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ōu dīng bá xiē
基本解释比喻解决疑难。丁,“钉”的古字。
出处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抽丁拔楔。”一本作“抽丁抽楔”。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丁不识 |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
一丁点儿 | 周作人《自己的文章》:“写文章也微微懂得一点苦甘冷暖,结果只有‘一丁点儿’的知。” |
一毛不拔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丁一卯二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
丁一确二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 |
丁公凿井 |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丁宁告戒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
丁宁周至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
丁是丁,卯是卯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3回:“我看你利害,明儿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别抱怨。” |
丁真楷草 |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八卷引张怀蠸《书断·中·妙品》:“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兄智楷亦工草,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楷草’。” |
上树拔梯 | 宋 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
不拔一毛 | 宋 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一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
不拔之志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不攻自拔 | 《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
不知丁董 | 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
不能自拔 |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不识一丁 |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
举鼎拔山 |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
人丁兴旺 | 欧阳山《苦斗》:“周家原本是人丁兴旺的,这会儿死的死,逃的逃,嫁的嫁,出门的出门,坐牢的坐牢。” |
付之丙丁 | 《吕氏春秋·孟夏纪》:“其日丙丁。” |
倚天拔地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至杜陵,负其倚天拔地之材,更欲驾《风》、《骚》而上之,则有所不能。” |
克丁克卯 | 刘心武《醒来吧!弟弟》:“当个铁面无私,克丁克卯的检查员。” |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出类拔群 | 《梁书·刘显传》:“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 |
出类拔萃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出群拔萃 | 唐·韩愈《与崔群书》:“诚知足下出群拔萃,无谓仆何从而得之也。” |
刮骨抽筋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四:“清室二百七十余年间的统治在官场中已经凝集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贪婪恶习。一般的官府均以贪赃枉法为能,在上的鬻爵收贿,在下的刮骨抽筋。‘官官相卫’,让你受苦的民间硬是呼天无路,吁地无门。” |
剑拔弩张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