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人 > 元代诗人 > 张可久

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 张可久的诗文(230篇)张可久的名句(7条)

生平

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庆原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作品

张可久存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但其他两人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张可久不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钟嗣成《灵鬼簿》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又有《吴盐》、《苏堤渔唱》”,另有胡存善编《小山乐府》),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张可久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

散曲集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版本传世。

明朝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社”。

成就

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

张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其作品风格多样“或咏自然风光、或述颓放生活、或为酬作、或写闺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曲,元世已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三种行于世(见曹本《录鬼簿》),且胡正臣子胡存善已编有《小山乐府》(同上)。今存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其数量为元人之冠。小山亦能诗,见于《元诗选》癸集,然以散曲盛称于世。元·高栻《双调·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称其“才华压尽香奁句,字字清殊”,“价等连城玉,名重《长门赋》”;大食惟寅《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称其“声传南国,名播中州”。明·贾仲明补《录鬼簿》挽词,称“照耀乾坤《今乐府》,《苏堤渔唱》文相助,又《吴盐》余意续”,“荆山玉,合浦珠,压倒群儒”(天一阁本《录鬼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瑶天笙鹤”,又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真可谓不羁之才;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当以九方皋之眼相之”。明·李开先序乔吉、张可久二家小令,谓“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王骥德《曲律》则辩云:“李则(王)实甫,杜则(马)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清·刘熙载《艺概》称乔、张“两家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惟张尤翛然独远耳”。今人或有以为小山曲风雅丽,其曲作有“不脱词境”、“词曲间几乎一致”者,但亦肯定“小山一人造境,亦散曲中清华一派之所由立也”(任讷《曲谐》)。

部分作品如〔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等抒发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卖花声〕《怀古》等曲写百姓的痛苦和世道的险恶。这类作品充满愤世嫉俗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他的小山散曲的又一内容是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中的情景。“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不少唱和之作,显得平庸。虽有愤懑和不满,但仍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曲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元散曲前期创作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的创作实践在曲风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散曲在后期被视为典范。

地位

张可久早年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有交往,曾互相作曲唱和。而他的散曲里涉及的是隐居和游荡的江湖生活,正如他自己所形象概括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使他抑郁悲伤,向往归隐。因此,描写归隐生活的景和情在作品中就显得多一些。“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到70岁尚任小吏“昆山县幕僚”;80岁还任“监税松源”,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平,都表现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在散曲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元代前期,散曲家时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力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以丰富多彩而又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鲜花中的奇葩。《录鬼簿》把张可久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专攻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能得乐府遗妙。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当时即已集成。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占元散曲的五分之一。著有《吴盐》、《苏堤渔唱》、《小山北曲乐府》等散曲集,又有天一阁本《小山乐府》共六卷。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被誉为“词林之宗匠”。清代诗论家刘熙载推崇他为“曲家翘楚”。他的散曲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锻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诗词作法,籍以入于典雅。许光治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唐宋之秀”(《江山风月情·自序》)。李开仙《小山小令序》评小山乐府,谓如瑶天笙鹤,有不食烟火气,可称之为“曲仙”。

人月圆·会稽怀古

元代张可久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双调】水仙子_翰林风月进

元代张可久

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执金鞭跨马离朝外,插金花坠帽歪,气昂昂的胸卷江淮。昨日在十年窗下,今日在三公位排,读书人真实高哉。石崇犹自恨无钱,彭祖焚香愿万年。唐明皇犹道无家眷,刘伶道天生酒量浅,陈抟昼夜无眠。秦始皇口招人怨,遭王巢道何曾有罪愆,都瞒不了惨惨青天。

殿前欢·次酸斋韵

元代张可久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晚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越调】霜角

元代张可久

新安八景

花屏春晓

初日沧凉,海霞摇曙光。几招好山如画,晴蔼蔼,郁苍苍。众芳,云景香,道人眠石床。唤起南华梦蝶,莺啼在,绿垂杨。

练溪晚渡

淡烟微隔,几点投林翮。千古澄江秀句,空感慨,有谁索?拍拍,水光白,小舟争过客。沽酒归来樵叟,相随到,许仙宅。

南山秋色

华盖亭亭,向阳松桂荣。背立夜坛朝斗,直下看,老人星。地灵,风物清,众峰环翠嬴。千古仙山道气,谁高似,许宣平。

王陵夕照

暮蝉声咽,几树白杨叶。细细看云岚旧隐,遗庙在,表忠烈。翌结,弓剑冗,苔花碑字灭。远水残阳西下,今人见,古时月。

水西烟雨

沙浅波平,孤舟长日横。淡墨潇湘八景,谁移向,富山城。净名,疏磐声,暮归何处僧?明日披云风顶,呼太白,赏新晴。

渔梁送客

浪花飞雪,船阁苍云缺。一片鸬鹚西照,樯燕语,柳丝结。话别,情硬咽,酒边歌未阕。他日寄书双鲤,顺流过,钓台月。

黄山雪霁

云开洞府,按罢琼妃舞。三十六峰图画,张素锦,列冰柱。几缕,翠烟聚,晓妆眉更妩。一个山头不白,人知是,炼丹处。

紫阳书声

楼观飞惊,好山环翠屏。谁向山中讲授,朱夫子,鲁先生。短檠,雪屋灯,琅琅终夜声。传得先儒道妙,百世下,以文鸣。

朝天子·与谁

元代张可久

与谁,画眉,

猜破风流谜。

铜驼巷里玉骢嘶,

夜半归来醉,小意收拾,

怪胆禁持,不识羞谁似你。

自知理亏,灯下和衣睡。


【中吕】朱履曲_归兴堂上先

元代张可久

归兴

堂上先生解印,松边雅子迎门,归来不管晋无人。蓉花新伴等,鹅鸭旧比邻,怕称呼陶令尹。

山中书事

一梦黄梁高枕,千年《白雪》遗音,野猿嗔客访云林、瓦沟弹桂子,石磴拂松阴,仙翁留共饮。

秋江晚兴

雨骤风狂已过,酒朋诗伴无多,一舸飘然占烟波。新炊菰米饭,道和竹枝歌,芦花深处躲。

湖上有感

玉雪亭前老树,翠烟桥外平芜,物是人非谩嗟吁。海榴曾结子,江燕几将雏,名园三换主。

山中晚秋

云顶陈抟高枕,山头杜甫长吟,秋客无风到西林。泉鸣溪漱玉,菊老地铺金,叶红山衣锦。

烂柯洞

永日长闲福地,清风自掩岩扉,樵翁随得道童归。苍松林下月,白石洞中棋,碧云潭上水。

春晚

朝雨过红销锦障,晚风狂香散珠囊,杜鹃声里又斜阳。三月当三十日,一醉抵一千场,绿阴浓芳草长。

仙游二首

题姓字《列仙后传》,寄情怀《秋水》全篇,玲珑花月小壶天。煮黄金还酒债,种白天结仙缘,袖青蛇口阆苑。

伙火山中丹灶,顺流溪上诗飘,鹤声吹过紫云桥。苔封山径冷,松倚石床高,花藏仙洞小。

【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

元代张可久

寄情二首

寄情虚把彩笺缄,排砌偷将底句搀,隔帘怪他娇眼馋。话儿口斩,一半儿佯羞一半儿敢。

臂销问把玉纤掐,髻袒慵拈金凤插,粉淡偷临青镜搽。劣冤家。一半儿真情一半儿假。

落花

酒边红树啐珊瑚,楼下名姬坠绿珠,枝上翠阴啼鹧鸪。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酒醒

罗衣香渗酒初阑,锦帐烟消月又残,翠被梦回人正寒。唤蛮蛮,一半儿依随一半儿懒。

【中吕】红绣鞋_题惠山寺舌

元代张可久

题惠山寺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旧刻漫漶看新碑。林写传梵语,岩翠点禅衣,石龙喷净水。

禁行甫郊居

白露离离香稻,清风小小团茅,蔡仙家只隔宋姑桥。篱边一水绕,门外两山高,庭前双桧老。

集庆方丈

月桂峰前方丈,云松径里禅房,玉瓯水乳洗诗肠。莲花香世界,贝叶古文章,秋堂听夜讲。