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ěr shí zhī tán耳食之谈 |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
yǐn bīng shí niè饮冰食蘖 | 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茹檗”。 | 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
tóng pán ér shí同盘而食 |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 《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
èr xún jiǔ shí二旬九食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 西汉 刘向《说苑 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
yī shí bù zhōu衣食不周 |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 |
è hǔ pū shí饿虎扑食 | 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发 | 同“吐哺握发”。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
qǐn bù ān xí,shí bù gān wèi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甘味:味道好。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时吃不出好味道。形容心事重重,坐卧不安。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lì shí cū cān粝食粗餐 | 粝:粗米;餐:饭食。指食物粗糙。 | 《东观汉记·桓鸾传》:“常著大布缊袍,粝食粗餐。” |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hóu fú yù shí侯服玉食 |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荒殖其货。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
dǐng shí míng zhōng鼎食鸣钟 | 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 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将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
záo yǐn gēng shí凿饮耕食 | 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 | 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
chuò shí tǔ bǔ啜食吐哺 | 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 《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
qù shí cún xìn去食存信 | 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曰:‘去食。自古下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shí bì fāng zhàng食必方丈 | 同“食前方丈”。 | 《宋书·刘穆之传》:“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 |
chuī xiāo qǐ shí吹箫乞食 | 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
jī bù zé shí饥不择食 |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
bù zhī qǐn shí不知寝食 | 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 |
lì shí cū yī粝食粗衣 |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
qǐn pí shí ròu寝皮食肉 | ①《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②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
shí jī xī láo食饥息劳 | 谓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 战国·宋·墨翟《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文子弟兄慈孝。” |
zè shí xiāo yī昃食宵衣 | 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 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
dǐng shí míng zhōng鼎食鸣锺 | 见“鼎食鸣钟”。 | |
rén wèi cái sǐ,niǎo wèi shí wáng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说话,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 |
shí biàn láo xīn食辨劳薪 | 形容见识卓越。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
cán shí jīng tūn蚕食鲸吞 | 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汝先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 |
è gāng duó shí扼吭夺食 |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 《元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 |
gōng kǔ shí dàn攻苦食啖 | 见“攻苦食淡”。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
shí zǐ xùn jūn食子徇君 |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 |
kǒu duō shí guǎ口多食寡 | 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 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 |
yī bó shí ròu衣帛食肉 | 衣:穿。穿锦衣,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gàn shí zhī láo旰食之劳 | 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 《晋书 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餬口 |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 |
fèng shí luán qī凤食鸾栖 | 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 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 |
mǐ yī tōu shí靡衣媮食 | 靡:华丽;媮:苟且。身穿丽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 《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
qǐn shí jù fèi寝食俱废 | 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 宋·洪迈《夷坚志·沈见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肿痛特甚,寝食俱废。” |
wàng wū yǐ shí望屋以食 | 见“望屋而食”。 | 宋·叶适《外论》:“而绛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故奋挺大呼望屋以食之人也,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 |
shí máo jiàn tǔ食毛践土 |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
bàn shí zǎi xiàng伴食宰相 |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bù shí zhōu sù不食周粟 | 粟:小米,泛指粮食。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shī lù sù shí尸禄素食 | 尸:居位;尸禄:受禄而不尽职。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三国·魏·曹丕《上书三禅让》:“昔有蘧敖逃禄,传载其美,所以浊世,励贪夫,贤于尸禄素食之人也,故可得而小。” |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wàng wū ér shí望屋而食 | 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 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
yī shí fù mǔ衣食父母 |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
zì shí qí yán自食其言 | 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吞食了。形容说了话不算数。 | 宋 欧阳修《穴一居士传》:“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
liè dǐng ér shí列鼎而食 |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 《孔子家语 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
gōng kǔ shí jiǎn攻苦食俭 | 犹攻苦食淡。 |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
jīn jiāng dān shí壸浆箪食 |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壸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 |
bǎo shí sī yín yù饱食思淫欲 | 饱:吃足;食:吃;淫:邪恶。指生活安逸,容易起淫念。 | 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35回:“锦衣玉食,合着了俗语饱食思淫欲这句了。” |
yī fēng shí bǎo衣丰食饱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
shí bù chōng cháng食不充肠 | 见“食不充饥”。 |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
xiān yī měi shí鲜衣美食 |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
quē shí wú yī缺食无衣 |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 明 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食无衣,到处寻觅,挽菜挑虀。” |
jǐng xiè bù shí井渫不食 | 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 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
shí gǔ bù huà食古不化 |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
miè cǐ zhāo shí灭此朝食 | 此:代词;指敌人;朝食:吃早饭。意思是消灭了这伙敌人再吃早饭。表示消灭敌人的急切心情或对敌人的仇恨蔑视。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
gǒu zhì bù shí rǔ yú狗彘不食汝余 |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 《明史·李任传》:“汝为大将,不能杀贼,反为贼用,狗彘不食汝余。” |
yì yī ér chū,bìng rì ér shí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易:换;并日:两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两天吃一天的饭。形容非常贫穷。 | 西汉·戴圣《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yī shí shuì zū衣食税租 | 指居官食禄。同“衣租食税”。 | 《汉书 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
dān shí piáo yǐn箪食瓢饮 |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箪食物;一瓢汤水。指贫苦的生活。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hè yī shū shí褐衣蔬食 |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 《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
jié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 |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bì yī dān shí弊衣箪食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 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
shí zhǐ zhòng duō食指众多 | 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食指众多,赡畜非易。” |
jiě cān tuī shí解骖推食 | 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 | 宋·苏轼《洗玉池铭》:“维伯时父,吊古啜泣,道缝玉人,解骖推食。” |
shí bù xià yàn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
shí wéi mín tiān食为民天 |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jiàn tǔ shí máo践土食毛 |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 | 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
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狗彘不食其余 |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 《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
yàn zǐ xián shí燕子衔食 | 喻育子之艰辛。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儿口气抬举他偌大,恰便似燕子衔食。” |
bào yǐn bào shí暴饮暴食 | 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 | 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
fēng yī zú shí丰衣足食 |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 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
bì yī shū shí弊衣蔬食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亦作“弊衣箪食”。 | 《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
yú shí zhuì xíng余食赘行 |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 《老子》:“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
bì yī shū shí弊衣疏食 |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 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
shí yú yù qīng食鱼遇鲭 |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 唐·皮日休《<文薮>序》:“亦由食鱼遇鲭,持内偶僎。” |
bù shí yān huǒ不食烟火 | ①指不吃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吃世间烟火物。②指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凡俗。 | 《终有报》第一回:“人都道他不食烟火,体气欲仙。” |
shí tú wò jí食荼卧棘 |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 清·王夫之《老庄申韩论》:“老庄乱之也,然而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 |
měng hǔ pū shí猛虎扑食 | 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 |
gǒu zhì bù shí狗彘不食 |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
bēi gōng fěi shí卑宫菲食 |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 语出《论语 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
è yī lì shí恶衣粝食 |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fén kū shí dàn焚枯食淡 | 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 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
jī bù xiá shí饥不暇食 | 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 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
yù shí jǐn yī玉食锦衣 | 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魏书 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
pù bèi shí qín曝背食芹 | 谦言微薄之献。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又《列子·杨朱》:“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 |
fěi yī è shí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shí bù chōng jī食不充饥 | 犹言食不果腹。 | 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 |
mí yī yù shí靡衣玉食 | 美衣美食。 | 宋·苏轼《六国论·论养士》:“靡衣玉食,以馆於上者,不可胜数。” |
zú shí fēng yī足食丰衣 |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劝夫人省可闲愁绪,足食丰衣无所虑,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 |
rì gàn bù shí日旰不食 | 同“日旰忘食”。 | 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
fěi shí bēi gōng菲食卑宫 | 菲:微薄;卑:低。饮食菲薄,宫室简陋。指不讲究享受,励精图治。 | 《梁书·王僧辩传》:“高祖菲食卑宫,春秋九十,屈志凝威,愤终贼手。” |
tuī shí jiě yī推食解衣 |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bù shí mǎ gān不食马肝 |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 | 东汉 班固《汉书 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
jiàn yē fèi shí见噎废食 |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应作的事。 |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此皆见噎废食之说,究竟书可竟弃,仕可尽废乎?” |
jǐng xiè mò shí井渫莫食 | 见“井渫不食”。 | 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
fù shí xíng shuǐ赋食行水 | 赋:给予;行:奉。指送饭送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
shěng yī jié shí省衣节食 | 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