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íng gōng dà bǐ名公大笔名家的大手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wǎng dān xū míng枉担虚名枉:徒然。白白占有名位,形同虚设;空有其名并无实际内容。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现在这两位姨娘,也是枉担虚名的。”
xiá ěr zhī míng遐迩知名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时福为中丞所宠异,故遐迩皆知其名。”
lì rě míng qiān利惹名牵亦作“利绾名牵”。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元·张歌《湘妃怨·乐闲》曲:“想当年,利惹名牵。”
gōng míng lì lù功名利禄名利地位。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gū míng yào yù沽名要誉犹沽名钓誉。《朱子语类》卷四二:“子张问闻与达一章,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闻是沽名要誉底。”
míng shū jǐn zhóu名书锦轴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míng qīng jù gōng名卿巨公有名声的权贵。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
chuí míng zhú bó垂名竹帛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gè sè gè yàng各色名样色:种类。各种类别,各种式样。
qīng shǐ chuán míng青史传名青史:史书。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yàn tǎ tí míng雁塔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shí zhì míng guī实至名归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míng yáng sì hǎi名扬四海四海:指全国各地。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dùn míng gǎi zuò遁名改作窜改物名,改变作品。
míng xiǎn tiān xià名显天下形容名声极大。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ěr míng diào lù饵名钓禄饵:引诱;钓:诱取;禄:官吏的俸禄。指谋取官位和俸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因平素深恶,说这原非圣贤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奥,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hè hè shēng míng赫赫声名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唐·张籍《送白宾客分司东都》:“赫赫声名三十春,高情人独出尘埃。”
míng chuí bǎi shì名垂百世垂:流传下去。好名声流传后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gōng chéng míng jiù功成名就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chòu míng yuǎn yáng臭名远扬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gū míng yāo yù沽名邀誉沽:通“酤”,买;邀:求得。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清史稿·迈柱传》:“若此税不当收,潢当请豁免,何得以公指代完,沽名邀誉?”
gōng míng cèng dēng功名蹭蹬功名:指科举考中做官;蹭蹬:失势难进的样子。指应试屡遭挫折。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6回:“谁知这样一个好人,偏偏教他功名蹭蹬!”
yǐn míng mái xìng隐名埋姓同“隐姓埋名”。元·李爱山《寿阳曲·厌纷》曲:“离京邑,出凤城,山林中隐名埋姓。”
shǔ jì hǔ míng鼠技虎名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雪涛小说》:“夫至于挟鼠技,冒虎名,立民上者皆鼠辈。”
xún míng hé shí循名核实犹言循名责实。明·张居正《答浙江吴巡抚》:“明主在上,方翕受敷施,循名核实,以兴太平之治。”
jiǎ míng tuō xìng假名托姓冒充别人姓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3回:“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索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zhòng wàng gāo míng重望高名拥有崇高的名望。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chòu míng zhāo zhāng臭名昭彰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章:“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dǒu fāng míng shì斗方名士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huò shì dào míng惑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汉 徐幹《中论 考伪》:“于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
wú míng yīng xióng无名英雄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英雄人物。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诚以他日救此一方民者,必当赖将来无名之英雄也。”
míng wǒ gù dāng名我固当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míng liú jù zǐ名流巨子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不是变成百万富翁,就是当上名流巨子。”
bù míng yī qián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huá shì qǔ míng哗世取名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tú yōng xū míng徒拥虚名见“徒有虚名”。高阳《慈禧全传》:“兵部徒拥虚名,拟正名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而海军部暂隶焉。”
gèng míng gǎi xìng更名改姓见“变名易姓”。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诈传着阿妈将令,着存孝更名改姓,调唆的父亲生嗔,要了头也是干净。”
tān míng zhú lì贪名逐利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亦作“贪名图利”。明·高明《琵琶记·旌表》:“老夫当初也只道你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还家。”
zūn xìng dà míng尊姓大名“姓名”的尊称。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míng shí nán fù名实难副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qiú míng duó lì求名夺利追求名誉,争夺财利。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求名夺利夸得意,胜似状元及第。”
yī jǔ chéng míng一举成名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shēng míng hè yì声名赫奕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声显赫。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夫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zhī míng dāng shì知名当世知名:著名、有名。在当代很著名。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皆有功德,知名当世。”
gù míng sī yì顾名思义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xún míng hé shí循名覈实犹言循名责实。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qiǎo lì míng mù巧立名目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gān míng cǎi yù干名采誉干:求;采:取。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名誉。东汉 班固《汉书 终军传》:“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dǐ lì míng xíng砥砺名行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曰:“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
míng dé zhòng wàng名德重望犹德高望重。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wō míng wēi lì蜗名微利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wú míng xiǎo zú无名小卒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míng bù xū xíng名不虚行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cè míng wěi zhì策名委质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
qiǎo zuò míng mù巧作名目巧立名目。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正与添钱无异,虽巧作名目,其实一般。”
rè zhōng míng lì热中名利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xiǎn qīn yáng míng显亲扬名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dǐng dǐng yǒu míng鼎鼎有名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宋 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tú yǒu qí míng徒有其名光有它的名。指有名无实。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实际的名声。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
wō jiǎo xū míng蜗角虚名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宋 苏轼《满庭芳 或注警悟》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jiǔ fù shèng míng久负盛名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hè hè zhī míng赫赫之名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晋·陈寿《三国志·傅叚传》:“故当时无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jiǔ wén dà míng久闻大名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wán míng quán jié完名全节谓名节得以保全。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若是同年生并时长,在旁边听得,阻拦拉住,不但巫娘子完名全节,就是赵尼姑也保全身躯。”
gǎi xìng gēng míng改姓更名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明 无名氏《闹铜台》楔子:“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
gǎi míng yì xìng改名易姓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
měi qí míng yuē美其名曰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鲁迅《藤野先生》:“美其名曰‘富士山’。”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名山胜水见“名山胜川”。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jí gōng jìn míng急功近名急于求成,贪图虚名。《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
zhōng wài chí míng中外驰名驰名:名声远扬。名声传遍了国内外。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tí míng dào xìng提名道姓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míng cóng zhǔ rén名从主人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榖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dà míng dǐng dǐng大名鼎鼎鼎鼎:声威盛大的样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wō míng yíng lì蜗名蝇利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金·刘志渊《行香子·李会首问道》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qīng shǐ liú míng青史留名青史:史书。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元 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
qí huā míng huì奇花名卉指稀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东西。明·冯惟敏《桂枝香·赠人》:“月中丹桂,天花香细,熬尽了万紫千红,占断了奇花名卉。”
biàn míng yì xìng变名易姓改换了原来的姓名。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zōng hé míng shí综核名实综:综合;核:考核;名:名声;实:实绩。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gū míng mài zhí沽名卖直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gōng chéng míng lì功成名立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chí míng tiān xià驰名天下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míng bù xū chuán名不虚传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qī shì dào míng欺世盗名欺:欺骗;世人:指当时的人。欺骗世人;窃取名誉。荀况《荀子 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
míng mén jiù zú名门旧族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个人就是当初老相公借银子的刘员外,他是名门旧族,现有百万家财。”
wú míng niè huǒ无名孽火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míng gōng jù rén名公钜人见“名公巨人”。
chéng míng chéng jiā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易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huī jié bài míng隳节败名隳:毁坏。节:气节。指毁掉、败坏自己的气节和名誉。
dǐng míng tì shēn顶名替身犹言顶名冒姓。《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shēn fèi míng liè身废名裂见“身败名裂”。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wō lì yíng míng蜗利蝇名蜗牛角样的小利;苍蝇头般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金·王丹桂《春从天上来·赠首阳山李志朴》词:“既悟尘缘,罢爱海恩山,蜗利蝇名。”
gāo míng shàng xìng高名上姓高:敬辞。询问人姓名的客气用语。
gāo xìng dà míng高姓大名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同“高名大姓”。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宋江、花荣慌忙下马,扶起那两位壮士道:‘且请问二位壮士高姓大名?’”
yì míng tóng shí异名同实名称不同,实质一样。《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jīn míng jì néng矜名嫉能矜:夸耀;嫉:嫉妒。夸耀自己的名声而嫉妒贤能。汉 崔寔《政论》:“其达者或矜名嫉能,耻善策不从己出,则舞笔奋辞,以破其义。”
lì shēn yáng míng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míng gōng jù rén名公巨人亦作“名公钜人”。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唐·韩愈《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