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xīn suì cháng duàn心碎肠断 | 形容极度悲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8回:“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 | 
| chū sǐ duàn wáng出死断亡 | 谓效死捐生。 | 《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 
| duàn shǒu xù yù断手续玉 | 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 《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德迫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祸。” | 
| ǒu duàn sī bù duàn藕断丝不断 | 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 |  | 
| shé shì duàn wàn蛇螫断腕 | 螫:蜂、蝎等刺人。比喻小害能坏大事。 | 清·钱谦益《向言下》:“蛇螫断腕,蛇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 |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 duàn huáng jué gǎng断潢绝港 | 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元·贡师泰《玩斋集·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虽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断潢绝港,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 | 
| shā fá jué duàn杀伐决断 | 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若说料理不开,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 
| duàn gěng fēi péng断梗飞蓬 | 见“断梗飘蓬”。 | 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 
| fáng móu dù duàn房谋杜断 |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 
| duàn rán cuò shī断然措施 | 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 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 
| yōu róu guǎ duàn优柔寡断 | 优柔:迟疑不决;寡:少;断:决断。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决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 duàn yàn gū hóng断雁孤鸿 |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 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 
| duàn wú cǐ lǐ断无此理 |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 
| duàn gěng piāo píng断梗飘萍 | 见“断梗浮萍”。 | 明·梅鼎祚《玉合记·祝发》:“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 
| yì chén duàn yāng逸尘断鞅 | 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 | 唐许尧佐《柳氏传》:“[许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 
| duàn zhǐ yú mò断纸馀墨 |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 《宣和书·詹鸾》:“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 
| dù duàn fáng móu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 |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 
| dú xíng dú duàn独行独断 | 同“独断独行”。 | 郭希仁《从戎纪略》:“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四标’字样,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调遣布置,独行独断。” | 
| ēn duàn yì jué思断义绝 | 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 yōu róu shī duàn优柔失断 | 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 xuán duàn shì fēi悬断是非 | 悬断:凭空推断。凭空推断是与非、对与错。 | 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吾性呆滞,多所未甚喻,安敢悬断是且非耶?” | 
| gē xí duàn jiāo割席断交 | 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 yí biān duàn jiǎn遗编断简 | 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 | 宋·吕大临《〈考古图〉后记》:“虽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书残,不复想见先王之绪余。” | 
| yú chén hóng duàn鱼沉鸿断 | 同“鱼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 
| yōu yóu bù duàn优游不断 | 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 
| róu nuò guǎ duàn柔懦寡断 | 指软弱面不果断。 | 语出《韩非子 亡徵》:“缓心面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 
| duàn jiǎn yí biān断简遗编 | 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指残缺不全的古籍。 | 唐 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义绝 | 恩爱情义完全断绝。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绝断没有接续。多指夫妻或亲属之间感情破裂。 | 元 马致远《马丹阳》:“咱两个恩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当:应当,应该;断:决断。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 
| duàn gěng fú píng断梗浮萍 | 比喻漂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 
| mián mián bù duàn绵绵不断 |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 
| duàn fā wén shēn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 |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 
| yì duàn ēn jué意断恩绝 | 情义和恩情断绝 |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做儿的会做儿,做夜的会做爷,子父每无一个差迟,生各札的意断恩绝。” | 
|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 
| fēn chāi duàn dài分钗断带 |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 
| duàn yǔ jué lín断羽绝鳞 |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 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 
| mèng duàn hún xiāo梦断魂消 | 在梦中也思念,思想上不得平静。 | 明·高濂《玉簪记·擢第》:“满目新红惊树杪,莺啼处梦断魂消。” | 
| cán biān duàn jiǎn残编断简 |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 | 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 
| chóu cháng cùn duàn愁肠寸断 | 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 | 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 
| duàn jiǎn cán biān断简残编 | 断、残:不完整的;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木片;编:细长皮条;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尤指古代的书籍。 | 宋 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 | 
| lín jī néng duàn临机能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北史·樊子盖传论》:“子盖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 zhǔ guān yì duàn主观臆断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 
| yī bǐ gōu duàn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 lín jī lì duàn临机立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 yīn róng qī duàn音容凄断 | 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 | 唐·戴君孚《广异记·阎陟》:“后一日,梦女来别,音容凄断,曰:‘已是前长史女,死殡在城东南角。’” | 
| duàn guài chú yāo断怪除妖 | 谓铲除妖魔鬼怪。 | 明·无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锋断怪除妖,是是是,赁道法驱邪斩虎。” | 
| jiǎn duàn biān cán简断编残 | 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 
| piāo péng duàn gěng飘蓬断梗 |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 | 宋 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 
| hún fēi mù duàn魂飞目断 |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 
| gé pí duàn huò隔皮断货 | 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 《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说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 
| féng jī lì duàn逢机立断 | 犹言当机立断。 | 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 
| duàn yuán cán bì断垣残壁 | 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 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 
| dāng duàn bù duàn当断不断 |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 duàn dòu jué fù断脰决腹 | 脰:颈;决:破。杀掉头,剖开腹。形容惨烈的死难。 |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 
| lián mián bù duàn连绵不断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 duàn zhī zhī jiè断织之诫 | 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 
| yīng jī lì duàn应机立断 | 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 hào móu shàn duàn好谋善断 |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 néng móu shàn duàn能谋善断 |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 duō móu shàn duàn多谋善断 | 多作谋划;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 yuán yuán bù duàn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 duàn bì tuí yuán断壁颓垣 | 颓垣:倒了的矮墙。坍塌的墙壁,残毁的矮墙。形容残败的景象。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 
| duàn guī suì bì断圭碎璧 | 亦作“断珪缺璧”。喻指片段而珍贵的文字。 |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仪礼》:“虽寂寥片言,断圭碎璧,犹可宝也。” | 
| shí wén duàn zì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 
| qī duàn bā xù七断八续 |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 
| lín jī zhé duàn临机辄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 
| tī duàn mén kǎn踢断门槛 | 因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 |  |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 tóu biān duàn liú投鞭断流 |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 
| rén róu guǎ duàn仁柔寡断 |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 yīng míng guǒ duàn英明果断 | 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  | 
| duàn xiù fēn táo断袖分桃 | 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 | 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 
| duàn xiù yú táo断袖余桃 | 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亦作“断袖之欢”,“断袖分桃”,“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之癖”,“断袖之冤”。 |  | 
| duàn hè jì fú断鹤继凫 | 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  | 
| duàn hè xù fú断鹤续凫 | 截短仙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做事生搬硬套;违反规律。续:接续。凫:野鸭子。 | 庄周《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 xù fú duàn hè续凫断鹤 | 比喻违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损。 | 《庄子 骈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 jiǔ huí cháng duàn九回肠断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 hú yí bù duàn狐疑不断 |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 
| chōu dāo duàn shuǐ抽刀断水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 yǎn chuān cháng duàn眼穿肠断 | 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肠欲盼断。形容盼望、相思之极。 | 宋·柳永《安公子》词:“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能断家务事 |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 
| mù duàn lín hóng目断鳞鸿 |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 
| jīn duàn lín jué金断觿决 |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 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叔则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又奚待与?” | 
| àn ruò wú duàn暗弱无断 | 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九十一 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 
| xiāng huǒ bù duàn香火不断 |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 
| hóng duàn yú chén鸿断鱼沉 |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  | 
| yàn duàn yú chén雁断鱼沉 | 见“雁逝鱼沉”。 |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 
| ǒu duàn sī lián藕断丝连 | 连:牵连。藕已断开;丝还连接着。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绝;而实际上仍有牵连。 | 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 
| duàn gǎng jué huáng断港绝潢 | 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潢:低洼的水坑。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唐·韩愈《昌黎集·送王秀才序》:“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 
| duàn mù jué dì断木掘地 |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 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 
| shéng jù mù duàn绳锯木断 |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 gān cháng cùn duàn肝肠寸断 | 肝脏和肠子好像被寸寸斩断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 
| gān cháng duàn jué肝肠断绝 | 断绝:折断。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 《古乐府·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 
| xiān duàn hòu wén先断后闻 | 谓先处理后奏闻。 | 《北史·宇文护传》:“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 
| duàn yǔ cán yún断雨残云 |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 
| duàn jīn líng fěn断金零粉 | 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 | 清·龚自珍《百字令》词:“龙华劫换,问何人料理,断金零粉。” | 
| dāng jī lì duàn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意 | 见“断章取义”。 |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