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萧衍的诗 > 玉芙蓉·喜雨

玉芙蓉·喜雨

[明代]:萧衍

村城井水干,远近河流断,近新来好雨连绵。田家接口薥秫饭,书馆充肠苜蓿盘。年成变,欢颜笑颜,到秋来纳稼满场园。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玉芙蓉·喜雨”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村里城里的井水都干了,远近的河流都断流了,最近来了连绵的好雨。农民可以吃上蜀米做的饭,读书人也可以吃苜蓿充饥。年成变好,大家都开心,到了秋天把庄稼收满场上。

地面开始有了积水,房檐下细细滴水,遍地桑麻长势喜人。消除灾难不需要千金价,只需要下场雨就能救活八口之家。荞麦大豆,都开了花,眼见着葫芦棚里结了一个金黄色的大瓜。

注释

玉芙蓉:曲牌名,属南曲。

薥(shǔ)秫(shú)饭:蜀米做的饭。

苜(mù)蓿(xu)盘: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紫花,可做饲料,嫩苗人可吃,俗称“金花菜”。

野水:指地上积水。

芃(péng)芃:草木茂盛的样子。

不数:无法计算。

赤金瓜:金黄色的大瓜。

“玉芙蓉·喜雨”鉴赏

创作背景

此曲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眼见久旱逢甘霖的农家景象,有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因此创作了此曲。

赏析

第一首小令着重写由旱而雨的转变给作者带来的畅快心情,一场雨水的到来让人们能够“欢颜笑颜”;第二首小令从“雨”本身的刻画来展现内心满满的喜悦,描写了雨后庄稼茂盛生长之景。全曲借景抒情,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

第一首,无尽等待之后雨水终于降临,绵绵连连地下着,冲刷着灰头土脸的村城,充盈着枯渴已久的水井,滋润着裸露龟裂的河床。作者望着及时好雨生发出幸福憧憬:田家能够吃到用高粱米煮的“薥秫饭”,书馆中清贫的生活也有了保证,耕读生活因为雨水的降临而显得更为安然自适。由己及人想得再远些罢,仿佛又已经看到秋天人们收完田间庄稼,带着欢颜笑语来到场园中纳稼,相互诉说着自家今年丰厚的年成。因为好雨带来的“年成变”让作者心间欢喜无限,而通过作者笔下欢快的联想又仿佛看到了农人们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真切感受到农家平凡但不平淡的安乐生活。

第二首,作者从“雨”本身的刻画来展现内心满满的喜悦,由景生情的生动描写更能传达作者昂扬快意的情绪。“初添野水涯”从视觉上写出雨水降临使得野水漫涨的开阔景象,着一“初”字生动地写出作者因为长久热切的期盼而对雨水降临之时的分外关注,含蓄地传达出等待雨水的焦急心绪以及喜雨初降的疏放快意。“细滴茅檐下”则能从听觉上感受到雨水顺着茅檐滴落发出滴滴答答的轻快雨声,用一“细”字既写出雨水的细密丰沛又写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同时将喜雨带来的快感渗透在曲句之中。“喜芃芃遍地桑麻”描写的是作者在雨中看到的可喜景象,用“芃芃”二字写出遍地桑麻在雨水的浇灌下生长茂盛的样子,直接用“喜”字强化雨中观望的欢快情绪,对于农人来说,及时雨能够带来的好收成比什么都值得高兴。前三句写雨景,景语句句含情,作者因喜雨而生发的“喜”的情绪溢于言表。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作者饱含深情地写出普通百姓靠天吃饭的真实心声,由此能够真切体会农人在遭受旱灾、濒临绝境之后突逢淋漓喜雨陡然畅快、喜不自胜的心情。作者在表述中将喜雨拟人化,使得喜雨具有了为百姓消灾救苦的观世音菩萨一般的慈悲胸怀,直剖心声式的叙写让喜雨具有了别样的生命情怀,更加突出作者对及时喜雨的盛赞和感激。

小令的末三句,写作者目睹好雨连绵,因为满心的喜悦生发出美好的想象:花开得热烈,瓜结得硕大。作者巧妙地将全曲的焦点收束在“葫芦棚”中一个耀眼的“赤金瓜”上,由点及面地遐想喜雨之后的一派丰收景象。此首小令描摹细致、想象鲜活,通过自然纯朴的语言,按照盼、看、听、想的内在思路,使难以言表的喜悦情绪在字句的锤炼、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中完全迸发出来,有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

综观两首小令,因为及时好雨而生发无尽喜悦,一方面展现了归隐田园的作者源于生活的真实内心感受,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具有悯农情怀的作者与农人息息相通的深层情感。语言清新活泼,情感强烈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及时好雨的赞美、感激和喜爱。

萧衍简介

明代·萧衍的简介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萧衍的诗(7篇)

猜你喜欢

浣花溪记

明代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渔父

宋代苏轼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渔父词二首·其一

元代赵孟頫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摸鱼儿·东洲桃浪潇湘小八景词之三

明代王夫之

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几许浮萍,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迢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坛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

唐代杜牧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舟行

明代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朝天子·西湖

元代徐再思

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老苏,老逋,杨柳堤梅开墓。


渔歌子·柳垂丝

五代李珣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题峰顶寺

唐代李白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过虎门

清代康有为

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斗事何存。

至今遗垒余残石,白浪如山过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