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wú bǔ yú shì无补于世世:时代。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宋·苏舜钦《上杜侍郎启》:“至于谐言短韵,无补于世,不当于齿牙间,使人传言。”
sè yú yán lùn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zhǐ yú zhì shàn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yù bīng yú nóng寓兵于农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yì yú yán biǎo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kuī yú yī kuì亏于一篑亏:缺,欠;篑:装土的竹筐。积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成功《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xīn xì yú fā心细于发见“心细如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还心细于发。”
qiè qiè yú xīn切切于心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tuō yú kōng yán托于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cuò xīn yú huǒ厝薪于火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dú yì yú rén独异于人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fǔ yǎng yú rén俯仰于人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平生诗文甚多,不能俯仰于人,故能不显云。”
bài yú chuí chéng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chū yú yì biǎo出于意表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唐·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zhuān měi yú qián专美于前专美:独享美名。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wèn dào yú máng问道于盲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zhì yú sǐ dì置于死地置:安放;死地:无处可走的地方。把对方置于灭亡的境地。比喻彻底击败对方。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yù rǔ yú chéng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宋·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
zì tóu yú dì自投于地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gōng yú xīn jì工于心计工:擅长。擅长用心谋划。钱钟书《围城》:“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
yǒu yào yú shí有要于时对当时有需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pí yú bēn mìng疲于奔命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míng yú zhì luàn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hé zhì yú cǐ何至于此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qīng chū yú lán青出于蓝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qiú mǎ yú táng shì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苏曼殊《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于唐市。”
pí yú gōng mìng疲于供命疲:疲乏,劳累。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邑人疲于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yú jīn wéi liè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鲁迅《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gěng gěng yú huái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shòu bǐng yú rén授柄于人犹言授人以柄。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哀莫大于心死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皇于飞见“凤凰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zhù yú zhú bó著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hóng jiàn yú gàn鸿渐于干《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qíng jiàn yú sè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qiān jīn zhī dī,kuì yú yǐ rǎng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乃举国家之事,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岂非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哉?”
zhe yú zhú bó着于竹帛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亦作“着乎竹帛”、“着之竹帛”。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fāng cùn zhī mù,gāo yú cén lóu方寸之木,高于岑楼方寸:比喻小;岑:尖顶高楼。一寸高的方木放在高楼的尖顶上其高度高于高楼。比喻类比不当。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róng yú yī lú熔于一炉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bù ān yú wèi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qī niǎo yú quán栖鸟于泉栖:栖息。让鸟栖息在水里。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南史·吴庆之传》:“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
qiān jīn zhī zǐ,bù sǐ yú shì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yì yú kōng yán讬于空言见“讬之空言”。
yí huò yú rén移祸于人把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1回:“移祸于人,此井又是官井,真真的这个囚徒行事古怪!”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qiú dào yú máng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yù biǎn yú bāo寓贬于褒寓:寄托。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
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kē zhèng měng yú hǔ苛政猛于虎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政治;包括政令、赋税等。反动统治的苛刻的政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qiú guò yú gòng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qīng yú hóng máo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yán yú lǜ jǐ严于律已律:约束。严格要求自己。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zì bǐ yú jīn自比于金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xuè jìn yú nüè谑近于虐谑:开玩笑;虐:侵害,伤害。开玩笑近于伤害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这番比喻虽谑近于虐,却非深知此中甘苦者道不出来。”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sǐ yú fēi mìng死于非命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吐珠于泽,谁能不含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móu mò nán yú zhōu mì谋莫难于周密谋:计谋。谋划最难的地方在于周到严密。《鬼谷子·摩篇》:“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xún yú chú ráo询于刍荛与樵夫商议事情,意谓不耻下问。《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lǐ bù yú lún儗不于伦见“儗非其伦”。朱自清《<燕知草>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wú tiān yú shàng,wú dì yú xià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qǔ xìn yú rén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xǐ jiàn yú sè喜见于色同“喜形于色”。《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míng yú qiáo mù鸣于乔木《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dìng yú yī zūn定于一尊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xīn guì yú guì薪贵于桂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fèng huáng yú fēi凤凰于飞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于飞,刿刿其羽。”
mín bǎo yú xìn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zhī zǐ yú guī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jià huò yú rén嫁祸于人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yǒng yú zì zé勇于自责敢于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
yú xīn hé rěn于心何忍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xiàn yú léi xiè陷于缧绁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chū yú shuǐ huǒ,dēng zhī rèn xí出于水火,登之衽席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mǐn yú shì,shèn yú yán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 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gē yú sī,kū yú sī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zuò yú tú tàn坐于涂炭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兄弟阋于墙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cáng qiǎo yú zhuō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jí yú qiú chéng急于求成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gōng zhū yú shì公诸于世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bīng hán yú shuǐ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润国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wú jì yú shì无济于事济:有益。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不解决问题。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wēi yú lèi luǎn危于累卵比垒起的蛋还危险。喻极其危险。《战国策·秦策四》:“当是时,魏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从谋。”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后汉书·申屠刚传》:“国家危弱,奸谋不禁;六极之效,危于累卵。”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tuī zhōu yú lù推舟于陆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