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山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ī shān zhī jié箕山之节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huí入宝山而空回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先拨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shēn shān dà zé深山大泽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dà shān xiǎo shān大山小山原指作品分类,后指同时被称誉的兄弟汉·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
jī tǔ chéng shān积土成山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积小而成大。荀况《荀子 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shān yáo yě sù山肴野蔌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shān bēng hǎi xiào山崩海啸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qián shān yǐn shì潜山隐市潜:深藏。在山林中潜迹,在市井中隐身。唐·杜牧《送薛处士序》:“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
jiāng shān yì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秉性是极难转变的。即言人性难以改变。《元曲选·无名氏〈谢金吾〉三》:“可不的山河易改;本姓(性)难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鲁迅书信集·九0六·致赵家璧》:“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无论怎么小心;总不免发一点‘不妥’的议论。”
shuǐ shèng shān cán水剩山残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yú shān yuè hǎi逾山越海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zhěn shān jīn hǎi枕山襟海靠山依海。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bīng shān yì dǎo冰山易倒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zé zhòng shān yuè责重山岳山岳:大山。责任之重如大山。形容责任重大。南朝·梁·任后《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臣知不惬,物谁谓宜,但命轻鸿毛,责重山岳。”
jī jiǎ shān qí积甲山齐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积土为山,积水为海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bá lǚ shān chuān跋履山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yǐ shān bàng shuǐ倚山傍水倚:依靠;傍:临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只见枯桩上缆着数只小渔船,疏篱外晒着一张破鱼网,倚山傍水,约有十数间草房。”
bīng cáng wǔ kù,mǎ rù huà shān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fù shān dài yuè负山戴岳负:背负;戴:头顶。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qīng shān bù lǎo青山不老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míng luò sūn shān名落孙山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màn shān biàn yě漫山遍野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yí shān jié hǎi移山竭海移动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云笈七签》卷二三:“力动乾坤,移山竭海。”
yí shān zào hǎi移山造海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shān yáo hǎi cuò山肴海错犹言山珍海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当下山肴海错,不记其数。”
shēng shān cǎi zhū升山采珠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xiù shuǐ míng shān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shèng shuǐ cán shān剩水残山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sǒng bó chéng shān耸膊成山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宋 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cuī shān jiǎo hǎi摧山搅海摧:毁坏;搅:搅动。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huí shān zhuǎn hǎi回山转海转动山海。比喻力量巨大。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lìng chū rú shān令出如山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只吩咐得一句,便有一个门上,带了好几个衙役,拿着铁链子,把这船上的老板、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江山好改,本性难移江山:山川,河流;移:改变。强调人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鲁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难移’,也许后来还要开口。”
dāo shān xuè hǎi刀山血海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chóu shān mèn hǎi愁山闷海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mí shān gèn yě弥山亘野满山遍野。宋·洪迈《容斋随笔·王蕊杜鹃》:“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
shì hǎi méng shān誓海盟山同“山盟海誓”。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誓海盟山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miǎo ruò shān hé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miǎo ruò hé shān邈若河山同“邈若山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
bá dì yáo shān拔地摇山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qí shān yì shuǐ奇山异水异:新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朱自清《山野掇拾》:“所记奇山异水,或令我惊心动魄,或让我游目骋怀。”
cáng zhī míng shān藏之名山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shān bāo hǎi róng山包海容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kào shān chī shān,kào shuǐ chī shu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shān liù chuān shí山溜穿石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shān tóng shí làn山童石烂谓山无草木,石头腐烂。喻不可能有的现象。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欢会誓》:“山童石烂,言则可诞;山崇石坚,此言不愆。”
shān zǒu shí qì山走石泣泣:哭泣。山在移动,石头也哭泣。比喻暴政将要灭亡。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桀时泰山,山走石泣。”
dié shí wéi shān叠石为山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
hán shān piàn shí寒山片石比喻少见的好文章。清·张岱《岱志》:“余入泰山,见磨崖勒字,无一字堪入眼,故余反以无字碑为寒山一片石。”
zòng hǔ guī shān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tī shān jià hè梯山架壑形容登山涉险历经艰辛。晋·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莫不梯山架壑,镪负来归。”
dà hǎo shān hé大好山河山河:指国土。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曹靖华《安得一饮贡河水,九泉长眠愿亦足!》:“云山万里,遥望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天幕遮得连一丝微光也不透。”
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uī jī chéng shān堆积成山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dì dòng shān yáo地动山摇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cán shān shèng shuǐ残山剩水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宋 范成大《万景楼》诗:“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huǒ shān tāng hǎi火山汤海喻艰难危险。《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hǎi fèi shān liè海沸山裂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明 张凤翼《红拂记 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bèi shān qǐ lóu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唐 李商隐《杂纂》上卷:“杀风景:花下晒裈,背山起楼。”
chóng shān jùn lǐng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duī jí rú shān堆集如山堆集:堆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集如山。”
duī jī rú shān堆积如山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shān jié zǎo lì山节藻棁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西汉·戴圣《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
shǐ wén fù shān使蚊负山使:派,令;负: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胜任。《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xiào jù shān lín啸聚山林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我这伙好汉,非比啸聚山林之辈。”
jì jì shān lín寄迹山林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zhěn shān qī gǔ枕山栖谷比喻过隐居生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shān míng gǔ yìng山鸣谷应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宋 苏轼《后赤壁赋》:“戛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shēn shān yōu gǔ深山幽谷见“深山穷谷”。《列子·黄帝》:“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
tī shān zhàn gǔ梯山栈谷谓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kūn shān zhī yù昆山之玉昆山:昆仑山。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秦·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shān qī gǔ yǐn山栖谷饮栖息于山中,汲取山谷的泉水来喝。形容隐居生活。《魏书 肃宗纪》:“其怀道丘园,昧迹版筑,山栖谷饮,舒卷从时者,宜广戋帛,缉和鼎饪。”
shēn shān cháng gǔ深山长谷见“深山穷谷”。宋·曾巩《南轩记》:“此吾之所以于内者,得其时则行,守深山长谷而不出者,非也。”
yīn gǔ qiàn shān堙谷堑山见“堑山堙谷”。郭沫若《宿楚雄》诗:“堙谷堑山通缅藏,经天纬地造蓬莱。”
shān bēng dì chè山崩地坼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宋书 五行志》:“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dēng shān zhì lǐng登山陟岭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shān bēng dì xiàn山崩地陷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pái shān dǎo hǎi排山倒海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hǎi xiào shān bēng海啸山崩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
shān róng hǎi nà山容海纳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唐·欧阳詹《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于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牍进退于人乎?”
yí shān dǎo hǎi移山倒海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duī shān jī hǎi堆山积海形容东西极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lián shān pái hǎi连山排海形容数量多、规模大。清·柯悟迟《漏网喁鱼集·咸丰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连山排海而来,不知内地受伤否?”
shēn shān qióng gǔ深山穷谷与山外距离远、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
shān zhēn hǎi xū山珍海胥山珍:山野出产的珍贵食品。山野和海中出产的各种珍异食品。泛指丰盛的菜肴。明·吴承恩《湲堂永日图序》:“山珍海胥,鼎食宫居者,大夫之养也。”
yā shān tàn hǎi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
xiào ào hú shān啸傲湖山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姚华《曲海一勺》:“折揽胜登临,亦传啸傲湖山之作。”
qiàn shān yīn gǔ堑山堙谷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堑山”。《史记 秦始皇本记》:“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直通之。”
háng hǎi tī shān航海梯山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南朝 梁 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shān zōu hǎi shì山陬海噬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
yí shān kuà hǎi移山跨海移动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
tài shān běi dǒu泰山北斗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dōng shān zhī zhì东山之志指隐居的念头。《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tài shān běi dòu太山北斗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仅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
guì lín yī zhī,kūn shān piàn y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yín shān tiě bì银山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元城在南都,似个银山铁壁。”
qì gài shān hé气盖山河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bǎo shān kōng huí宝山空回宝山:蕴藏、聚积宝物的山。进入宝山却空着手归来。比喻置身学府却一无所获。《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离世间品》:“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