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à bù liú xīng大步流星 | 流星:比喻走得快。形容步子很大;走得飞快。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guó bù jiān wēi国步艰危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国步方艰危,简在卿昆季。” |
jǔ bù rú fēi举步如飞 | 举:抬起。形容走得很快。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42回:“宗保举步如飞,向马后赶上,踊身一跃,跳上了马。” |
qī bù qí cái七步奇才 |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
kuǐ bù bù lí跬步不离 | 跬步:半步,极短的距离。半步也不离开。形容关系亲密。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小家不知别嫌疑。” |
é xíng yā bù鹅行鸭步 |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
bù bù dēng gāo步步登高 | 一步一步地向高处登。比喻不断上升。也形容官运亨通;连续得到提升。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他只会从空放下,不会步步登高。” |
shòu líng shī bù寿陵失步 | 《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於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 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 | 《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
yīng shì láng bù鹰视狼步 |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
bù bù rén jiǎo不步人脚 |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 明 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
sān bù liǎng jiǎo三步两脚 | 快速行走貌。 | 周立波《民兵》:“她靸着鞋子,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 |
sān jiǎo liǎng bù三脚两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
bù bù wéi yíng步步为营 |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
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shí bù fāng cǎo十步芳草 | 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汉 刘向《说苑 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 王符《潜夫论 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
áng shǒu kuò bù昂首阔步 | 昂:仰;抬头;阔步:大踏步向前走。抬起头;大步走向前;形容精神振奋勇往直前的样子。有时也用来形容态度高傲。 |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
xìn bù màn yóu信步漫游 | 信步:随意行走。随意走走逛逛。 | 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
tuì bù chōu shēn退步抽身 |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
yī bù yī qū一步一趋 |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
cùn bù nán yí寸步难移 | 见“寸步难行”。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
yáo qū shùn bù尧趋舜步 | ①谓如尧舜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②指尧舜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 《宋史·乐志》:“皇帝降席,流云四开,尧趋舜步,下蹑天堦。” |
dú bú dāng shí独步当时 |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 《晋书·陆喜传》:“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
bù gāng tà dǒu步罡踏斗 |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孔明]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
què mù shǔ bù雀目鼠步 | 比喻惶恐之极。 | |
huǎn bù dāng chē缓步当车 | 缓:慢;步:步行。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 明·方孝孺《友筠轩赋》:“乃缓步以当车,复谢崇而慕闲。” |
kuài bù liú xīng快步流星 |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 单田芳《燕王扫北》第32回:“又等了一会儿,李七骑马回来了。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手提马鞭,快步流星进了里屋。” |
wō xíng niú bù蜗行牛步 |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 |
xíng zhēn bù xiàn行针步线 | 比喻设计划策。 | 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试看我行针步线,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 |
áng tóu kuò bù昂头阔步 |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 |
bù dòu tà gāng步斗踏罡 | 见“步罡踏斗”。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书符咒水,全无作用,步斗踏罡,专一胡躧。” |
bǎi bù chuān yáng百步穿杨 | 百步:一百步以外;杨:指杨树的叶子。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技巧娴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
qī bù zhī cái七步之才 |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xíng bù rú fēi行步如飞 |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 宋·洪迈《夷坚丁志·李茇遇仙》:“至寺门下,觉身轻神逸,行步如飞,洎归舍,不复饮食。” |
qiān zǎi dú bù千载独步 | 载:年;独步:超群出众。古往今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驱驰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
kuǐ bù qiān lǐ跬步千里 |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jiǎo gāo bù dī脚高步低 | 形容步履倾斜。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
bù lǚ rú fēi步履如飞 | 形容行进很快。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
bù bù jǐn bī步步紧逼 | 紧紧地逼近,毫不松懈。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韩太太一句不让,步步紧逼。” |
gāo shì kuò bù高视阔步 |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 汉魏 刘桢《隋书 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
yīng shì hǔ bù鹰视虎步 | 见“鹰视狼步”。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杀之性,不可亲也。” |
jiǎn shì gāo bù蹇视高步 | 指昂首阔步。 |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 |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 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
píng bù dēng yún平步登云 | 平步:平地迈步。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假虎威古玩流殃》:“得了个官……这便是平步登云,落了好处了。” |
gù bù zì huà故步自画 | 犹故步自封。 | 郭沫若《文艺论集·论中德文化书》:“我国自印度思想输入以后,几千年来溺佛者遁世无营,避佛者亦故步自画。” |
qī bù bā chā七步八叉 | 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
guó bù duō jiān国步多艰 | 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
yuǎn xíng wú jí bù远行无急步 |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 《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
jǔ bù fāng xíng矩步方行 | 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这样先生,渐不能矩步方行,不过东家西席,聊存名目而已。” |
ān bù dàng chē安步当车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bù bù gāo shēng步步高升 | 步步:表示距离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职位不断上升。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摇直上,还望大人栽培呢!” |
gāo bù tōng qú高步通衢 | 见“高步云衢”。 | 《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
cái gāo qī bù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gāo bù kuò shì高步阔视 | 同“高视阔步”。 |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
xìn bù ér xíng信步而行 | 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 宋 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
xiào pín xué bù效颦学步 |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 明李贽《答耿司寇书》:“且克明何如人也,筋骨如铁,而肯效颦学步从人脚跟走乎!” |
píng bù qīng xiāo平步青霄 | 见“平步青云”。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鸿鹄同燕雀。” |
gǎi bù gǎi yù改步改玉 | 步: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以地位排列。改变步数,改换玉饰。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 | 左丘明《左传 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 |
gǎi yù gǎi bù改玉改步 | 见“改步改玉”。 |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蒙古不道,宰割诸夏,改玉改步,人无异心。” |
bù bù shēn rù步步深入 |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 | |
qī bù chéng zhāng七步成章 | 同“七步成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
bù diào yī zhì步调一致 | 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
lěi zú chéng bù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
fāng lǐng jǔ bù方领矩步 |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儒林传序》:“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
dú bù dāng shì独步当世 |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 宋 欧阳修《试笔 苏子美蔡君谟书》:“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
yí xíng huàn bù移形换步 | 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 | 清 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
píng bù dēng tiān平步登天 | 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
dé bù jìn bù得步进步 |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
qiān gǔ dú bù千古独步 | 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
xī xíng zhǒu bù膝行肘步 | 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 | 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
gù bù zì fēng故步自封 | 故:过时的;旧: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
gù bù zì fēng固步自封 |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2章:“只是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丝毫没有改革求进步的意思。” |
qī bù chéng shī七步成诗 |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cùn bù bù ràng寸步不让 |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
tà bù bù qián踏步不前 |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
xū tíng yī bù虚庭一步 | 庭:庭院;一步:来回走动。在空旷的庭院中徘徊。 |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你看月色过墙,照的槐影迷离,不免虚庭一步。” |
tuī qún dú bù推群独步 | 推群:超出一般人。杰出超群,独一无二。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那诸葛公弹琴退敌,谢太傅围棋赌墅,名士大半专会摹调,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让他推群独步了。” |
tiān bù jiān nán天步艰难 | 天步:时运。国运艰难。 | 《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
chǐ bù shéng qū尺步绳趋 | 谓行有准绳,循法度。 | 清·冯桂芬《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侍乎否否乎?” |
shéng qū chǐ mù绳趋尺步 |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 《宋史 道学传三 朱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
jiāng dōng dú bù江东独步 | 江东:长江东部地区;独步:独一无二。泛指杰出人才。 | 《晋书·王坦之传》:“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 |
bù rén hòu chén步人后尘 |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
shí bù xiāng chē十步香车 |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
bù bù shēng lián huā步步生莲花 | 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姿。 | 《南史 齐纪下 废帝东昏侯》:“(东昏侯)又凿金为莲华(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花)也。’” |
lián huā bù bù shēng莲花步步生 | 莲花:荷花。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多修行。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 |
bù bù lián huā步步莲花 |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 《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
yā xíng é bù鸭行鹅步 |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的你梢宽也那褶下,肚迭胸高,鸭步鹅行。” |
yā bù é xíng鸭步鹅行 |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我觑不得你(衤肖)宽也那褶下,肚叠胸高,鸭步鹅行。” |
qīng yún dú bù青云独步 | 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 | 《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书》:“发悬梁,锥刺股;如囊萤,雪当烛。必不叫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 |
bù yuè dēng yún步月登云 | 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
bù tài pán shān步态蹒跚 | 走路摇摆、缓慢的姿态 | |
bù xuě lǚ chuān步雪履穿 | 形容人穷困潦倒。 | 唐 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
gān tóu yī bù竿头一步 | 比喻更进一步。 |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
yī bù yī gè jiǎo yìn一步一个脚印 | 比喻做事踏实。 | 老舍《正红旗下》:“只有正正堂堂,一步一个脚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
gāo tán yǎ bù高谈雅步 | 高:高超;雅:美好。指言谈高妙,举止文雅。 | 晋·陆机《百年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 |
dōng qū xī bù东趋西步 | 谓相背而行。 | 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异路,东趋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处。” |
jiàn bù rú fēi健步如飞 |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
mài sì fāng bù迈四方步 | 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 | |
wěn bù qián jìn稳步前进 |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 | 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大家要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使我们的国家稳步前进。” |
hǔ bù lóng xíng虎步龙行 |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