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sāo(ㄙㄠ)
⒈ 動亂,擾亂,不安定:騷亂。騷擾。騷動。
⒉ 憂愁:“離騷者,猶離憂也。”
⒊ 指中國屈原的《離騷》,後泛指詩文:騷體。騷人。騷客。風騷(①指《詩經》和《離騷》,代指古代詩歌或文化;②指婦女舉止輕佻)。
⒋ 舉止輕佻,作風下流:騷貨。
⒌ 同“臊”(sāo ㄙㄠ)。
騷字UNICODE编码U+9A37,10进制: 39479,UTF-32: 00009A37,UTF-8: E9 A8 B7。
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騷sǎo(ㄙㄠˇ)
⒈ 古通“掃”,盡其所有,掃數出動:“大王宜騷淮南之兵。”
騷【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搔。《玉篇》動也。《說文》擾也。《詩·大雅》徐方驛騷。《註》騷,擾動也。
又《說文》一曰摩馬。
又《揚子·方言》騷,蹇也。吳楚偏蹇曰騷。《註》蹇,跛行也。
又《玉篇》愁也。《正字通》屈原作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爲騷人。
又《禮·檀弓》喪事雖遽,不陵節,騷騷爾則野。《註》騷騷,急疾貌。
又騷殺,飄揚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駙承華之蒲梢,飛流蘇之騷殺。《註》流蘇,五采毛雜之,以爲馬飾,凡下垂者爲蘇。
又騷屑,凄凉也。《謝靈運詩》騷屑出穴風。《杜甫詩》平人固騷屑。《王安石詩》歸夢得蕭騷。《歐陽修詩》休把靑銅照雙鬢,君謨今已白刀騷。
又蒲騷,地名。《左傳·桓十一年》敗鄖師于蒲騷。《註》卽陽臺巫山,在今峽川。
又《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簫。義同。
又《正韻》蘇老切,音埽。《史記·李斯傳》竈上騷除。
又《黥布傳》大王宜騷淮南之兵。《註》言盡舉之如埽地也。與埽通。
又《集韻》《正韻》先到切,音燥。義同。
又古通尤韻。《張衡·思賦》行積冰之皚皚兮,淸泉沍而不流。寒風凄其永至兮,拂雲岫之騷騷。《文選註》音修。騷騷,風動貌。
騷【卷十】【馬部】
擾也。一曰摩馬。从馬蚤聲。穌遭切
(騷)摩馬也。各本摩馬上有擾也一曰四字。淺人所增也。今删正。人曰搔。馬曰騷。其意一也。摩馬如今人之刷馬。引伸之義爲騷動。大雅常武傳曰騷、動也是也。檀弓注曰。騷騷爾、大疾。若屈原列傳曰離騷者猶離憂也。此於騷古音與憂同部得之。騷本不訓憂。而擾動則生憂也。故曰猶。从馬。蚤聲。穌遭切。古音在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