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王冕的诗 > 冀州道中

冀州道中

[元代]:王冕

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

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

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

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程程望烟火,道傍少人居。

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

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

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

丁宁勿洗面,洗面破皮肤。

我知老意仁,缓缓驱仆夫。

窃问老何族?云是奕世儒。

自从大朝来,所习亮匪初。

民人籍征戍,悉为弓矢徒。

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

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

典故无所考,礼义何所拘?

论及祖父时,痛入骨髓余。

我闻忽太息,执手空踌蹰。

踌蹰向苍天,何时更得甦?

饮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


“冀州道中”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行走在冀州的道路上,心里默默的思念着故国的首都。

也许,现在的地理环境与过去不同;也许,《禹贡》里的地理区划与现在大不一样。

城郭荒凉象村落一样,加以雨雪载逾。

树林间聚集着挨冻的禽鸟,狐狸在枯树边嗥叫。

低低的寒云似乎要压着我的帽子,冷风吹裂了我的衣衫。

有时朝上一望,嘴里吐出的白气,一下子就变成了冰渣,挂满了胡须。

一程一程地走着, 盼望找到人家,可是道路两旁的居人很少。

小米无处去买,薄酒也买不到。

前面弯曲而干枯的桑树断根旁,出现了一间低小的土房,看上去它好象是一个酒店。

我犹豫不决的问野老:能不能借厨房我用一下。

野老看见我们就笑脸相迎,挽着我的衣襟。

端过热水让我暖手,让我坐在火炕上。

并且一再叮咛,不要用水洗脸,因为脸上受冻时间长了,乍遇见水容易弄破。

我对于这位老人的殷勤很受感动,慢慢遣走仆夫以便密谈。

急忙问野老出生于哪一个家族?回答说:“我们一家几代都是读书人。

自从蒙古人贵族一来,规矩、制度就完全与原来不一样。

百姓登记去打仗,都成了弓箭手。

儿孙纵好,也与猪狗一个样。

象我这个老头子,连一个字也不认识。

一切道德法律全不过问,礼义更不受拘束。

一谈起我的祖和父,那伤心深入骨髓还有余啊!”

听了老人的流泪之言,我一面叹息,一面拉着他的手,但又说不出话。

许久许久,只有问问苍天,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得死而复活呢!

我们都抽噎着哭泣起来,面向着屋子西南角供神的地方生气。

注释

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西端、河南省北端一带。

古帝都:冀州为古九州之一。据《禹贡》载,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据《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杀蚩尤后为诸侯尊为天子,“邑于涿鹿之阿”,涿鹿亦属古冀州地域,故称为古帝都。

禹贡:《尚书》中的一篇,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记载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山川、地理交通、物产等情况。

村坞:山间的村,句意谓以前繁华的城市如今像零落萧条的山间村落。

载涂:充满路途。

从簿:草木从生的地方。

襦(rú):短衣,组袄。

盱(xū)衡:扬眉张目。盱,睁开眼睛向上看。衡,眉毛以上。

冻凌:冰。

醪(láo):浊酒。酤:通“沽”,买酒。

垆(lú):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裾(jū):衣服的前后部分。

驱仆夫:遣走仆人,以便与老人知心细谈。

奕世儒:累世相继的读书人。奕,累,重。

大朝:指元朝。

亮:同“谅”,确实,诚信。

籍:登记在簿册上。老百姓都被征去当兵。

骨髓余:入骨髓有余,言痛苦之深。

踌蹰(chóu chú):止足不行的样子。

甦(sū):病体康复称“甦”,这里的复原的意思。

“冀州道中”鉴赏

赏析

此诗中不仅刻画出北方农村的贫困萧条,也写出了北方农民热情好客、诚恳淳朴的性格,指责了蒙古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摧残。此诗语言朴实,时近口语,直抒所见所感,不事雕琢,感情真挚而关怀深切。

“我行冀州路,想古帝都”, 诗歌起句,作者便点明题目——冀州道中。接着,“默想”两字,又把笔触伸向了广阔浩瀚、沧海桑田的历史长河,描写出冀州的古老和历史的悠久。这两句,作者由历史的沉思转入对今昔变化的猜测,为下面的见闻描写作了巧妙的过渡。

从“城郭类村坞”,到“仿佛似酒栌”十四句,是作者对自己冀州道中所见的描绘。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途”。以前, 曾是繁华都城的所在地,而今,城市却象山间的村庄一样凋弊;荒凉雨雪交加,充塞道路,害苦了行路的客人。这两句,作者用凋弊的城市和寒冷的雨雪展示出了冀州的荒芜和凄凉。

下面两句,“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烘托出冀州的破败。草木丛生之处,挨冻的鸟几正瑟缩地聚集着,枯树之间,狐狸也发出凄婉的长声吼叫。冀州道中,鸟儿和狐狸是这般境况。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由冻禽、狐狸写到了人。“寒风” 四句,诗人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隆冬严寒的逼人。一个“著”字,形象地描写出了雨雪之大;一个“裂”字,又生动地突出了寒风之强猛;而“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两句,则通过一个具体行为动作的描写又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天气的异常寒冷。狐啸、风吼、雨雪交加的旅途上,诗人是多么渴望能看见一星烟火,寻找到一点米、酒,以此来解除身上的寒冷,去掉腹中的饥饿。

然而,“程程望烟火,道旁少人居。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这里,“程程” 两字用得非常巧妙,它既描绘出作者渴求的心理,又表现出诗人行走的路途之远,忍受的饥寒之深。他走了一站又一站,但始终看不到一丝烟火,看不到一粒米、一滴酒。这四句,作者又通过对人烟稀少的描写,更增添了路途的凄惨和悲凉。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突然,前面弯曲而干枯的桑树断根旁,出现了一间低小的土房,看上去它好象是一个酒店。这两句,作者用“土房桑树根”非常形象地再现出北方农村特有的纯朴景色,“仿佛” 两字,则既写出土房的矮小,极不显眼,又描写出风雪弥漫,整个大地隐隐约约,不易看清。

以上,作者从城市凋敝、人烟稀少、粮食奇缺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出了翼州的破败、荒芜和凄凉,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统治者对此方城镇的洗劫,对农业经济的严重破坏。

“徘徊问野老”至“痛入骨髓余”,是作者对翼州道中所闻的描写。诗人着重描写出一个由世儒沦落为野老的人物形象,通过他的一言一行满含悲愤地控诉了战争对汉文化的破坏和摧残,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饥寒交迫的诗人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但中途的所见又使他犹豫不决。惨不忍睹的浩劫使翼州变得一片荒凉,这劫后余生的野老,诗人不忍心再去打扰他。“徘徊”两字,非常真实地描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但野老却出乎诗人的预料,他欣然笑迎,上前挽起诗人的衣袖,宛如对待一位阔别重逢的朋友。

“野老欣笑迎”八句,作者用“笑”“挽”“温”“暖”“叮咛”以及“我知”,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了野老的纯朴善良和厚道,读罢,老人的形象仿佛呼之欲出。这样一位仁爱的老人,他居住的地方,他出生的家族。诗人恳切相问。“云是奕世儒”一句,解除了诗人心中的疑惑,这位老人原来出生于世代读书之家。“自从大朝来” 十二句,是老人的言语,他揭露了元代统治者对文化的轻视,鞭挞了战争的连绵。“纵有好儿孙, 无异犬与猪。”两句,作者借老人之口有力地揭示出元朝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愚昧和无知。“论及祖父时,痛入骨髓余。”则又通过老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表现出诗人对国泰民安、文化发达礼仪昌盛社会的怀念和向往,也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现实的悲愤和痛恨。

“我闻忽太息”以下,是作者的所感。“我闻忽太息,执手空踌蹰。”作者听过老人的讲述和议论,不由得发出深深地叹息,他十分同情这老人的遭遇,也痛恨这现实的黑暗和荒唐,他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却止步不行。这里,作者连续描写了三个动作:“太息” “执手”“踌蹰”,每一个动作都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悲苦。“踌蹰向苍天, 何时更得甦。”诗人止步不前,抬头仰望,问茫茫苍天;这令人窒息统治结束和繁荣的时代恢复的时间。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悲痛。末尾两句,“饮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作者把自己的悲痛推向了高潮,他泪流及面,饮泣吞声,不忍再说出更令人悲痛的话语,只得独自拂袖向西南方走去。“拂袖西南隅”一句,在悲痛之余更含有一股愤怒之气。

这是一首叙事诗,看似平铺直叙,实际上感情充沛,又有严密的逻辑性。以时间先后为序,又各有侧重点,抓住重点充分描写,层层深人地揭示主题。先写北方的荒无人烟,再写文化被破坏的具体情况。由表及里,以诗人的悲愤为高潮,戛然而止。中间写老人的诚恳朴厚,使人看到传统文化教养的优良,加深对破坏的痛恨。

创作背景

诗人于公元1335年—公元1340年(元顺帝至元年间)曾北游燕京,诗或作于此时。王冕出生于农民家庭,又因弃绝仕途,浪迹江湖。冀州为古九州之一,地处中原,原本繁华,但经连年战乱和元蒙贵族的残暴统治,早已繁华尽去,疮痍满目,诗人游经此地,感慨今昔之比,不禁满怀激愤,遂成此诗。

王冕简介

元代·王冕的简介

王冕

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 王冕的诗(95篇)

猜你喜欢

回中作

唐代温庭筠

苍莽寒空远色愁,呜呜戍角上高楼。

吴姬怨思吹双管,燕客悲歌别五侯。

千里关山边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夜来霜重西风起,陇水无声冻不流。


悯黎咏

明代钱嶫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生当剥肌肉,死则长已矣。

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

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

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

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

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

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

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

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

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

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


阆水歌

唐代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早过淇县

清代查慎行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

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田家即事

唐代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

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

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

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

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采桑子·桐庐舟中

清代陶元藻

浮家不畏风兼浪,才罢炊烟,又袅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登楼望水

唐代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

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

清代王鹏运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题所居村舍

唐代杜荀鹤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沉醉东风·渔夫

元代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