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徐熥的诗 > 邮亭残花

邮亭残花

[明代]:徐熥

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

试问亭前来往客,几人花在故园看。


“邮亭残花”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旅途上的微微春雨洒下阵阵清寒,邮亭边的片片落花飘过我的马旁。

试问亭前的旅客啊你们来来往往,可有几人曾把家乡的花细细欣赏。

注释

邮亭:是古代设于沿途的馆舍,供传递文书信件的邮使歇宿,来往旅客亦可借住。

征途:旅途。

动:牵动、引发。

马上残:指于旅途马上看见邮亭春花凋残。

来往客:来来往往的行人。

几人:有几个人。

“邮亭残花”鉴赏

赏析

徐熥为闽人,他的诗秉承林鸿、高秉、郑善夫等闽派诗人遗风,宗法盛唐,七绝质朴委婉,在明代诗人中,是佼佼者。

这首诗写征途春寒,写邮亭残花,渲染的是冷寂的氛围,抒发的是萧索的情调,全然没有春光明媚、春花艳丽的春天意象。在这里,春的意象之所以被诗人有意变形,旨在衬托“亭前来往客”,羁旅生涯之辛酸,反衬故园春花之可爱,安居家乡之幸福。此诗反映的是无数旅途中人共有的孤单,清寂的心境。

首句交待季节与环境,渲染气氛。诗人奔波于征途,碰上细雨蒙蒙的天气,感到春寒料峭。次句自然地点示诗人为之感兴的主要物象——残花,并且是在片片地飞,飞到诗人的马上丽残了。这两句通过细致具体的景物动态的刻画,已将满腔怅惘惜春之情寄寓其中。

三、四句陡转,诗人突然向亭前来往客人发问:你们之中,能有几人是在故园看花的呢?如此一问,立即使诗意升华到一个高度,从一般的惜春之情转向怀乡之情,并且是那样地诚挚,那样地浓郁。令人不觉要拍案叫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见残花感兴而作,亦是为抒发自己羁旅生涯之辛酸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徐熥简介

明代·徐熥的简介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

...〔► 徐熥的诗(4篇)

猜你喜欢

邮亭残花

明代徐熥

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

试问亭前来往客,几人花在故园看。


玉烛新·白海棠

清代顾太清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

五代李煜

樱桃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原文此处缺十二字)。彻晓纱窗下,待来君不知。


咏白海棠

清代曹雪芹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宋代苏轼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敷浅原见桃花

宋代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兰室五咏·其五

明代张羽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嘲桃

唐代李商隐

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

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天香·蜡梅

宋代吴文英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清代纳兰性德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