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uāng shǒu huāng jiǎo慌手慌脚 | 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脚踏两只船 | 踏:踩。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脚踏两只船,别企他儿当八路,小萝卜,皮红肚里白。” |
suō shǒu suō jiǎo缩手缩脚 | 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
yī shǒu yī jiǎo一手一脚 | 见“一手一足”。 | 郭沫若《棠棣之华》第五幕:“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 |
qīng shǒu qīng jiǎo轻手轻脚 |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
yǒu jiǎo yáng chūn有脚阳春 | 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bàn jiǎo shí绊脚石 | 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 |
niè shǒu niè jiǎo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
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一步一个脚印 | 比喻做事踏实。 | 老舍《正红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
qī shǒu bā jiǎo七手八脚 |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diàn jiǎo shí垫脚石 | 供步行时踏脚的石头。比喻被别人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 | 梁实秋《谈考试》:“冒冒然去应试,只是凑热闹,劳民伤财,为别人作垫脚石而已。” |
ài shǒu ài jiǎo碍手碍脚 |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
cuō shǒu dùn jiǎo搓手顿脚 |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
duō shǒu duō jiǎo多手多脚 | 指人手脚忙乱或动手动脚给人添麻烦。 | |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
léng shǒu léng jiǎo楞手楞脚 | 形容动作鲁莽。 | 梁斌《红旗谱》:“她怕他,那家伙楞手楞脚,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
lòu mǎ jiǎo露马脚 |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这一来只怕我们露出马脚来了。” |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huā jiǎo māo花脚猫 | 比喻闲游浪荡、爱串门子的女人。 | |
liǎng jiǎo jū jiān两脚居间 | 方言。犹言中间人。多指婚姻介绍人。 | |
lín shí bào fó jiǎo临时抱佛脚 |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 唐 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
qī shǒu bā jiǎo七首八脚 | 形容慌张乱闯。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
bù bù rén jiǎo不步人脚 |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 明 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
zhǎn jiǎo shēn yāo展脚伸腰 | ①下拜。②俗用以称人死。 |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不索你插钗、下财、纳采,有甚消不的你展脚伸腰两拜。” |
yī jiǎo bù yí一脚不移 | 借喻坚定不移。 | |
qī jiǎo bā shǒu七脚八手 |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 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
sān bù liǎng jiǎo三步两脚 | 快速行走貌。 | 周立波《民兵》:“她靸着鞋子,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 |
wā qiáng jiǎo挖墙脚 | 比喻拆台。 | 毛泽东《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问题》:“彼此不挖墙脚,彼此不在对方军政军内组织秘密支部。” |
bǐ shǒu huà jiǎo比手划脚 |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 杨朔《金字塔夜月》:“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自比手划脚说。” |
zhǐ shǒu dùn jiǎo指手顿脚 |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chuí xiōng diē jiǎo捶胸跌脚 |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捶胸跌脚。” |
rǔ jiān gǔ jiǎo乳间股脚 | 比喻自以为安全的处所。 | 《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
bèn shǒu bèn jiǎo笨手笨脚 | 形容动作不灵活。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跌脚捶胸 |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 |
mào míng jiě jiǎo冒名接脚 | 假冒别人的名,接替他。 | 《旧唐书 韦陟传》:“后为吏部侍郎,常病选人冒名接脚,阙员既少,取士良难。” |
shǒu líng jiǎo suì手零脚碎 |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聪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脚碎窃金赀,这都是崔通来妄指。” |
zhǎn lù tóu jiǎo崭露头脚 |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
xǐ jiǎo shàng chuán洗脚上船 | 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 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
cuō shǒu duò jiǎo搓手跺脚 | 搓:手相摩。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8回:“自己又不会水,急得他在亭子上搓手跺脚,无法可施。” |
jiǎo máng shǒu luàn脚忙手乱 | 同“手忙脚乱”。慌张不知所措。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xiǎo jiǎo nǚ rén小脚女人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
shǒu jiǎo wú cuò手脚无措 | 同“手足无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
yǒu jiǎo shū chú有脚书厨 |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龚程]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
suō tóu suō jiǎo缩头缩脚 | 缩:收缩。形容畏缩、躲闪。 | 清·觉佛《女英雄》:“你想这样缩头缩脚,反让金人耀武扬威,还能成为个国度吗?” |
zhàn bù zhù jiǎo站不住脚 | 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
quán dǎ jiǎo tī拳打脚踢 | 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便拳撞脚踢,也不怕他不死。” |
zhā shǒu wǔ jiǎo扎手舞脚 | 动手动脚,形容手舞足蹈、毛毛草草的姿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1回:“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
bǐ shǒu huà jiǎo比手画脚 | 说话的同时用手脚来比画。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像个大总管,率领所有人员从前庭到后院,比手画脚地指点了半个钟头。” |
chuí xiōng duò jiǎo捶胸跺脚 | 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 | 茅盾《春蚕》:“‘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 |
dùn jiǎo chuí xiōng顿脚捶胸 | 同“顿足搥胸”。 | 《中国民间故事选·打碎的碗》:“可是国王顿脚捶胸地骂道:‘没用的东西们,如果发现碗上有一道裂纹,就反你们每本个中绞死一个!’”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跌脚搥胸 |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
diē jiǎo chuí xiōng跌脚槌胸 |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水浒传》第一○四回:“众人跌脚槌胸,好似掀翻了鸡窠,弄出许多慌来。” |
diē jiǎo bàn shǒu跌脚绊手 | 指受到阻碍或牵制。 | 《孽海花》第二八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绊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 |
bān shí zá jiǎo搬石砸脚 |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卧龙生《镖旗》第26回:“我说了怕你赌气,拂袖而去,那岂不自己搬石砸脚,得不偿失。” |
niè jiǎo niè shǒu蹑脚蹑手 | 同“蹑手蹑脚”。 | 张天翼《春风·贝胡子》:“于是贝胡子蹑脚蹑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张一张院子里——空空的。” |
bá bù chū jiǎo拔不出脚 |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天保娘叹了口气:‘叫做陷进泥坑拔不出脚。’” |
qīng jiǎo qīng shǒu轻脚轻手 |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 沈从文《萧萧》:“于是萧萧轻脚轻手爬起床来,眼屎朦胧地走过床边。” |
qí gāo yī zhāo,shù shǒu fù jiǎo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
jiǎo tà shí dì脚踏实地 |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
bào fó jiǎo抱佛脚 | 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唐·孟郊《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
lǎo shí bā jiǎo老实巴脚 | 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十章:“暗喜他们这软硬妙剂,对付这个老实巴脚的乡下女人,算是对上症了。” |
píng tóu lùn jiǎo评头论脚 | 见“评头品足”。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她们的眼睛老瞅着新娘,有时也看看新郎,她们肩挨着肩,手拉着手,评头论脚,叽叽嘈嘈地小声地吵嚷个不休。” |
jiǎo bù diǎn dì脚不点地 |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脚尖都未着地。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两个厮赶着一路正行,行不到三二里田地,只见后面两个人脚不点地赶上前来。” |
mài tóu mài jiǎo卖头卖脚 | 犹言抛头露面。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 |
zhàn wěn jiǎo gēn站稳脚跟 | 指在一地站稳或指占有一席之地。 |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现在他们已站稳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 |
xīng shǒu wū jiǎo腥手污脚 | 腥:弄脏;污:污染。指污染了手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你这伙反贼,快早早下马受缚,省得我腥手污脚!” |
niǔ shǒu niǔ jiǎo扭手扭脚 | 身体左右扭动。形容故作娇媚或有意做作。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9回:“你们休要扭手扭脚的。” |
diē jiǎo bàn shǒu跌脚拌手 | 受到阻碍或牵制,不能放手去干事。 | 曾朴《孽海花》第28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拌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去。”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手忙脚乱 |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chuí xiōng dùn jiǎo捶胸顿脚 | 见“捶胸跌脚”。 |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
liǎng jiǎo yě hú两脚野狐 | 比喻奸诈的人。 | 《旧唐书·杨再思传》:“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讽之,再思闻之怒。” |
shǒu zhǐ jiǎo huá手指脚划 | 用手脚比划。 | |
shǒu huāng jiǎo máng手慌脚忙 | 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
gù tóu bù gù jiǎo顾头不顾脚 | 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 |
zhī shǒu wǔ jiǎo支手舞脚 | 犹言指手画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财主的样式,支手舞脚的发挥。” |
xiū kǒu xiū jiǎo羞口羞脚 | 羞:难为情。口和脚都感到害羞。形容言谈举止不大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也有言语钝拙的,也有举止轻浮的,也有羞口羞脚不惯见人的。” |
jí zé bào fó jiǎo急则抱佛脚 | 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
sān jiǎo liǎng bù三脚两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
yǒu jiǎo shū chú有脚书橱 |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 宋·龚明之《中吴记闻》:“程信民记闻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厨(橱)。” |
qīng shǒu ruǎn jiǎo轻手软脚 | 犹言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放得很轻。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
péng tóu chì jiǎo蓬头赤脚 | 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被人打得蓬头赤脚,衣裳粉碎。” |
niē jiǎo niǎn shǒu捻脚捻手 | 捻:通“捏”。手脚动作放轻。形容行动小心轻捷。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门子只得捻脚捻手,把栓拽了,飞也似闪入房里躲了。” |
jǐ shǒu niē jiǎo挤手捏脚 | 故意伸出手脚碰触对方身体,含有轻薄之意。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五回:“每日在路,俱有人瞧着锦囊,挨肩擦背,挤手捏脚。” |
lì dìng jiǎo gēn立定脚跟 | 立:站。站稳脚跟。指脚踏实地地做事或立场坚定。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71回:“你是个风流人儿,将来于这‘色’之一字,到要立定脚跟。” |
qián jiǎo hòu jiǎo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
diǎn zhǐ jí jiǎo点指划脚 |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 |
yáng chūn yǒu jiǎo阳春有脚 | 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
jiǎo bù zhān dì脚不沾地 | 见“脚不点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那李嬷嬷脚不沾地,跟着凤姐儿走了。” |
jí lái bào fó jiǎo急来报佛脚 |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
tóu tòng yī tóu,jiǎo tòng yī jiǎo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比喻被动应付,对问题不作根本彻底的解决。 | 茅盾《清明前后》第一幕:“徒劳而无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兄弟一向是坚决反对的!” |
tái jiǎo dòng shǒu抬脚动手 | 指一举一动。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
dòng shǒu dòng jiǎo动手动脚 | 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 |
jiǎo tà yìng dì脚踏硬地 | 指实打实,十分稳靠。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况又实实是骨血,脚踏硬地,这家私到底是稳取的了。” |
jiǎo gāo bù dī脚高步低 | 形容步履倾斜。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
sān jiǎo māo三脚猫 | 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 | 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
shǒu jiǎo gàn jìng手脚干净 | 喻廉洁奉公。 |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
diǎn zhǐ cè jiǎo点指莋脚 | 见“点手莋脚”。 | |
sān quán èr jiǎo三拳二脚 |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
sān quán liǎng jiǎo三拳两脚 |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三拳两脚,和大虫敌斗,把大虫登时打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