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
sú xià wén zì俗下文字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
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滔滔者天下皆是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
tiān xià tāo tāo天下滔滔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三国志通俗演义·赵子龙磐河大战》:“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 |
tiān xià chéng píng天下承平 | 国家持久太平。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 |
píng zhì tiān xià平治天下 |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fēng qián yuè xià风前月下 | 指良辰美景。 | 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
bāo dǎ tiān xià包打天下 | 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
xià luò bù míng下落不明 | 下落:着落,去处。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 马识途《清江壮歌》尾章:“我的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
wū xià zuò wū屋下作屋 | 同“屋下架屋”。 |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井下石 |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xī xià yóu xū膝下犹虚 | 膝:膝盖;虚:空。膝盖下还空着。指没有儿女。 |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瞒上不瞒下 |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不瞒老哥说: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 |
liú zhōng bù xià留中不下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
jìng xián xià shì敬贤下士 |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 | 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tiān xià dǐng fèi天下鼎沸 |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里的水沸腾。比喻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人心焕散,惶惶思变。 |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
yù xià bì shàng御下蔽上 | 御:统治。控制下属,蒙骗上级。 | 宋·朱熹《已酉拟上封事》:“妒贤嫉能,御下蔽上,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 |
jìng shàng jiē xià敬上接下 |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 《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
shé qiáo bù xià舌桥不下 | 形容惊讶的神态。 | |
dà bái yú tiān xià大白于天下 | 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
tiān xià wéi lóng天下为笼 |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 《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
tì lèi jiāo xià涕泪交下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魏书 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
lǎo sǐ yǒu xià老死牖下 | 牖:窗。形容得享天年。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绝了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
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无双 |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黄香传》:“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王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 |
bǐ xià shēng huā笔下生花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
nǎn yán hàn xià赧颜汗下 | 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 |
ní shā jù xià泥沙俱下 |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
xià huí fēn jiě下回分解 |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 |
méi gāo yǎn xià眉高眼下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 《白雪遗音·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如作戏,眉高眼下,且自不提。” |
tiān wáng xià jiè天王下界 | 天王:天神;下界:下凡。比喻威严的吏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若到乡里愚百姓家,便是天王下界,黑煞神临凡一般。” |
wú xià ā méng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晋 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děng mǐ xià guō等米下锅 | 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
dī xīn xià yì低心下意 | 谓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 《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
xī yáng xī xià夕阳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汹汹 |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
tiān shàng dì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当其新识骤得,踊跃狂喜,亦有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势,皆智之为也。” |
shān jiān lín xià山间林下 | 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 |
bù kuì xià xué不愧下学 |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
yín wěi xià liú淫猥下流 | 放荡淫乱,指人纵欲乱为。 | |
lín xià fēng dù林下风度 | 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 | 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
líng shàng nüè xià凌上虐下 |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
zhāo xián xià shì招贤下士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于是宣王招贤下士,疏远嬖佞……齐国大治。” |
shàng zhēng xià bào上烝下报 | 烝:晚辈男子和长辈女子通奸;报:长辈男子与晚辈女子通奸。泛指男女乱伦。 | 《左传;、 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 |
wǎng shàng nüè xià罔上虐下 | 罔:欺骗;虐:侵害。指瞒上欺下。 | 明·宋濂《元史·耶律楚材传》:“此贪利之徒,罔上虐下,为害甚大。” |
wù jū xià liú恶居下流 | 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
yí wù tiān xià疑误天下 |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 |
gāo xià qí shǒu高下其手 | 犹言上下其手。 |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
míng xià wú xū名下无虚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俨如江西景德镇所烧窑器,瑰玮可观,可谓名下无虚矣。”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shè xià quān tào设下圈套 | 引诱人受骗上当。 |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头头们进行了形势分析,估计走资派既然设下圈套,是必有阴险目的的。”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xí juǎn tiān xià席卷天下 |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sān xià wǔ chú èr三下五除二 |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 |
tuō rén xià shuǐ拖人下水 | 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 明 李素甫《元宵闹》第25出:“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什么相干?” |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zhèng shēn shuài xià正身率下 | 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
dāo xià liú rén刀下留人 | 为了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 元 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
bù qī dì xià不欺地下 |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 |
qī shàng wǎng xià欺上罔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lín xià fēng fàn林下风范 |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为己任 |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 《南史 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
xià bǐ chéng zhāng下笔成章 |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
shǎng gāo fá xià赏高罚下 | 见“赏功罚罪”。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
bǐ xià liú qíng笔下留情 | 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 | 张贤亮《睡前絮语》:“在‘文革’时期是要判我们刑的,还是请评论家笔下留情为好。” |
cuī rén lèi xià催人泪下 | 催:催促,促使。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不禁流下眼泪。 | 凌力《少年天子》第八章:“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 |
kàn rén xià cài dié ér看人下菜碟儿 | 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qì xià zhān jīn泣下沾襟 |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 《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
lèi xià rú yǔ泪下如雨 |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 | 《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 |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湿 |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
chéng xià zhī rǔ城下之辱 | 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 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
shàng tuī xià xiè上推下卸 | 把责任推给上级,卸给下级,自己却不负责任。 | |
jiù tāng xià miàn就汤下面 | 比喻趁机行事。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
jiè pō xià lǘ借坡下驴 | 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 张笑天《死岛情仇》:“李英民咕嘟一声灌了一口汤,想找个台阶借坡下驴:‘好男不跟女斗。’” |
fàng xià bāo fú放下包袱 | 放:安放,搁置。丢开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负担。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
duì zhèng xià yào对症下药 | 症:病症;下药:用药。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
bǐ xià chāo shēng笔下超生 |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
zhōu shàng yì xià诌上抑下 | 谄:讨好,奉承。讨好上司,压制下级。《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 《北史·安同传》:“[安同]性平正柔和,未尝有喜怒色,忠驾爱厚,不谄上抑下。” |
zhí shàng zhí xià直上直下 | ①上下一贯。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③形容陡直。 | 《朱子全书》卷四:“凡事都分做两边,是底放一边,非底放一边。是底是天理,非底是人欲。是即守而勿失,非即去而不留:此治一身之法也。治一家则分别一家之是非,治一邑则分别一邑之邪正,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莫不皆然:此直上直下之道。” |
xiū wén dì xià修文地下 | 修文:修明文教。指文人死亡。 | 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
chí míng tiān xià驰名天下 | 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
tiān gāo tīng xià天高听下 |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 |
tiān xià wéi jiā天下为家 |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tiān xià dà luàn天下大乱 |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xià jǐng tóu shí下井投石 | 见人掉进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头。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说他的坏话。” |
guān shàng lǚ xià冠上履下 |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
shàng cuàn xià tiào上窜下跳 | 比喻坏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蒋子龙《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上窜下跳,根据需要打出各种不同的旗号,把厂长的事情办成。” |
tiān xià guī xīn天下归心 |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 春秋·鲁·孔丘《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
fù yǒu tiān xià富有天下 | 有:享有,占有;天下:指全国。充分享有全国的财富。形容帝王最为富有。 | 战国·赵·荀况《荀子·荣辱》:“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所同欲也。” |
xī xià chéng huān膝下承欢 | 膝下:子女幼时依恋于父母膝下;承欢:迎合他人以博取欢心。指殷勤侍奉父母。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8回:“更是二位贤弟不时的在膝下承欢,省得老人家寂寞。” |
chéng huān xī xià承欢膝下 |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
xià tà liú bīn下榻留宾 | 下榻:住宿。泛指留宾客住宿。 | 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
zhēn xià qǐ yuán贞下起元 | 用以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周流不息。 | 《易 干》:“元亨利贞。”尚秉和注:“元亨利贞,即春夏秋冬,即东南西北,震元离亨兑利坎贞,往来循环,不忒不穷。” |
tōng shàng chè xià通上彻下 |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3卷:“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通上彻下而言。” |
mán shàng qī xià瞒上欺下 | 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