,倍感真切。

接下“垂丝”五句,写新莺春声。垂柳挂柱,莺鸟和鸣,春风知情,卷声入云,万户皆春声,好一番春日声情。诗人依题写意,开头写柳色初青,接写新莺百啭,由境出莺,莺境相合。前是绮城春景,后是万户春声,声景相融,此番意境,有画有音,有光有响,即声色并举。诗人写新莺百啭,声情结合,以情写声,如好鸟和鸣,间关早得春风之情,春风知情,将鸟声撒向万户,万户皆春声。人鸟春声,皆因情生,动人之处,在于声情相融。

“是时”以下六句为第三段,写皇帝出游。五云垂晖,太平之象;皇帝出宫,仗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徐行;始看鹤舞,继听新莺,呈现出一副龙仪非凡的游春气派。既然是奉诏侍赋,少不了对帝王的称颂。诗人没有直接写帝王本人如何仪态非凡,而是采取烘托的笔法,描述皇帝春游的隆重仪止和心兴。五云垂晖,日转绕花,看鹤听莺,令人感到皇帝仪同天日,兴同世人,而不失尊贵高雅之趣。

最后一段两句,写莺绕宜春苑,扣题作结。皇帝听莺,新莺知情,飞绕林苑,愿把自己的歌声汇入肃然高雅的箫笙之乐。

全诗四段,诗意衔接细密,始有柳烟拂绮城,继有垂丝百尺挂雕楹;前有春风卷声入云,万户春声,后有五云垂晖,君王春游心动;上有听莺鸣啭,下有新莺飞绕,诗意衔接,丝丝人扣,层层相生,如行云流水,自然晓畅,表现了诗人巧妙的构思和艺术手法。

创作背景

天宝初,李白被征召,当了两年供奉翰林,实际是文学侍从之臣。初始他以为可以实现政治抱负,心情非常兴奋,所以奉诏所作多有称颂之辞。此诗是天宝二年(743)春诗人李白在长安宜春苑侍从玄宗皇帝游苑,奉诏所作。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143篇)

猜你喜欢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唐代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浪淘沙·望海

清代纳兰性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早过淇县

清代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

宋代吴文英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清代王鹏运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卜算子·风露湿行云

宋代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一

魏晋陶渊明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清平乐·瓜洲渡口

宋代李好古

瓜州渡口。恰恰城如斗。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南乡子·路入南中

五代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