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縡

傅縡

(531—585)南朝陈北地灵州人,字宜事。七岁能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属文。后依梁湘州刺史萧循,得博览群书。入陈,文帝时召为撰史学士。后主时累迁至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笃性佛教,从僧惠朗受《三论》,著《明道论》,阐发其说。为文典丽,下笔辄成。性木强,负才使气,卒为施文庆等所谗,下狱死。有集,佚。

王素

王素

(418—471)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休业。少有志行。初为庐陵国侍郎。母卒,隐居不仕。颇营田园之资。好文义,不以人俗累怀。宋孝建、大明、泰始中累辟不就。山中有蚿虫,鸣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丑,乃为《蚿赋》以自况。

袁淑

袁淑

(408—453)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阳源。袁湛侄。博涉多通,好属文,不为章句之学。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宋文帝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弑文帝,淑不从,被害。

王翙

王翙

王翙,生卒年不详,字元恭,琅邪临沂人。南朝梁王筠之孙,仕陈历太子洗马、中舍人。陈亡,与弟王胄俱为学士。炀帝即位,授秘书郎。卒官。有《七夕诗二首》。

谢燮

谢燮

谢燮,生卒年。里居均不详,太建十二年(580年)所司荐为吏部侍郎。南朝陈文学家,代表作品《早梅》。

萧琛

萧琛

(478—529)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彦瑜。萧惠开从子。少朗悟,有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与萧衍(梁武帝)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入梁,累迁安西长史、江夏太守,官至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性通脱。自称有音律、书、酒三好。年长,二事都废,唯书籍不衰。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等,均佚。

陆倕

陆倕

(470—526)南朝梁吴郡吴人,字佐公。陆慧晓子。少勤学,善属文。杜绝往来,昼夜读书数岁。年十七,举州秀才。与兄陆僚、陆任并有美名,时称三陆。与沈约、谢朓等共为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梁武帝天监初,为右军安成王主簿。武帝爱其才,命撰《新漏刻铭》、《石阙铭记》。累迁扬州大中正,太常卿。有文集。

刘遵

刘遵

(?—535)南朝梁彭城人,字孝陵。刘孺弟。起家著作郎。为晋安王萧纲记室。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纲立为皇太子,除中庶子,恩宠为时辈莫及。

裴讷之

裴讷之

北齐河东闻喜人,字士言。裴谋之弟。弱冠为平原公开府墨曹,掌书记。齐文宣帝即位,转太子舍人。奏中书舍人事。坐事免官。

刘绘

刘绘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聪警有文义,善隶书。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为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