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ī bù xiá shí饥不暇食 |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 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明人不作暗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9回:“这伙计既到上海之后,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他其中怕别有因由。而且明人不作暗事。” |
hù shū bù lóu户枢不蝼 | 见“户枢不蠹”。 |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唐·马总《意林》卷二引作“户枢不蠹”。 |
zhī wú bù jìn知无不尽 |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尽说的。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 《魏书·李冲传》:“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 |
bù shàng bù xià不上不下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shí bù kě féng时不可逢 | 逢:遭遇,遇见。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 | 《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
bù yuè léi chí yī bù不越雷池一步 |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不敢越过界限,形容拘谨。 | 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 |
mí ér bù fǎn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
bù jué yú ěr不绝于耳 |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
wú jiān bù xiàn无坚不陷 | 见“无坚不摧”。 | 三国·魏·曹操《表称乐进于禁张辽》:“每临战攻,常为率督,奋强突围,无坚不陷。” |
zhèng jiàn bù huì正谏不讳 | 正谏:正言劝谏。指正言劝谏,毫不隐讳。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人曰:‘寡人……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
bù kě bì miǎn不可避免 | 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矛盾论》:“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 |
zhí fǎ bù ē执法不阿 |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 |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一动不如一静 |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
jīn gōng bù lì矜功不立 | 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 | 《战国策 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虫不可以语冰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tiě bǎn bù yì铁板不易 | 易:变易,更改。像铁板那样不能改变。形容不变的,不可更改的。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所谓‘臧谷亡羊’,其亡必多。这是铁板不易的话。” |
zhèng lìng bù yī政令不一 |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
tián bù zhī kuì恬不知愧 | 见“恬不知耻”。 |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
fú làng bù jīng浮浪不经 | 浮浪:行为轻薄放荡;不经:不守礼法规则。形容行为放纵任性,不受约束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 |
rì yuè bù jū日月不居 | 形容时光流逝。 | 《北史·隋纪·炀帝》:“日月不居,倏经三纪。” |
fēng bù míng tiáo风不鸣条 |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 |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一客不犯二主 |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jiǎn bù zhòng lǐ俭不中礼 |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 《诗经 唐风 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
bù wàng gù jiù不忘故旧 | 故旧:旧交、旧友。不忘记老朋友。 |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多谢大王不忘故旧。” |
zhāo xī bù juàn朝夕不倦 | 朝:早晨。早晚都不懈怠。形容勤奋努力,孜孜不倦。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 |
bù rǎn yī chén不染一尘 |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
jūn zǐ bù duó rén zhī hào君子不夺人之好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好:喜爱。道德高尚的人不夺取人家喜爱的东西。 |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
guī jiǎo bù lù圭角不露 | 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 《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 | 指忠言直谏之路。 | 《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远水不解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知二五而不知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chī zhuó bù jìn吃着不尽 | 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发解,及南省程试,皆为首冠。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着不尽。’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
bù shèng qí fán不胜其烦 | 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
bù dào wū jiāng bù jìn tóu不到乌江不尽头 | 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政如下棋的较胜争强,眼红喉急,分明似孙庞斗智,赌个你死我活,又如刘项争天下,不到乌江不尽头。” |
mò chǐ bù wàng没齿不忘 | 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 汉 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
nǐ bù yú lún拟不于伦 | 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yì bù shè sù弋不射宿 | 弋:射鸟。箭不射已经归巢睡眠的鸟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bù biàn shū mài不辩菽麦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
bù biàn shū mài不辨菽麦 |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
diē dàng bù jū跌荡不拘 | 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同“跌宕不羁”。 | 明 袁黄、王世贞《纲鉴合编 宋纪 武帝》:“八月,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僧达幼聪警能文,而跌荡不拘。” |
hùn dùn bù fēn混沌不分 |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
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孔子家语 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
guò mù bù wàng过目不忘 |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形容记忆力强;也形容给人的印象深刻。 | 《晋书 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hé zì bù shí纥字不识 | 识:认识。指人不识字。 | 《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汝纥字不识耶!” |
bù xué wú shí不学无识 |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 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
yán bù dá yì言不达意 |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
bù chén zhī xīn不臣之心 |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
diāo bù zú,gǒu wěi xù貂不足,狗尾续 | ①指授官太滥。②指美中不足或以次充好。 | 《文选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华貂深不足之叹”唐 李善注:“赵王伦篡位,时侍中、常侍九十七人,每朝,小人满庭,貂蝉半坐,时人谣曰:‘貂不足,狗尾续。’” |
qiǎo rán bù lè愀然不乐 | 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 | 《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
cù bù jí fáng猝不及防 |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既不炳烛,又不扬声,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
bù lù shén sè不露神色 | 神色:态度,神情。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以防别人觉察 | 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
gǎn bù wéi mìng敢不唯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 | 《宋史·李万超传》:“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非止逃生,我足建勋,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 |
hóng dà bù jīng闳大不经 | 博大而不寻常。闳:宏大。经:寻常。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
lí bù xù wěi嫠不恤纬 | 寡妇不怕织得少,而怕亡国之祸。旧时比喻忧国忘家。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
bù jiā sī suǒ不加思索 |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5回:“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只见不加思索,援笔立就,呈上。” |
kuà zhě bù xíng跨者不行 | 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tāo tāo bù jié滔滔不竭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
tāo tāo bù jìn滔滔不尽 | 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同“滔滔不竭”。 | 《清史稿 傅山传》:“与客谈中州文献,滔滔不尽。” |
chī liáng bù guǎn shì吃粮不管事 | 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这些忘八羔子,一个都不在家!他们成年家吃粮不管事。” |
bù liǎo ér liǎo不了而了 | 犹不了了之。 | 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
shù ér bù zuò述而不作 | 只是阐明前人的成说;自己并无创新之见。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héng tǎng bù jī跅弢不羁 | 见“跅弛不羁”。 | |
zhà shé bù xià咋舌不下 |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从族乎?” |
fàng zòng bù jū放纵不拘 | 见“放纵不羁”。 | 《汉书·游侠传·陈遵》:“竦博学通达,以谦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 |
chǐ chǐ bù xiū侈侈不休 |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 沙汀《闯关》:“左嘉很快就把问题拉在自己身上去了,侈侈不休的辩解起来,直到好一阵才把话头牵开。” |
háo bù hán hú毫不含糊 | 态度明确坚定。 |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
zhì zhī bù wèn置之不问 |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圣上置之不问。” |
bù mù zhī dì不牧之地 |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xí wú bù jīng习无不精 | 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
sǐ le zhāng tú fū,bù chī hùn máo zhū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 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 |
bù zhì bāo biǎn不置褒贬 |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
chén mò bù yǔ沉默不语 | 指一言不发。 | 沈从文《沅陵的人》:“这是一群默默无闻沉默不语真正的战士!” |
qǔ bù lí kǒu曲不离口 | 意谓曲子要天天唱,才会熟练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 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yǒng zhì bù wàng永志不忘 | 永远记住,不遗忘。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sān bù niù liù三不拗六 | 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自古道三不拗六,他每都是城狐社鼠,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 |
wěi mǐ bù zhèn萎靡不振 |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
mián yán bù jué绵延不绝 | 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续不断的样子。 | 巴金《怀念·悼范兄》:“我知道生命无处不在,我知道生命绵延不绝。” |
yī bù yè dì衣不曳地 | 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生活俭朴。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童仆,使人问乃知其夫人。” |
jūn zǐ jiāo jué,bù chū è shēng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交:交情;恶声:伤害诋毁的话。有道德的人即使绝交也不互相诋毁 |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shí bù lèi wèi食不累味 | 同“食不二味”。 | 《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
shí bù jiān wèi食不兼味 | 见“食不二味”。 | 《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
bǎi shì bù yì百世不易 | 千秋万代永不改变。 | 《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
wù bù qù shàn恶不去善 | 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
guò yì bù qù过意不去 | 心里感到不安。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那妇人顿羹顿饭,欢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过意不去。” |
dǔ zhì bù juàn笃志不倦 | 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 《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
bù jiě zhī yuán不解之缘 | 解:解散。不可分开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
shén zhì bù qīng神智不清 | 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他遍体鳞伤,呼吸微弱,神智不清,不吃不喝,只等着死了!” |
xiǎo xiǎo bù yán小小不言 |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彼此顾交情,留个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
sǔn yǒu yú bǔ bù zú损有余补不足 | 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 | 《汉书 食货志上》:“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 |
fēn háo bù chā分毫不差 | 分毫:形容很少的数量,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差:差错。没有一点儿差错。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将所报伤处,将卷对看,分毫不差。” |
bù qī dì xià不欺地下 |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 |
zì jiù bù xiá自救不暇 | 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 唐 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 |
jiù jí bù jiù qióng救急不救穷 | 救:帮助。帮助危急的但不帮助贫穷的。 | 余华《活着》:“俗话说是救急不救穷,我啊,只能救你的急,不会救你的穷。” |
piàn jiǎ bù huí片甲不回 |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 《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
jiàn nì bù jiù见溺不救 | 犹言见死不救。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然僻居于山薮接珍,豺狼所皋,若固相拒,是见溺不救也。” |
bù sù zhī kè不速之客 |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bù cè zhī zuì不测之罪 | 指大罪,死罪。 |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