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iǎo ruò hé hàn邈若河汉 | 形容奇异怪诞之极。 | 明·可观道人《<新列国志>序》:“墨憨氏补辑《新平妖传》,奇奇怪怪,邈若河汉,海内惊为异书。” |
lǎng ruò liè méi朗若列眉 | 朗:明亮;列眉:明白。形容非常明白。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吾信汝也,犹列眉也。” |
sī ruò yǒng quán思若涌泉 |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强记冶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
shì ruò ér xì视若儿戏 | 见“视同儿戏”。 | 西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wéi huǐ fú cuī,wéi shé ruò hé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shèn zhōng ruò shǐ慎终若始 | 慎:谨慎。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 |
kǒu yōng ruò chuān口壅若川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 |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
gǒu zhì bù ruò狗彘不若 | 连猪狗都不如。比喻品行十分恶劣。彘:猪。 | 荀况《荀子 荣辱》:“人也,下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
piān ruò jīn hóng翩若惊鸿 | 翩:轻快;轻盈。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qū zhī ruò wù趋之若骛 | 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
zhǐ huī ruò dìng指挥若定 |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pàn ruò hóng gōu判若鸿沟 |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
ruò chū yī zhé若出一辙 | 辙:车辙。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 | 宋·岳珂《桯史·汤岐公罢相》:“盖其相两朝,再罢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辙,可笑如此。” |
qū zhī ruò wù趋之若鹜 | 趋:奔赴;旧附快走。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
zhòng ruò qiū shān重若丘山 | 丘:通“巨”,大;丘山:大山。重得像大山。比喻极其严重。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若丘山。” |
zhāo rán ruò jiē昭然若揭 |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liǎo ruò zhǐ zhǎng了若指掌 |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
tài rán zì ruò泰然自若 |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xí guàn ruò zì rán习惯若自然 | 惯:同“贯”;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
xí ruò zì rán习若自然 | 若:像。习惯了就像很自然的事。 |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
xū huái ruò gǔ虚怀若谷 |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 先秦 李耳《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
tán xiào zì ruò谈笑自若 | 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自若:跟平常一样。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甘宁传》:“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
cóng shàn ruò liú从善若流 | 见“从善如流”。 |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fēng yǔ shí ruò风雨时若 |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
tǎn rán zì ruò坦然自若 | 态度安详,一如常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
dòng ruò guān huǒ洞若观火 |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
mù ruò xuán zhū目若悬珠 |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
xī mò ruò jīn惜墨若金 | 惜:爱惜。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清·张岱《又枯木竹石臂阁铭》:“运笔如铁,惜墨若金。” |
niú mǎ bù ruò牛马不若 | 若;如。不如牛和马。形容极其劳苦。 | 明·袁宏道《锦帆集·沈广乘》:“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
xuán ruò rì yuè悬若日月 | 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氏绝笔之本,悬若日月焉,方之五臣,犹虎狗、凤鸡耳!” |
jiào ruò huà yī较若画一 | 谓明确一致。 |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
qiú xián ruò kě求贤若渴 | 贤:有才能的人。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 | 《隋书 韦世康传》:“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
chǒng rǔ ruò jīng宠辱若惊 |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 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jīng xǐ ruò kuáng惊喜若狂 | 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
bèi chǒng ruò jīng被宠若惊 |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
jiàn shàn ruò jīng见善若惊 | 善:善良,美好;惊:震动。看见好人好事就会受到震动。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3回:“忠果正直,心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如仇。” |
wén chǒng ruò jīng闻宠若惊 | 犹言受宠若惊。 | 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受宠若惊 | 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隋书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
huǎng rán ruò shī恍然若失 |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
wǎng ruò yǒu shī惘若有失 | 惘:失意。神情颓丧,好像失去所爱所恋的样子。 |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精散思越,惘若有失,非敢羡宠光之休。” |
huān ruò píng shēng欢若平生 | 平生:平素;平时。像平素久已相交一样地欢乐。 | 清 张元赓《张氏卮言 陈友石》:“即邀至船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
piāo rán ruò xiān飘然若仙 | 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 |
shēn cáng ruò xū深藏若虚 | 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làn ruò pī jǐn烂若披锦 | 形容文辞华丽。 |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làn ruò shū jǐn烂若舒锦 | 见“烂若披锦”。 | 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谢潉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 |
jì ruò wú rén寂若无人 | 寂:寂静。寂静得就像没有人一样。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笺本·德行下》:“傅茂远泊然静处,不妄交游民,袁司徒第经其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得非名贤。’” |
cóng è ruò bēng从恶若崩 | 见“从恶如崩”。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chā ruò tiān yuān差若天渊 | 差:不同;天渊:天和深渊。比喻差别极大。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八章:“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
sī ruò quán yǒng思若泉涌 |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 宋·王禹偁《谢赐御制月诗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精心六义,思若泉涌,锐意万机,居多暇曰。” |
dà yǒng ruò qiè大勇若怯 |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
dà zhí ruò qū大直若屈 |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
shào chéng ruò xìng少成若性 | 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 |
ruò cún ruò wáng若存若亡 |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
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止谤莫若自修 | 止:停止,平息;谤:指责。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 《新唐书·魏谟传》:“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liáo ruò chén xīng寥若晨星 | 寥:稀少或疏少;若:像。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 | 唐 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
zhì ruò wǎng wén置若罔闻 | 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
ruò wú qí shì若无其事 | 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 《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
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
kuàng ruò fā méng旷若发蒙 | 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 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闲者此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 |
jìn dào ruò quán进道若蜷 | 见“进道若退”。 | |
yǐn ruò dí guó隐若敌国 |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
xiàng ruò ér tàn向若而叹 |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chén gù zì ruò沉痼自若 |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习俗或嗜好没有改变。 | 《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
kǒu ruò xuán hé口若悬河 |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zhōng shǐ ruò yī终始若一 | 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 《荀子 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一,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 |
shén tài zì ruò神态自若 | 神态:神情态度;自若:不拘束,不变常态。精神态度自如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所以并不觉得失望,神态自若地问道:‘你们杭州的房子是怎样的格局?’” |
qīn ruò shǒu zú亲若手足 |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 《金史·谢库德》:“欢都、冶诃及劾者、拔达、盆纳五人者,不离左右,亲若手足,元勋之最著者也。” |
shén qì zì ruò神气自若 | 自若:如常。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晋书·庾亮传》:“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
ruò hé fú jié若合符节 | 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 《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shén sè zì ruò神色自若 |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
ruò yǐn ruò xiàn若隐若现 | 好像隐没了;又好像现出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 唐 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有福而长今。” |
guī zhī ruò shuǐ归之若水 |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
zūn yán ruò shén尊严若神 | 庄重严肃得像神明一样。形容态度十分庄重严肃。 | 东汉·班固《汉书·成帝纪赞》:“临朝渊嘿,尊严若神。” |
bù jué ruò xiàn不绝若线 |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 《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
hào ruò yān hǎi浩若烟海 | 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 | 宋·晁补之《北渚亭赋》:“其下陂湖汗漫,葭芦无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众物居之,浩若烟海。” |
chàng rán ruò shī怅然若失 |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xī tì ruò lì夕惕若厉 | 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 《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yìn léi shòu ruò印累绶若 |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 东汉 班固《汉书 佞幸传 石显》:“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
ruò shè yuān shuǐ若涉渊水 | 比喻处境艰险。 | 《书 大诰》:“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腾攸济。” |
bǐng ruò guān huǒ炳若观火 |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
pàn ruò shuǐ huǒ判若水火 |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
càn ruò fán xīng灿若繁星 | 灿:灿烂。繁:众多。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 | |
bǐng ruò rì xīng炳若日星 | 光明如同日月星辰。同“炳如日星 | 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文正公、文忠公、师鲁,皆第一流人,名书国史,炳若日星,初不假于称赞。” |
pàn ruò hēi bái判若黑白 | 判:区别。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形容界限分明。 | 清·方苞《书祭裴太常文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
qì ruò jīn lán契若金兰 |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 |
yàn rú táo lǐ,lǐn ruò bīng shuāng艳如桃李,凛若冰霜 | 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
yàn ruò táo lǐ,lěng ruò bīng shuāng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 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 清 伤时子《苍鹰击 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 |
bèi ruò máng cì背若芒刺 | 犹言芒刺在背。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
jìn ruò hán chán噤若寒蝉 |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zì ruò tú yā字若涂鸦 | 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比喻书法拙劣、幼稚。 | 唐·卢全《示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
lǐn ruò qiū shuāng凛若秋霜 | 同“凛若冰霜”。 | 唐·刘知畿《史通·杂说上》:“谈恩惠是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 |
jìng ruò chǔ zǐ,dòng ruò tuō tù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 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 孙武《孙子 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
shì ruò tuō tù势若脱兔 | 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 唐·陆龟蒙《杂讽》诗:“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 |
dāi ruò mù jī呆若木鸡 | 愣着不动;像只木头鸡。形容人痴或因惊恐而发愣的神态。 |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
gōng ruò qiū shān功若丘山 |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 |
xíng ruò gǒu zhì行若狗彘 | 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 西汉 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
ruò luǎn tóu shí若卵投石 | 比喻不自量力,必遭失败。同“以卵击石”。 | 《汉书 刑法志》:“以桀诈尧,若卵投石,夫何幸之有!” |
chǔn ruò mù jī蠢若木鸡 | 形容神貌呆笨。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