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ì yòng hòu shēng利用厚生 | 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 | 《尚书 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
shī lì sù cān尸利素餐 | 尸:居位;尸利:受禄而不尽职;素餐:不劳而坐食。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孔丛子·论势》:“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
wō míng yíng lì蜗名蝇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刘志渊《行香子·李会首问道》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
jiāng běn qiú lì将本求利 | 用本钱谋求利润。 | 元·无名氏《朱砂担》楔子:“孩儿待将些小本钱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买卖,一来是躲避逃灾,二来是将本求利。” |
lì shēn huò sù利深祸速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yǐ lì lěi xíng以利累形 |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
lì rě míng qiān利惹名牵 | 亦作“利绾名牵”。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 | 元·张歌《湘妃怨·乐闲》曲:“想当年,利惹名牵。” |
jū lì sī yì居利思义 | 指临财不苟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
gàn jìng lì suǒ干净利索 | 快速彻底,不拖泥带水。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
láo jiǎ lì bīng牢甲利兵 |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
sǔn jǐ lì rén损己利人 |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 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
qiǎo yán lì kǒu巧言利口 | 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三人皆诈伪,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
fèi wù lì yòng废物利用 | 废物:无用的东西。让没有用的东西发挥它的作用。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浅识者或当誉为废物利用,而其实乃洪水之祸源,可叹。” |
jí gōng jìn lì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wō lì yíng míng蜗利蝇名 | 蜗牛角样的小利;苍蝇头般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王丹桂《春从天上来·赠首阳山李志朴》词:“既悟尘缘,罢爱海恩山,蜗利蝇名。” |
míng jiāng lì suǒ名缰利索 | 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
tān míng tú lì贪名图利 | 贪图好的名声,追逐个人私利。 | 明·徐元《八义记·婴投杵臼》:“贪名图利世间人,不修因果恁痴心。” |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天时地利人和 |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 《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
xiǎo yǐ lì hài晓以利害 | 晓: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 《北齐书 薛修义传》:“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 |
tān cái hào lì贪财好利 | 指贪恋钱财和利益。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为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 |
shè lì gū míng射利沽名 | 谋取财利和名誉。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张昉》:“乃迹寄林泉,心悬富贵,旦暮奔走,射利沽名而叩其中,且空空无当于用。” |
háo mò zhī lì毫末之利 | 毫末:指细微。极小的利益。 | 宋·欧阳修《原弊》:“有司屡变其法,以争毫末之利。” |
wéi lì shì zhú惟利是逐 | 指惟利是视。 | 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这利己主义到了‘惟利是逐’的地步,却是非空虚到极点不可。” |
guó lì mín fú国利民福 | 利: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倾 | 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
biàn kǒu lì cí辩口利辞 | 辩口:口才好,善于辩论。指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 汉 班昭《女诫》:“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 |
biàn kǒu lì shé辩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háo bù lì jǐ,zhuān mén lì rén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
yú wēng zhī lì渔翁之利 | 犹言渔人之利。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
dì lì rén hé地利人和 | 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hòu shēng lì yòng厚生利用 |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wēi pò lì yòu威迫利诱 | 既用暴力威胁、诱惑;又用名利强迫。指软硬兼施。诱:诱惑。 | 宋 王灼《颐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诗:“利诱威胁拟夺去,仲高誓死君之侧。” |
jiāng běn tú lì将本图利 | 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
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正其谊不谋其利 | 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
lì huì shàn cí利喙赡辞 |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
chú hài xīng lì除害兴利 |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 《管子 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
quán héng lì bì权衡利弊 | 权:称砣。衡:称杆。权衡:比较,衡量。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
yíng tóu xiǎo lì蝇头小利 | 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wéi hài jiù lì违害就利 | 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 《吴子·图国》:“谋者,所以违害就利,要者,所以保业守成。” |
lì shì sān bèi利市三倍 | 形容买卖得到的利润极多。 | 《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 |
yīn mín fù lì殷民阜利 | 殷民:使人民富裕。旧指国家统治者的责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国家财物充足。 | 汉·徐斡《中论·治引》:“夫明哲之为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 |
yíng míng wō lì蝇名蜗利 |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
lì suǒ míng jiāng利锁名缰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宋 方千里《庆春宫》词:“人生如寄,利锁名缰,何用萦萦?” |
zì lì lì tā自利利他 | 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 《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
lì bàng yǐ dāo利傍倚刀 | 倚:靠着。“利”的偏旁是刀字,意指追求私利犹如倚在刀口上。比喻贪利常得祸。 | 《古诗源·古诗二首》:“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lì kǒu jié jǐ利口捷给 | 利口:能言善辩;捷给:言辞敏捷,善于应付。指能言善辩,言辞敏捷,善于应付。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
kǔ yào lì bìng苦药利病 | 良药苦口对病有好处。比喻严厉的劝诫或批评有利于人的进步。 | 汉·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古人云,苦药利病。” |
lì jiāng míng suǒ利缰名锁 | 缰:缰绳。锁:锁链。名和利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了。 | 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名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
lì jǐ sǔn rén利己损人 |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
zhòng lì pán bō重利盘剥 | 盘剥:指放债辗转剥削。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残酷剥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你父亲所为,固难谏劝,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 |
míng jī lì zhōu名鞿利鞚 | 犹名缰利锁。 | |
ān shì lì chù安室利处 |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zhēng míng zhú lì争名逐利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青衫记·华阴骑驴>》:“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
wēi xié lì yòu威胁利诱 |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 |
lì zāi lè huò利灾乐祸 |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 宋·文天祥《吊五木》诗序:“张提军隔岸,不发一矢,有利灾乐祸之心。” |
chuán jiān pào lì船坚炮利 | 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 清 林则徐等《会奏穿鼻尖沙嘴迭次轰击夷船情形折》:“此次士密等前来寻衅……无非恃其般坚炮利,以悍济贪。 |
běn xiǎo lì wēi本小利微 |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
yú rén dé lì渔人得利 | 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yīn lì chéng biàn因利乘便 | 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 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zhēng quán rǎng lì争权攘利 | 见“争权夺利”。 |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
dì jìn qí lì地尽其利 | 尽:全部;利:利益。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
zhēng míng duó lì争名夺利 | 争夺名位和利益。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
líng yá lì chǐ灵牙利齿 |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 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
zhēng quán duó lì争权夺利 |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 | 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 |
lì chū yī kǒng利出一孔 |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
wéi lì shì qiú惟利是求 | 见“惟利是图”。 | 《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
kāi lì chú hài开利除害 | 犹言兴利除弊。 | 汉·贾谊《新书·立后义》:“而所以有天下者,以为天下开利除害,以义继之也。” |
gàn bā lì luò干巴利落 | 干脆;爽快。 | |
gàn cuì lì suǒ干脆利索 | 同“干脆利落”。 | 莫应丰《将军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 |
gàn bā lì cuì干巴利脆 | 见“干巴利落”。 | |
lì bù kuī yì利不亏义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jiá jiān bīng lì甲坚兵利 |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
bù sī qí lì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
wú wǎng bù lì无往不利 | 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 | 唐 李虚中《命书》:“官高禄厚,无往不利。” |
lì shí jí wù利时及物 | 救世济物。 | 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所企效而取法焉。” |
shì lì yǎn势利眼 | 待人势利,势利的人。 | 钱钟书《围城》:“鸿渐才买了些回去,进旅馆时,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 |
yāo lì dào míng要利盗名 | 要:通“邀”。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夺盗取名利。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
chuī máo lì rèn吹毛利刃 |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 |
dì wú yí lì地无遗利 | 遗:遗留,遗漏。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 清·冯桂芬《校攽庐抗议》:“人无弃材,地无遗利,君民不隔,名实必副。” |
wéi lì fù míng违利赴名 | 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 | 汉·王充《论衡·答佞》:“上世列传,弃宗养身,违利赴名,竹帛所载。” |
xīng lì jié yòng兴利节用 | 兴:兴办。兴办有利的事业,节约花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
wéi lì shì tú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晋 葛洪《抱朴子》:“名过其实,由于夸诳,内抱贪浊,惟利是图。” |
chū shī bù lì出师不利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 浩然《艳阳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师不利,一个好人都没有遇上。” |
shèng shuāi lì hài盛衰利害 | 兴盛、衰落、利益、损害,指世间人事发展的各种情况。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 |
lì yòu wēi xié利诱威胁 | 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
lì hài xiāng guān利害相关 |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shí yī zhī lì什一之利 | 什一:十分之一。泛指商人得到的利润。 |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
zhēng míng jìng lì争名竞利 | 见“争名夺利”。 | 宋·秦观《自警》诗:“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 |
xiāng lì bèi yì乡利倍义 | 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
shēng sè huò lì声色货利 |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
lì chǐ néng yá利齿能牙 |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
xīng lì chú hài兴利除害 | 兴办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兴利除弊”、“除害兴利”、“兴利剔弊”。 |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
jiān jiǎ lì bīng坚甲利兵 | 坚甲:坚固的铠甲;兵:兵器。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 | 墨翟《墨子 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
yīn shì lì dǎo因势利导 | 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dà jí dà lì大吉大利 |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
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 《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
cóng zhōng yú lì从中渔利 | 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
wéi lì shì shì惟利是视 | 见“惟利是图”。 | 《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