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有关捐纳的社会舆论在甲午战争前后空前活跃,且逐渐形成“三论”并存、“停”论为主流的宏观态势。
2.在他面前的桌上,有一张捐官的引单,上面除了注明他捐纳的银两数量,还有祖宗五代的姓名籍贯,再有他本人的相貌特征的描述。
3.况官由众举而来,磊落光明,此捐纳者之婢膝奴颜声价百倍矣。
4.疏请禁司坊擅理词讼,奸徒包揽捐纳,牙行霸占货物,流娼歌舞饮宴,饬部议,定为令。
5.便召聚众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们说,你们要往犹大各城去,使以色列众人捐纳银子,每年可以修理你们神的殿。
6.捐纳也有其好处啊,雍正爷时期的3个模范总督,李卫是捐纳出身,鄂尔泰是祖宗余荫,田文镜是监生出身,竟没有一个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
7.霍天见他胸前补子上绣有一白鹇,知道是个从五品的官,比父亲捐纳的四品候补道员还低上两级,心里一宽,看来是没什么事情。
8.平民通过捐纳,即可获得做官的资格,等候铨选补缺,应卯候任,从而成为官僚队伍的候补者,得以跻身王朝社会中的特权阶层。
9.捐纳种种弊政,农民于缴纳额定的赋税以外,又加上一层军兵费的新负担。
10.自明景泰元年始,富家子弟捐纳财货于官府,以入国子监肆业,称为监生,可不经府州县学考试,直接参加省城或京城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