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和衷共济和衷共济的故事

和衷共济的成语故事


拼音hé zhōng gòng jì

基本解释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出处《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暂未找到成语和衷共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和衷共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秋高气和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人才济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莫衷一是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假公济私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患难与共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和风细雨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风和日丽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有目共睹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共商国是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共为唇齿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凤协鸾和
雅俗共赏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拨乱济危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材优干济《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政通人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鸾凤和鸣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心平气和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没衷一是郭沫若《盲肠炎 一个伟大的教训》:“就我见闻所及,论者的意见仍属没衷一是。”
礼之用,和为贵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家和万事兴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不共戴天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和平共处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无济于事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连枝共冢晋 干宝《搜神记》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和光同尘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和蔼可亲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和事老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烦和事老,装鬼戏催转踏谣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