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á qiān yù zhóu牙签玉轴 | 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 《隐居通议·古赋一》引宋·傅幼安《味书阁赋》:“黄帘绿幕之闭,牙签玉轴之藏,出则连车,入则充梁。”清·余杯《板桥杂记·丽品》:“绮窗绣帘,牙签玉轴,堆列几案。” |
jīn kǒu yù yá金口玉牙 | 金;玉:比喻珍贵。在戏曲和旧小说中;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随意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也作“金口玉言”。 | 晋 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 |
fěn zhuāng yù zhuó粉装玉琢 |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 |
fěn zhuāng yù qì粉妆玉砌 | 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也形容女子皮肤白嫩。 | 《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fěn zhuāng yù zhuó粉妆玉琢 | 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得白净。也用来形容雪景。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
bā zhēn yù shí八珍玉食 | 泛指精美的肴馔。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
yù jié sōng zhēn玉洁松贞 |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 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
duàn xiāng líng yù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
zǐ páo yù dài紫袍玉带 | 紫袍:古代公服,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以区分官阶高低。穿紫袍,系玉带。比喻高官。 |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 |
zǐ yù chéng yān紫玉成烟 | 指少女逝世。 | |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 明 刘基《诚意伯集 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
tíng tíng yù lì亭亭玉立 | 形容身材硕长秀美的女子或挺拔奇丽的花木。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玉立:比喻身材高而美丽。 |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
xiāng jiāo yù nèn香娇玉嫩 | 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代指美女。 | 元·刘庭信《美色》:“恰便似落雁沉鱼,羞花闭月,香娇玉嫩。” |
nòng yù tōu xiāng弄玉偷香 | 偷香:指晋代贾充的女儿偷窃西域奇香赠给韩寿。比喻男女私通。 |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五本第17折:“香馥郁销金帐,光灿烂白象床,俺两个破题儿待弄玉偷香。” |
ruǎn yù wēn xiāng软玉温香 | 软:柔和;温:温和;玉、香:女子的代称。旧小说形容女子的身体。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 |
xī yù lián xiāng惜玉怜香 | 比喻对女子体贴爱护。 | 元 张可久《普天乐 收心》曲:“关心三月春,开口千金笑,惜玉怜香何时了。” |
xiāng hóu yù kǒu香喉玉口 | 形容美女的喉和口。 | 清·洪昇《长生殿·偷曲》:“向绮窗深处,秘本翻誊,香喉玉口,亲将绝调教成。” |
yù suì xiāng xiāo玉碎香销 | 喻女子的死。 | 清·湘灵子《轩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销,魂游天国路迢迢,此去何须悲悼。” |
yù jiǎn xiāng xiāo玉减香销 | 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 宋·张先《汉宫春》词:“玉减香销,被婵娟误我,临镜装慵。” |
xiāng xiāo yù suì香消玉碎 | 比喻年轻美貌女子死亡。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 |
yù suì xiāng cán玉碎香残 |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 清 洪昇《长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残荒郊卧,云拋雨断重泉墮。” |
xī xiāng lián yù惜香怜玉 | 惜:爱惜;怜:怜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与怜爱。 | 元·无名氏《端正好·相忆》套曲:“惜香怜玉那情欢,端的是心无厌,锦帐内效鹣鹣。” |
xiāng xiāo yù jiǎn香消玉减 | 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 |
zàng yù mái xiāng葬玉埋香 | 埋葬女子的婉辞。 | 《法书苑》:“《玉溪编事》:王蜀时秦州节度使王承俭筑城,获瓦棺,中有石刻曰:‘隋开皇二年渭州刺史张祟妻王氏。’铭有云‘深深葬玉,郁郁埋香。’之语。” |
xiāng wēn yù ruǎn香温玉软 | 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代指美女。 | 明·王玉峰《焚香记·设媒》:“吾家富比陶朱,独没个翠倚红偎。想香温玉软,凤枕鸳帏。” |
xiāng xiāo yù sǔn香消玉损 | 见“香消玉碎”。 | 清·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
tōu xiāng qiè yù偷香窃玉 | 指美丽的年青女性。比喻男女之间私下的爱情往来。尤指男子在外勾引妇女。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 |
yù suì xiāng xiāo玉碎香消 | 比喻女子死亡。 | 明 无名氏《寻亲记》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
ruǎn xiāng wēn yù软香温玉 | 见“软玉温香”。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夜宿又嫌寒道热,央公子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岂无动情之处?” |
qiè yù tōu xiāng窃玉偷香 | 比喻引诱妇女。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勾窃玉偷香,且将这盻行云眼睛儿打当。” |
xiāng rùn yù wēn香润玉温 | 形容美女的肌肤的娇嫩温香。代指美女。 | 明·徐复祚《红梨记·豪宴》:“更香润玉温,更香润玉温,似兰惠绝尘氛,繁英岂堪混。” |
wēi xiāng yǐ yù偎香倚玉 | 偎:紧贴;依:靠着。指玩弄妓女。 | 元·徐琰《青楼十咏·初见》:“一笑情通,傍柳随花,偎香倚玉,弄月抟风。” |
yù jiǎn xiāng xiāo玉减香消 | 见“玉减香销”。 | 元·高栻《集贤宾·怨别》套曲:“这些时,玉减香消添了疾病,冷清清独自孤凄。” |
yì yù mái xiāng瘗玉埋香 | 指美丽的女子死亡。 | 南宋·吴文英《莺啼序》:“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 |
ruǎn yù jiāo xiāng软玉娇香 | 软:柔和;玉、香:女子的代称。形容年轻女子身体洁白柔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李爱山<步步娇>》:“他猿乖,意马劣,都将软玉娇香,嫩枝柔叶。” |
yǐ yù wēi xiāng倚玉偎香 | 形容同女性亲热昵爱。 | 宋·柳永《法曲献仙音》词:“念倚玉偎香,前事顿轻掷。” |
xiāng péi yù zhuó香培玉琢 | 好象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 | |
guì zhī piàn yù桂枝片玉 |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谓登科及第。 | 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参见:“桂林一枝”。 |
yù lì guì xīn玉粒桂薪 | 米如玉,薪如桂。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 宋·王禹偁《陈情表》:“望云就日,非无恋阙之心;玉粒桂薪,未有住京之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 |
cuàn guì chuī yù爨桂炊玉 | 爨:炊。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 宋 司马光《答刘蒙书》:“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 |
guì yù zhī dì桂玉之地 | 指京师。 | 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
guì xīn yù lì桂薪玉粒 | 指柴米昂贵。 |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guì lín yī zhī,kūn shān piàn y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 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金乌:太阳;坠:落下;玉兔:月亮。太阳落山,月亮升起。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一路说,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升。” |
yù huǐ dú zhōng玉毁椟中 | 比喻因主管人员失职而造成重大损失。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毁椟中,是谁之过与?” |
shí yù chuī guì食玉炊桂 | 食品贵如油,燃料贵如桂。比喻物价昂贵。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xiàng zhù yù bēi象箸玉杯 |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
zuì yù tuí shān醉玉颓山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宋·秦观《满庭芳》词:“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
qiāo bīng jiá yù敲冰戛玉 | 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 宋·杨无咎《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
yù yè jīn kē玉叶金柯 | 柯:树枝。玉的叶子,金的枝干。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 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主簿崔子诠,相门卿族,玉叶金柯,光彩可以射人。” |
zhuàn yù chuī jīn馔玉炊金 | 形容丰盛的菜肴。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
yù lǜ jīn kē玉律金科 | 律:规章,法则;科:旧指法律条文。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 汉 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
qiāo jīn jī yù敲金击玉 | 见“敲金击石”。 | 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
jīn jiāng yù lǐ金浆玉醴 | 浆:酒;醴:甜酒。原指仙药,后指美酒佳酿。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朱草生名山岩石中,汁如血,以金玉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名为金浆,以玉投之,名为玉醴,服之皆长生。” |
jīn bō yù yè金波玉液 | 比喻美酒。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 |
yù lóu jīn què玉楼金阙 | 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 | 南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
jiá yù míng jīn戛玉鸣金 |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 唐 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
jīn shēng yù fú金声玉服 | 见“金声玉色”。 | 战国·宋·墨翟《墨子·经说》:“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
jīn guī yù táng金闺玉堂 | 指朝廷官宦。 | |
jiá yù qiāng jīn戛玉锵金 | 见“戛玉敲金”。 | 宋·王迈《祭海阳县尉林磻先生文》:“先生之学,涵古茹今;先生之文,戛玉锵金。” |
qiāo jīn jiá yù敲金戛玉 | 见“敲金击石”。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见头场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
qiāng jīn míng yù锵金鸣玉 | 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 唐·骆宾王《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
jīng jīn liáng yù精金良玉 | 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 | 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
liáng jīn měi yù良金美玉 |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
yù zhī jīn yè玉枝金叶 | 玉的枝干,金的叶子。比喻皇亲国戚以及出身高贵的人。 | 明·无名氏《霞笺记·父子伤情》:“别选个侯门贵戚,玉枝金叶。” |
jīn xiāng yù zhèn金相玉振 | 同“金相玉质”。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辩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
jīn xiāng yù shì金相玉式 | 同“金相玉质”。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谥锱毫。” |
yù yè jīn bō玉液金波 | 比喻美酒。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 |
jī yù qiāo jīn击玉敲金 |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 |
yù xiāo jīn guǎn玉箫金琯 | 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 | 清 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一楼初上一阁逢,玉萧金琯东山东。” |
jīn shēng yù sè金声玉色 |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尚书大传》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声玉色。” |
jīn kē yù tiáo金科玉条 |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 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 |
qiāng jīn kēng yù锵金铿玉 | 见“锵金鸣玉”。 | 五代·齐己《读<李白集>》诗:“锵金铿玉千余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
jīn xiàng yù zhì金相玉质 |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 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
yù lóu jīn diàn玉楼金殿 | 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 |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变。话说出了口,就是用黄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jīn tí yù xiè金题玉躞 |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 宋 米芾《书史》:“隋唐藏书,皆金题玉躞,锦贉绣褫。” |
jīn zhāng yù jù金章玉句 | 指华丽的诗文。 | 宋·杨万里《过白沙渡得长句呈澹庵先生》:“先生半酣染霜免,金章玉句诗空万古。” |
shuò jīn diǎn yù铄金点玉 | 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上卷:“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铄金点玉之谤。” |
jīn kē yù niè金科玉臬 | 同“金科玉律”。 | 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
yù lóu jīn gé玉楼金阁 | 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建成的宫殿。形容宫殿楼阁富丽堂皇。 |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三折:“玉楼金阁号天庭,日月光辉显大明。” |
jīn yù huò lù金玉货赂 | 金玉:泛指珍宝;货赂:泛指珍宝财富。指金银美玉等贵重的珍宝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 |
jīn bó zhū yù金帛珠玉 | 帛:丝织品。黄金、绢帛、珍珠、美玉。形容珍贵的东西。 |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 |
yù yè jīn jiāng玉液金浆 | 比喻美酒。 | 《汉武故事》:“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 |
yù shí nán fēn玉石难分 | 对美玉和石头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比喻好坏不分。 |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兵戈既接,玉石难分。” |
xuàn shí wéi yù炫石为玉 |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卖出的却是石头。比喻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汉·扬雄《法言·问道》:“炫玉而贾石者,其狙诈乎?”宋·程颢《论王霸之辨》:“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为玉也。” |
yù shí jù cuī玉石俱摧 | 犹玉石俱焚。 | 《晋书·索綝传》:“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载记》:“脱履机不发,必玉石俱摧。” |
yù shí xiāng róu玉石相揉 | 比喻好坏混杂。 | 《孔丛子·对魏王》:“驽骥同辕,伯乐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为之叹息。” |
yù shí tóng jìn玉石同烬 | 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 梁启超《新罗马》:“逆着你来便玉石同烬,顺着你来又鸡犬不宁。” |
xián yù jiǎ shí衔玉贾石 | 给人看的是玉,卖给人的却是石头,义同“挂羊头,卖狗肉” | |
xuàn yù gǔ shí炫玉贾石 | 夸耀石头而当玉卖。比喻伪饰欺世。 | 唐 柳宗元《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 |
yù shí tóng suì玉石同碎 | 犹玉石俱焚。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
yù shí jù jìn玉石俱烬 | 美玉和石头一样被烧毁。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 北齐·邢子才《广平王碑文》:“群心在辰,横流具及,山崩川斗,星筼日销,昆岳既毁,玉石俱烬。” |
gōng yù yǐ shí攻玉以石 | 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长,治自己之短。 | 《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yù shí hùn xiáo玉石混淆 | 比喻好坏混杂。 | 晋·葛洪《抱朴子·百家》:“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
kūn yù qiū shuāng琨玉秋霜 |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
qīng yíng diǎn yù青蝇点玉 | 喻白璧有微瑕。 |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诗之二:“青蝇点玉原非病,沧海遗珠世所嗟。” |
xī lú yù jiá犀颅玉颊 | 额角骨突出如犀,脸颊洁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轻人。 | 宋 苏轼《仲天贶王元直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之四:“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
tāo guāng yùn yù韬光韫玉 | 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 《隶释·汉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彻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
tuò yù gōu yín唾玉钩银 | 形容书法像银沟一样刚劲有力,言谈像美玉一样华丽。 |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